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中的境界 摘要:“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境界,则景与情统一,是真景物、真感情鲜明真切地表达。李清照后期创作的《声声慢》一词,寓情于景,景哀愁浓,情景婉绝,称得上“有篇有句”“有境界”的千古绝唱。 关键词:李清照;境界;寓情于景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简言之,有境界,则景与情统一,是真景物、真感情鲜明真切地表达。在群星璀璨的宋代文坛,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不胜枚举。但在男性为主的词人中,有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那就是李清照。她,被誉为“词中皇后”,更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笔者认为,其词婉约缠绵,情挚意浓,亦可“谓之有境界”。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居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工诗善词。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知书能文。在这种书香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少年则文采出众,工书善画,诗、词、文皆通,兼晓音律。丈夫赵明诚是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夫妻琴瑟和鸣,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4
,并常以诗词相唱和,其乐融融,感情甚笃。然而在时代大背景下,人生的暴风雨悄然来临。适逢靖康之乱,家境优越、幸福美满的李清照也不得不“漂流遂与流人伍”。迎接她的不是安定,而是更残酷的现实。南迁途中,夫妻二人费尽半生心血收集的金石书画毁失殆尽。不久,丈夫赵明诚因病逝世。自此,曾经的美满已碎。李清照孤身一人,漂泊异乡。晚年生活窘迫,处境凄惨。命运的苦痛并没有消磨她生存的意志,更成了她创作的源泉。《声声慢》就是南渡之后“有境界”的佳作。词中描绘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字字血泪,声声呜咽,撼人心弦,令人叹绝。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的李清照已近人生暮年,回首往昔,有过欢愉与幸福,却也经历了离索和悲戚:国破、家亡、夫逝,金石尽毁,孑然一身,孤苦伶仃。人生境遇大起大落,心里愁情深重可想而知。词人如何将这种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 上阕,词人以凄凉之景来烘托悲苦、孤寂的心境。开篇罕见地连用七组叠词,齿舌音反复吟唱,徘徊婉转,达到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词中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内心感受,仿佛再现了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妪单薄的身影,她驻足寻觅往昔徒有心痛,却依然寻寻觅觅。周遭萧瑟寂寥,冷冷清清,内心凄苦,唯有感慨“凄凄惨惨戚戚”。在这气候多变的深秋季节,忽冷忽热难以就寝。“4
三杯两盏淡酒”,却无奈逝者已矣无人对饮。“酒入愁肠愁更愁”,又怎能抵挡得住这一阵又一阵的急风,更谈何消去积聚已久的愁苦?大雁从熟悉的北方飞来,却未捎来熟悉的信笺,只留下渐行渐远的身影和划破天际的一声声哀鸣,昔日两地传书、诗赠美好的回想历历在目,奈何“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人悲物也悲,冷清的环境、多变的气候、晚风淡酒、长天孤雁等景物无不渗透着词人的情感,道明词人孤独无依,彷徨迷茫之感。 下阕,词人仍旧寓情于景,将自己的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对黄花、梧桐、细雨等萧瑟惨淡意象的描写之中。先以花自喻,写到“满地黄花堆积”,可以想象得出菊花残败憔悴、枯黄陨落、无人怜爱,恰似词人人老珠黄、孤单无依,更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独守空房,看着黄花堆积,听着雨打梧桐,滴答滴答,落在叶上,打在心上……营造了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创造了连绵不断的寂寞凄苦之境。在这凄风冷雨中,词人“守著窗儿”独自盼天明,漫漫长夜何时是尽头,深深忧愁何时才是尽头?正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一切景语皆情语,不论上阕的晚风淡酒、长天孤雁,还是下阕的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此情此景,使词人内心的愁苦不断叠加,最终迸涌而出,逼出强烈的情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愁情以一个“愁”字戛然而止,似是尽头,却道说不尽,愁未了,伤痛无限,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 纵观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词中的一词一句,一景一物,就像是一声声抽泣,宣泄着现实生活中无限的“愁”4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痛,漂泊之苦……让人感觉一字一泪,满纸呜咽,整篇悲凉。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傅庚生不禁感慨:“且也,此等心情,唯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唯女子能出之。”可见《声声慢》一词,景哀愁浓,情景婉绝,称得上“有篇有句”“有境界”的千古绝唱。 正如明时杨慎《词品》中盛赞:“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命运多舛却不屈服于命运的李清照正是以她作为女子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凭借才情,和着血泪,写下一篇篇如璀璨明珠般的名篇,闪耀于文学史上,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赞誉。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徐调孚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2]王仲闻校.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3](宋)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词注评[M].吴惠娟导读.郭时羽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傅庚生著.中国文学欣赏举隅[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5](明)杨慎.词品[M].岳淑珍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