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
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中国现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东北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至1931年,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并担任系主任直至逝世。
学习目标:1、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2、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3、体会随笔的文体特点。
通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划出文中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总括句)。2、根据划出的关键句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重点研读、体会语言1、作者论述的“千篇一律、千变万化”相统一的规律,在他的文章中也有很明确的体现,大家看课后练习题二。2、在把握文意基础上,体会随笔的特点
梳理完思路,我们回到文题,思考:“千篇一律”“千变万化”各指什么?“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中“通感”指什么?
联系现实、拓展延伸本文是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建筑方面的问题有感而发的,针对什么问题呢?“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规律不仅体现在高雅艺术上,其实我们身边,你听过的歌,你读过的诗,都能找到它的影子,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吗?
课后作业你能用文字简析一下《黍离》“千篇一律”又“千变万化”的美吗?要求200字以上。
再见
就举首都人民大会堂为例。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优,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