一场权利的游戏 ——《鸿门宴》教学设计新安江中学 鲍芳飞教学目标:1.通过事件的发展和事件的结局,分析人物形象。2.试解鸿门宴之谜,试破鸿门宴之局。一、 导入二、赏人物,破宴局1.这个故事为什么把称为“鸿门宴”?“鸿门宴”今义是什么?地点:鸿门宴:宴会、饭局;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特别是这次的鸿门宴可以说是杀机四伏,步步惊心。如:重庆谈判;毕福剑饭局2.刘邦从鸿门宴中脱险,究竟应该感谢谁?(必须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张良①张良做为一名谋士,需要献计献策,需要临场的应变能力,那么赴宴前他的计策是什么?在宴中他又有怎样的应变能力?张良献计: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请点评一下这条计策。参考:看似不是计策的计策,实际上是刘邦得以逃脱的关键。“不敢”、“背”这两个词其实表明了刘邦的示弱,承认了项羽的霸主地位,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而这为项羽始终不杀刘邦做了个铺垫。张良应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良曰:“大王来何操。”③请点评一下这两句。参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最为紧张,剑拔弩张的时候,谁来破这个局,他想到了一个最适合的人——樊哙。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张良想到了之前准备好的东西。“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追问:项羽和范增是如何处理这两样宝物的,为什么?参考:范增: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识破了张良的诡计,愤怒到极点,认为失败已成定局。项羽:受璧,置之坐上。白璧乃帝王的信物。赠送白璧,实际上意味着刘邦承认了项羽帝王的身份。樊哙①朗读樊哙语段。鸿门宴上最为精彩的就是“樊哙闯帐”,更有反客为主的感觉。很多人都为樊哙点赞,你会赞樊哙的什么?l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l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l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l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参考:四赞:赞其勇,赞其威,赞其智,赞其忠。智:樊哙瞅准机会,借酒发挥,慷慨陈辞,替刘邦说出了想说而又不便说抑或不敢说的话。他先数暴秦之死,“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意谓天人共愤;接夸刘邦之功,“先破秦入咸阳”,暗指项羽无能;再表沛公之德,“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映射小人之心;然后假以推心置腹之语,前硬后软,引君入瓮。最终满足了项羽沽名钓誉之心、刚愎自用之志,彻底推毁了他“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那份怒火和霸气。追问:项羽有何作为?为什么?项伯l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l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l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l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l 项王、项伯东向坐……l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① 项伯的身份和地位怎样?② 项伯为什么会告密?他是奸细吗?参考:为了报恩。但没想到的是张良把这个件事告诉了沛公,并把他引荐给了沛公。而沛公也借机笼络了项伯,“约为婚姻”。可以说沛公的这步棋下的准,项伯就像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项伯一倒,其他便不攻自破。所以说项伯的初衷是好的,不能说他是奸细,只是后来被沛公利用,而项伯也只是顺势而为。刘邦l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l 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l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l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l 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l 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l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l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刘邦具有怎样的特质?低调为人,知人善用,能屈能伸,聪明机智。3. (讨论)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l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l 项王许诺。 l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l 项王默然不应。l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项王曰:“赐之彘肩。”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l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l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l 项王曰:“沛公安在?” l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观点一:妇人之仁:为人不忍,优柔寡断观点二:得意忘形(沽名钓誉,刚愎自用):刘邦的请罪和臣服观点三:不得人心,有政治风险:1.A. 对于反秦阵营来说,刘邦有大功,杀刘邦有政治风险。刘邦是奉命西征,并且赢得了推翻秦朝暴政的首功,按照约定,即使刘邦称王也是理所应当,任何人都不应该说三道四,结果刘邦低调行事,并没有称王,政治上毫无瑕疵。此时,项羽贸然下令进攻刘邦无疑是同室操戈,将楚怀王的约定变成了一纸空文,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B.刘邦对于稳定关中极有价值,杀刘邦无民心基础。刘邦率先进入关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且和当地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因而深受关中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关中人民期待刘邦顺利称王。而项羽采用暴力手段坑杀二十万降卒的项羽,在关中人民的心目中就成了杀人魔鬼,成了残暴的代名词。4.总结鸿门宴上的迷局,总结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形象。基于以上理由,范增的谏言是缺乏考虑的。而项伯私见张良透露军情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报恩,更有可能是为项羽着想。所以项伯的千古骂名还得重新考虑。因此鸿门宴表面上是一场宴会,实际上是一场权利的斗争,项羽赢得了权利,避免了暴君的骂名,刘邦也最终能全身而退,为成就霸业埋下了伏笔。鸿门宴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之后的项羽连续遭遇兵败,以致四面楚歌,垓下之围,最后自刎于乌江。刘邦:低调为人,知人善用,能屈能伸,聪明机智。这是他成就霸业应该有的特质。项羽:霸气外露,胸无城府,但不免有刚愎自大,自矜功伐的缺点。但从鸿门宴中也可以看出项羽的远虑和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