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课《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同步练习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课《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同步练习及答案

ID:1141401

大小: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鳟鱼(zūn)  寥寥几笔(liáo) 廊庑(wǔ)B.左睇右盼(tì)梁枋(fānɡ)颐和园(yí)C.一幢(zhuànɡ)眼花缭乱(liáo)模糊(mó)D.纤细(xiān)前瞻后顾(zhān)绚烂(xuàn)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鳟鱼 枯躁 寥寥数笔B.赋与自己前瞻后顾C.琢磨瓦垄荒谬绝伦D.辩证青睐一如即往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温家宝总理说:“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要抓紧时间,对于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________出来。”②对于北川的孩子们来说,________大部分仍然住在板房里,地震后的第一个寒假依然也有快乐。灾难让这些孩子更成熟,也教会他们去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③生命的河流就是这样,不舍昼夜,奔向它理想的海洋。在它奔向大海的过程中,________错过!④直到今天才开始自己的网络日记生涯,没想到真的是________,原本怀着开导别人的心去体验他们所述说的经历,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别人开导的对象。A.营救 即使 不免 瞬息万变B.抢救虽然难免瞬息万变C.抢救即使难免千变万化D.营救虽然不免千变万化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引来金光四射、雍容华贵、仪态万千的千手观音,她们举手投足,无不千人一面,给人们呈现出安然祥和的美好心境。B.制片方透露,《非诚勿扰》完成版本与最初有所偏离,更多的笑料来自冯小刚对当下热门事件的调侃,让该片的剧情变得扑朔迷离。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B.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C.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击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D.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打字通”输入易学、好记、快速、规范的特点,成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同时作为电脑基础教材的一部分,进入大学、中学、小学的必修课。二、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①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可以听到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②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似乎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知鱼之乐”焉。③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突出某一种效果,表达出某一种思想感情。④在绘画的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⑤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⑥宋朝名画家李公麟在他的《放牧图》中对于重复性的运用就更加突出了。整幅手卷就是无数匹马的重复,就像一首乐曲,用“骑”和“马”分成几个“主题”和“变奏”的“乐章”,表示原野上低伏缓和的山坡的寥寥几笔线条和疏疏落落的几棵孤单的树就是它的“伴奏”。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⑦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建筑,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6.对第①②段中音乐演奏中的“重复”与“变奏”的关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照映首段中的“时间持续性”,说明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B.音乐的重复是指它的主题,变化是指它的变奏。C.以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为例对重复与变奏加以具体说明,并引用“知鱼之乐”的典故,目的是使文章富有文学色彩。D.作为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音乐具有重复和变化的统一。7.下列各项表述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4分)(  )A.舞台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舞蹈表演不需要借助“重复”与“变化”来突出某种效果,表达某种思想感情。B.第④段中的“也”字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C.事实胜于雄辩,第⑤⑥段举张择端、李公麟的典型事例,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D.在绘画的处理上,绘画中的“手卷”也多是时空综合持续的艺术,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8.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释文章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原则。B.从人们熟悉的音乐、舞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C.本文用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原则,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普遍规律。D.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对音乐、舞蹈、绘画也颇为精通。但音乐、舞蹈、绘画与建筑没有任何关联,作者这样写有偏题的嫌疑。三、类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攀登物理高峰——寻找J粒子的丁肇中20世纪50年代,丁肇中就对探索新的基本粒子发生了兴趣。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但是,正在这时,诽议和疾病向他袭来。1966年至1970年的粒子研究是他科学道路上最为艰苦的5年。他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制定攻克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忙着设计制造仪器设备,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始终找不到使人欣慰的新粒子。丁肇中陷入困境之中,然而科学研究的责任心鞭策着他不能停步。他和同事们不断地修改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经常日夜奋战在仪器旁,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卧室。就这样,他们艰苦奋战5个春秋,科学实验数据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正当他们的实验处于困境的时刻,学术界对他们发出了种种议论。有的说,丁肇中所设想的寻找新粒子的实验是异想天开,已走到死胡同啦!1966年至1970年,丁肇中为了在高能物理最厚的地方钻孔,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弄得筋疲力尽,全身无力,他虚脱了,不得不去医院治疗。医生在他的病历表上写着:“因经常劳累患神经衰弱症。”医生看看病历表,按一按他的脉搏,又看看丁肇中无力支撑自己身子的样子,耐心地说:“我劝你最好休息一年。”医生的话晴空霹雳似的向他击来,他顿时感到束手无策。丁肇中叹了一口气,用祈求的口吻说:“大夫,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医生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办法!”医生的决断,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5年的汗水将毁于旦夕,丁肇中只好在医院中痛苦地回忆过去,思索未来。5年来,他领导美国和西德两个实验研究小组,夜以继日地埋头在实验室之中,希望能揭开高能物理的新天地。在这5年里,他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他抛开天伦之乐,难道这条路走错了吗?他依然有一个信念:“在某一个能量阶层内,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丁肇中回顾了5年来的物理实验工作,更加坚定地认为,5年的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在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扫除许多障碍。他下定决心,进一步总结过去5年来的得失,着手修改实验计划。一年的休假,经过医生的治疗,妻子细心的照顾,丁肇中的体质逐渐恢复过来。经过冬去春来的考验,他现在精力更加充沛。随着春天的到来,他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信心,比以往更加坚定不移,像一颗永恒的星在宇宙中闪光。他说:“我要寻找到宇宙的真相!”丁肇中的研究是从揭示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开始的。尽管在这以前,科学界曾对基本粒子结构提出种种设想,他们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3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并没有邯郸学步,而是另辟蹊径。他这样提出问题:难道基本粒子只有3个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吗?它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呢?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的观测,1974年8月把能量控制在30~40亿电子伏特时,计数器开始显示出结果了。丁肇中的研究小组对所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一个重大的事实:那就是,在31亿电子伏特附近反应数目急剧增加而形成了一个极端显著的尖锋。丁肇中对这一奇迹般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定在这个尖锋处有一个新粒子存在。为了慎重起见,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丁肇中研究小组的同事一直坚持要尽快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陈先生曾对丁肇中博士说:“有一只鸟在手中总比在森林中的两只鸟好。”在种种压力下,丁肇中终于同意发表他们发现J粒子的结果。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终于在物理学这个皇冠上添加了一颗珍珠。在丁肇中发现新粒子的同时,美国西海岸的伯顿·里希特博士领导的研究组也发现了性能相同的新粒子。二人一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节选自鲍振元《丁肇中——跨世纪科学家的典范》,有删节)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所以他的研究是有继承性的。B.1966年至1970年的5年中,丁肇中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次次实验,虽然一次次失败,始终没有找到使人欣慰的新粒子,但是却为后来获得成功打下了基础。 C.在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发出的种种议论,以及不少同行的指责中,丁肇中认为“在某一个能量阶层内,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是信念支撑他获得了成功。D.科学界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3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认为基本粒子是由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他率先发现J粒子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说法。E.本文对丁肇中发现新的粒子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对他因寻找新的基本粒子累病,不得不去医院治疗的描述,表现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研究精神。10.丁肇中的研究精神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丁肇中得病后休假一年,这和他发现新的粒子(J粒子)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认定有新粒子存在的情况下,丁肇中和他的同事想法不同,丁肇中是“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同事“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运用(8分)13.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4分)(示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1)表达的是“嘲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达的是“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单句改为三个短句。(4分)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B [“睇”读dì。]2.C [A项枯躁-枯燥;B项赋与-赋予;D项一如即往-一如既往。]3.B [抢救: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迅速救护。营救:设法援救。即使:表假设的让步。“即使”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虽然: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不免”和“难免”都有不容易避免的意思,但“难免”可用于肯定式或否定式,“不免”只能用于肯定式。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快。]4.B [A项“千人一面”,一千个人的面孔都一个样子。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含有贬义。C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D项“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对象误用。]5.A [B项一面对两面。C项“措施”与“提高”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应在“‘打字通’输入”后加上“具有”。]6.C [“使文章富有文学色彩”不妥,引用典故固然能使文章典雅而又有文化内涵,但在这里着重阐述“重复”与“变奏”的关系。]7.A [本文引入舞台艺术,目的是说明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阐明舞蹈表演中也需要借助“重复”与“变化”来突出某种效果,表达某种思想感情。]8.D [艺术在某些方面往往是相通的,文中谈音乐和绘画,实际上是为谈建筑作铺垫,如果没有前文的音乐和绘画,那么后面建筑中“手卷”和“乐曲”的说法就失去了依托。]9.AB10.①勇于创新,具有敢于超越前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尖端科学挑战的精神;②坚韧执著,具有不畏困境、不怕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奋斗精神;③具有科学研究上的合作精神;④具有严谨务实的精神。11.①回顾以往的研究之路,坚定了他继续研究去发现新粒子的信念;②总结过去5年研究中的得失,修改自己的实验计划,更有利于新粒子的发现;③通过一年的休假,体质恢复,精力更加充沛,有利于以后发现新粒子的实验研究。12.观点一: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表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认真的态度。①这种做法表现了丁肇中作为科学家的一种严谨的研究精神;②丁肇中的研究另辟蹊径,所以对新的发现慎重对待;③丁肇中的研究曾经遭受过学术界的议论和同行的指责,所以更要谨慎从事。观点二:丁肇中的同事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表现了一种更为现实的态度。①既然新粒子的研究已经获得成果,就应该尽快地发布出来;②掌握一种科学发现的发明权是科学研究中实实在在的事情,是辛勤研究的回报;③在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层出不穷,一旦成功就应该发布,伯顿·里希特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同时也发现了性能相同的新粒子这一事实也说明应该尽快发表。13.(示例)(1)这篇文章是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不知所云。(2)他指着举报自己的人说:“你的举报信写得好,我们走着瞧!”14.(1)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2)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3)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