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导学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导学案2

ID:1141155

大小:68.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导学案学习重点1.记:了解作者及社科类文章的特点。2.读: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学习举一反三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赏析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3.写:练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一件熟悉的事物。4.练:学习理解文本重点语句的方法。阅读识记一、诵记名言警句关于建筑的名言名句1.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如此。——鲁迅2.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柯布西耶3.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路易斯·巴拉干4.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大师密斯·凡得罗5.文明改变了人类的住房,但没有同时改变住房里的人。——梭罗6.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林语堂7.中国的房子很多,但是建筑很少。——梁思成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的长子,林徽因的丈夫。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有《梁思成文集》。 作为建筑艺术大师的梁思成,对建筑的设计和审美要求很高。他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写出了大量的经验论文。他于20世纪五十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本文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文学知识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①鳟鱼(zūn)      ②廊庑(wǔ)③梁枋(fānɡ)④左睇右盼(dì)(2)多音字①轴②幢(3)辨形组词①②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万变不离其宗:形式上变化很多,本质上还是没有变化。宗,主旨,目的。②千篇一律: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③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2)近义词辨析①贯串·贯穿辨析 “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如“贯串着革命精神”。“贯穿”指穿过;连通。对象可是抽象事物,也可是具体事物。运用 a.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b.在刚举行全球推广活动的广州旧白云机场5号停机坪改造项目上,记者了解到,虽然该项目还没建好,但在体验中心处处可见到低碳经济理念贯穿其中,而其中一个较明显的便是LED灯的使用。②杂乱无章·错综复杂辨析 两者都可指多而无条理。“杂乱无章”指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强调的是“乱”; “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强调的是“复杂”。运用 a.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b.这部小说的迷人之处,在于情节错综复杂。四、速读感知课文文章中提到的建筑各有怎样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来并加以概括。(填写表格)建筑名称建筑特点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故宫颐和园中的谐趣园颐和园的长廊、回廊墙上的花窗建筑的共同之处答案 建筑名称建筑特点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这一列和另一列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故宫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地“流动”;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颐和园中的谐趣园与北京故宫相同。颐和园的长廊、回廊墙上的花窗长廊无尽的重复,千篇一律之尤者;回廊墙上的花窗各具一格,千变万化。建筑的共同之处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读写探究一、重点突破1.通过对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的欣赏,说说什么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中的通感。 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共同特点和相通的创作手法,欣赏者对此产生了具体的感受和认同,谓之“通感”。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就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和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2.理解了重复与变化交错的美学原则,请你品味一下“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这一细节传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用浅白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建筑师的作用、建筑与人的生存关系。“住宅区的标准设计”违反了重复与变化交错的美学原则,导致了人被现代建筑统一分割,装在规范的空间里而被异化的结果。这句话表现了作为建筑大师的梁思成对当代城市建设中错误思潮的焦虑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二、疑点探究3.谈谈本文在结构、语言或举例方面有无体现“重复与变化”的原则。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结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变化的是不同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不变的艺术规律;本文通过一次次重复强调了在“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规律。语言——第13段即是一例,通过“重复”使用“一根”与设想柱子形状的“变化”,说明因为没有了持续性带来的视觉效果的差异。举例—— 从第8段到最后,作者通过举我国建筑的实例,来具体说明阐释中心观点。这些例子有详举,如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廊;有略举,如颐和园里的谐趣园;有概括,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举例在重复中有变化,既让人信服,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三、美点赏析——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事理4.本文运用比喻说明事理,试举一例进行分析。我来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规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比喻说理:第15段“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风趣而生活化的说理:第16段“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四、随堂写练5.本文在说明颐和园的长廊(第13段)时,运用了一大段看似繁复的说明语言,20个一连串的“一根”以近乎夸张的“重复”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从而生动说明了“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必要性。这一段语言启示我们,说明文并不排斥生动形象的语言,也不排斥以大胆的假设来说理的方式。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一件你熟悉的事物。(150字左右)妙笔生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我的名字叫做大自然,以前我潇洒漂亮,身穿绿色连衣裙。绿叶红花是我的秀发,大海溪流是我的明眸,高山峡谷是我的躯干,草地原野是我五彩的绣花鞋,小鸟蜂蝶是我的好朋友,熊虎兔猴是我的好伙伴,我简直像一个美丽的仙女,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许多好朋友也非常爱我,爱高山,爱大海,爱鲜花……我骄傲,我自豪。语文大视野事业、胸怀和激情周干峙作为建筑界的一代宗师,梁思成已经杰出地完成了他继往开来的历史任务。梁先生为人卓有风格,富于风趣,对建筑事业可以说是毕生深情,坚韧开拓,所以,人虽离而音容长存。 作为学者,梁先生具有开阔的思路,他家学渊源,是具有深厚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建筑师,但他从没有狭隘的专业观点。先生治学既深又博,在学术思想上一贯既重内涵又重外延,很早就注意把建筑学向微观和宏观方向发展。解放以前,梁先生就注意到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城市规划问题,后来在清华讲授雕塑史,组织日用工艺设计;而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伊始,就积极促进城市规划工作。梁先生对城市社会、城市地理和环境问题都感兴趣。对这些学术上的发展,他不仅自己钻研,而且经常请教有专长的其他学者,所以当时清华建筑系时常有多方面的专家来讲学。回想1950及1951年,梁先生一方面与美术界的同志研讨景泰蓝的设计,另一方面和陈占祥先生等合作研究北京市的发展规划;梁先生和系内师生参加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实践,从“住者有其房”的设想和首都的布局,具体到天安门的修整,两侧旗杆的尺度,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细部等,无不精心推敲;在学术思想和教学实践中不仅表现了他学术思想开阔,还反映了他严谨的学风,不断地研究探索实际存在的新问题。梁先生对建筑学发展的观点,对建筑、人、空间和环境的理解,在当时的建筑师中是很可贵的。作为事业的开拓者、组织者,梁先生重视人才,而且广纳人才,不拘一格用才。为组建清华建筑系,梁先生选贤任能,除了聘任有素养的建筑教师、美术教师以外,还尽可能邀请一些有特长的专业教师,而且不讲学历,就看水平。有一位有志于建筑事业、写信毛遂自荐的青年,他也大胆任用。连系里的办事员、描图员也量才使用。所以,当时清华建筑系教师,人数虽然不多,而且性格、观点各异,但总的是一支各具专长、各称其职的队伍,形成一个五湖四海、长短相济的教学环境,比之现在有的地方组建“班子”“组阁者”往往喜欢找和自己同道的搭伙,不重视知识的结构组合、思想交叉渗透和事业的兼容并包,其结果就形成一种只有家庭味道、缺少事业气氛的环境。作为爱国者、科学工作者,梁先生一直充满激情,他往往为探索发现欣喜若狂,为民族受欺愤慨嗟吁,为保护文物奔走呼号,为国家成就心情激动。就像列宁讲的:“工程师承认共产主义所经历的途径将不同于过去地下宣传员和著作家,他们将通过自己那门科学所达到的成果来承认共产主义。”梁先生正是通过建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科学发展,逐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梁先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相信党的领导,依靠党的组织是非常突出的。梁先生有机会直接受到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教导,每次见到中央领导同志,他总要回系里作生动的传达,对师生员工有巨大的感染力。甚至后来片面宣扬的民族形式也是在社会主义感情下偏离出去的。我觉得正因为梁先生充满激情,所以他经常充满活力,即便是认识有错误,一经纠正,仍然满腔热情向前看。这种激情是革命者的激情,科学家的激情。就是我们现在,为“四化”建设,振兴中华,还多么需要它啊。 梁先生经历的是以全国解放为转折点的一个冬去春来的历史时代,他以其坚韧的事业心、追求真理的胸怀和巨大的激情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贡献。现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又到了一个新的冬去春来的阶段。继承和发扬梁先生的优秀学风,像梁先生那样对新鲜事物不断进取,充满激情地工作;像梁先生那样广开思路、广纳人才,开放式地办学、育人,对于提高我国建筑科学水平,推动建筑事业进一步发展是很有意义的。点评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卓越的建筑巨匠之一,他和夫人林徽因女士曾为我国特别是新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建筑人才。这篇文章是作者含着情、蕴着意写成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文章通过饱蘸浓郁的情感之笔,表达了对这位建筑大师的热情讴歌和高度赞美。学后反思1.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学习本文,你能学到其他同学的哪些可借鉴之处? 3.学习本文,你能发现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或有待提高的地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