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学法指导:诵读品悟 展示点拨探讨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朗读全词,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思考:那些景物触动了词人的愁思?(A级)明确:(投影)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二、赏析全词(一)赏析上阕
1.齐读上阙。2.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反复品读,体会本句的表达效果。B级(点拨:结合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处境进行理解)明确:(投影)凄惨愁苦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冷冷清清 环境 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哀婉凄凉词人在寻觅什么呢?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温馨爱情,但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寻觅未果,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首句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节奏由疏转密,具有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C级明确:“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明写天气气候,实写内心感受,生活一下子跌入痛苦的深渊,只有借酒浇愁。酒是“愁”的象征,“淡酒”并非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愁情,自然觉得酒味淡,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旧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C级明确:(投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旧时相识”的雁让作者回想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的日子,更增添了无限的悲凉。过去的雁带给她的不是接到信时的快乐,就是寄出信时的欣慰,而如今呢?家乡沦陷了,亲友离散了,丈夫病逝了,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人,雁依旧,人已非,此时,作者更感绝望和悲哀。总结上阙内容:作者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二)、赏析下阙1.齐读下阙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C级明确:(投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答:菊花零落凋残暗示词人身心俱疲,憔悴衰老,昔日风姿一去不返,再无当年的天真烂漫和青春活力了,面对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词人深感绝望,有道不尽的凄楚。“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时光难熬,希望天早点黑,可以早点睡,忘却烦恼忧愁。显示出词人内心的凄苦无法排遣,度日如年。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大胆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诗意的语言还原此句描绘的情景。D级明确:(投影)“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梧桐材质清脆,古时常用来制作古琴,叶子硕大茂盛,落叶较早,有“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之说,因此雨打梧桐容易引起人的愁思。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一直到黄昏都没有停止。一滴滴、一声声,滴进她的心坎,敲击震撼着她的心扉,不得安宁,无法解脱。秋风带来寒意,秋雨带来惆怅,落叶让人更感失落。风声,雨声,落叶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伤心。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一声叹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有时放,自然而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只能是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总结下阙内容:明确: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点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三、达标测试:背诵并默写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