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2、了解词人生平及有关背景材料。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词人生平来深入理解词人在词中的情感;通过鉴赏词中的意象来体味词人的情感、词中的意境。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美,体悟情感,感受艺术表现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感受形象,知人论世,深刻体味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知人论世;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教学设想】: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其次作为重点内容,探讨意象对传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鉴赏方法。再次,要在唯美的情境之下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探究体悟情思,陶冶自身情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月满西楼》。在唯美动人的音律之下,我们仿似看到了一位婀娜的女子,娇羞迷人却又愁情满怀。歌中主人公到底是何人呢?——李清照。她就是有着"千古才女、万古愁心"地位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声声慢》。二、新课学习:(一)、作者生平简介。(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二)、听读,初步感知。1、听录音,正音,自由读。2、疏通词意,把握词眼。——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品味语言,赏析词作。(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明确;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5)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了哪些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找出相关诗句,体会意象,感受意境。追问一:“酒”有何意蕴?——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深化: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追问二“风”有何象征意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小结:瑟瑟秋风,摧花落叶,惹人愁思。追问三:“雁”有何象征意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1、雁声凄惨,惹人哀思;2、鸿雁可传书,而昔日传书人安在?触发亡夫之痛。3、北雁南北,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忆及国破家亡之苦。——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追问四:“黄花”有没有寓意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委落,堆积满地,可知当日开放之盛;今日憔悴凋零,正如过往的欢乐,欢娱越盛,今日之悲哀与追思越深。——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追问五: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追问六:“梧桐”的象征意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鹧鸪天》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雨”、“黄昏”同学们自己回去搜集相关的诗句来揣摩其意味。(6)小结。黄昏时候,雨水打在梧桐叶上,一声声一滴滴,它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灵,让原本就无法控制的愁苦更加难以抑制,终于喷薄出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再读全词,把握主旨。——明确: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可谓一字一泪,满纸呜咽!6、感受艺术特色。——明确:首先,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其次是借景声情,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7、配乐朗诵,再次感悟词人晚年的凄凉心境,体会情感。三、总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把握“词眼”意象品味语言意境领悟主旨感受艺术特色四、作业:1.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请比较与《声声慢》的异同。2.利用本课学习的鉴赏方法比较阅读鉴赏《醉花阴》,体会词人前期后期词风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