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评析及译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声声慢评析及译文

ID:1142281

大小:17.3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声声慢评析及译文《声声慢》一词中一系列的客观环境事物,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今天,语文网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声声慢评析及译文,一起来看看吧!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意象化的程度体现着诗词审美程度的高低。声声慢抓住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的深秋景物来书写愁情,意象联翩而情致充盈。但意象化的程度,主要不是看诗词中描述了多少景物、而是看这些景物中究竟包含了多少东西,或者说看它们究竟能生发出多少东西。说得更明确一些,就是要看这些景物中究竟有多少象外之象,有多少言外之意。这是诗词审美特征的集中体现。古人特别崇尚象外多象,言外无穷,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就是这个道理。在这方面,《声声慢》是相当出色的。先以过雁这个意象为例。雁过也,正伤心,为什么?首先是由于大雁是候鸟,北雁南飞,宣告了秋天的到来,于是一派万木凋零的残秋景象和一缕悲凉的秋愁袭上心头。但这不是伤心的主要原因。大雁从哪里来?北方。这北方二字一跳出来,词人的心思就飞向了北方的故国、家园。这是心之所向,情之所至。然而故国已沦陷,家园已败毁,于是她的脑海里就会映现出一片故国家园的伤残景象,乃至举家南逃的惨状。同时,那往昔家园的亭台楼阁、赏心乐事也会在脑屏幕上不断闪现,使她陷入一阵阵美好的回忆之中。然而当她的思绪再回到眼前来时,那孤身漂泊、晚境悲凉的现实,却使她更加感到凄凄惨惨了。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大雁的信使身份又引发了词人一连串更痛切的思念。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感情深笃,往昔常两地诗词赠答,传情寄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是当时李清照词中的名句。所谓旧时相识,当然只是心神恍惚中的错觉闪念,但这一闪念却恰恰刺中了词人当时最痛楚的神经:勾起了她对丈夫丧情景的记忆,同时也引发了她对往昔夫妻恩爱生活的追怀;而最对比眼下空房冷寂、孤苦无依的情景,那就难免苦上加霜、痛上加痛了。如此看来,在雁过这瞬间景象背后,至少包含着秋色凋零、故国沦丧、家园败毁、往昔荣华、夫妻伉俪、丈夫新丧、晚境孤苦等诸多象外志向,说他一以当十,绝非虚言。 再看黄花这个意象。漫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无疑是看残菊,想人事,双层空间,同构隐喻。这被西风摧残的枝颓叶败、堆积满地的景象,怎能不令人联想到词人国破家亡、飘泊江南的坎坷遭遇和痛苦处境呢?那满地的败叶落英,被风吹来卷去,憔悴破损,不堪入目,怎能不令人联想到饱经沧桑的词人那青春已过、人老珠黄的影象和那颗已破碎得无法弥合的心呢?盛开的美菊,让人赏心悦目,女人天生就应但招人怜爱,何况是才华风流的女词人;然而如今却是亲人亡故,朋友星散,伶丁一人熬空房,哪里还会有半点人情乐事光顾呢?如今有谁堪摘这一感叹中,包含着多少孤独,多少苦闷,多少悲凉!不仅如此,当词人写下如今二字时,就不能不含有追昔的情思。面对黄花的憔悴,意识到自己的人老珠黄,怎能不想到往昔年轻貌美、楚楚动人的青春光彩?追问黄花有谁堪摘,喟叹晚境孤苦无依,又怎能不想到往昔朋友满座、诗酒礼赞的富贵荣华?伤今必然导致追昔,而追昔又回过头来激化了伤今。可以说,这黄花的盛衰,也就是词人一生巨变的写照,黄花意象的比兴意义,就在于它触发了词人对自己一生沧桑命运、身世变迁的痛切反刍。从以上两例的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诗词中所直接描述的景物,不如说是诗词主要是开启情思。情思是一种张力极大的心理具体形式,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只有在情思涌动中联想、滋生的象外之象和意外之意,此时诗词意境的真正时空天地。你看,《声声慢》所直接抒写的,只是词人在某一秋天傍晚的所见所闻,但就其情思中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来看,却几乎涵容了词人一生的遭际和感受:由急风、细雨、过雁、黄花所引发的自然景象,是一个满目凋零、感伤难尽的秋色秋意;由北雁南飞和旧时相识所引发的社会景象,是十多年来国破家亡的遭遇和亲朋离散的孤苦;由黄花的盛衰所引发的人生景象,则是几十年来反差极大的个人身世变迁和无限哀伤;有梧桐细雨所引发的长夜难熬景象,则预示着词人整个晚年的凄苦和绝望。这每一方面得象外天地都深广的难以限量,何况将他们综合起来才是《声声慢》的意境所在呢!好的诗词,其意境空间应当主要生发在象外,这是一条重要的审美准则。二、内在结构:越寻求解脱心态越不平衡诗词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其外在形态是一系列景物认识的转换,其内在结构则是一条情惑流,或者说是一条心理活动流。好的诗词,其外在的物象的转换应当是内在心理活动的必然结果;而反过来,外在物象的转换又有效的推进者内在情感的流动。在这方面,《声声慢》也显示出过人的匠心。 总体说来,《声声慢》的抒情心理,是一个由失落心态引发不断寻求解脱的行为,而又由寻求解脱行为不端导致心态更加失落的过程。开头寻寻觅觅四个字,写的是行为,但体现却是一种失落心态。国破家亡、飘泊异乡、丈夫新丧、孤苦无依,是造成失落心态的根本原因;乍暖还寒、气候反常、独处空房、苦闷难熬,则是引发失落心态的导火线。当这种失落感无法排解时,就会造成心态的极度不平衡,而心态不平衡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就是下意识地东望望、西看看、东摸摸、西弄弄。这举止看来没有目的,实际上却目标明确,那就是寻求解脱,以恢复心态平衡。这是由心理学依据的。生命运动的一条基本规律,就是随时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当人的情感、心态因某种原因而失衡时,生命本身就会自动地生发出一种抵御不平衡已恢复平衡的力量。在生态心理学上,这叫做心里趋衡力。这是生命本体维护自我的一种本能。在这种趋衡力的支配下,人们往往呈现出一些看似无目的、但实际上目标明确,虽然无自觉意识、但却合乎心里逻辑的寻寻觅觅行为。只要心态平衡得不到恢复,这种寻求解脱的行为就会延续下去。声声慢正是借助趋衡力的作用,通过不停地寻求解脱行为,将景物一个个导引出来的:坐卧不宁就走来走去地喝酒,喝酒不行就开窗望雁,望雁不行就低头看菊,看菊不行就喟叹、呼告。无疑,这样的景物转移是十分合乎内在心理活动的规律的。更见匠心的是,为了达到表现愁情深广无边的目的,作者始终不让寻求行为取得本来应有的解脱效果,而是恰恰相反,总是让一个个解脱行为不断打开新的愁情空间:借酒浇愁更感到愁情的深重难解;听到屋外风急又增加了阵阵秋愁;开窗望雁本意在于缓解苦闷,但却带来更为广远的家破人亡之思和丈夫新丧之痛;低头看菊本是为了转移视听,但却开启了身世变迁之哀的闸门┄┄显然,随着寻觅行为的推进,景物不断转换,愁情也层层叠加。这就是越寻求解脱心态越不平衡、有意消愁愁更愁的整体建构艺术。这种通过描述消愁行为的反效应,来反托愁情深重难解、拓展意境空间的构思方法,无疑收到了愈相反愈相成的审美表现效果。与此相应的是层次安排的心理合律性。全此除开头叠字句外,共七个层次。前四个层次通过气候、秋风、过雁、残菊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是一个情绪缓起渐进的过程。其中二、四两层,间隔运用了怎敌他晚来风急和如今有谁堪摘两个反诘句,是情绪上涨在句式上的体现。到黄花句愁情天地已开发完毕,情绪已达到高潮,于是水到渠成,有了独自怎生得黑的第一声呼高。至此,词意似乎义无所付家,但作者又妙笔横生,让点点滴滴的雨声来刺激她的听觉,敲击塔纳早已痛楚不堪的心灵,这无疑是火上浇油,点火引爆,于是又爆发了更强烈的第二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显然,这一切安排,都是十分合乎心理活动、情绪上涨的必然律的。试想,如果把呼告句放在别的部位,或者不是把梧桐细雨放在两个呼告句之间,还会有如此合情合理的内在逻辑效果吗?三、叠字句:统领全词意境整体构建《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有三:一是口语的运用,如将息,怎生,了得等;二是反诘肯定句式的恰当运用;三是叠字句的成功运用。前两点无需赘言,这里主要谈谈叠字句的构建意义。几乎所有古今论者都赞叹本词开首的十四个叠字,但说来说去总是在奇字上打转,没有看到它对全词整体构建的统领作用,这是不应该的。开手叠字句的统领作用,体现在横向的三点循环和纵向的三点延伸两个方面。先看横向的三点循环。寻寻觅觅写主体行为,冷冷清清写周围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在的心情。行为,环境,心情三者之间是一循环关系;因心情愁闷而有了寻求解脱的行为,由寻求解脱的行为而引出了周围的景物,因景物的冷清而使心情更加愁苦,因心情更加愁苦则更要寻求解脱------这行为, 环境,心情的三循环,就是整体意境的横断面,无论从词作的哪个层次上横截一刀,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三者之间是一个循环生发的心理过程:乍暖还寒时候,是坐卧不宁(行为)、气候变化(环境)、烦闷难熬(心情)三者的循环生发;三杯两盏淡酒,是自斟自酌、酒、愁情深重难解三者的循环生发;雁过,是开窗仰望、北雁南飞、国破家亡之思三者的循环生发;旧时相识,是泪眼恍惚、错识过雁、丈夫新丧之痛三者的循环生发;满地黄花句,是低头俯视、菊花凋残、身世沧桑之叹三者的循环生发;梧桐细雨,是闷坐静听、点点滴滴、长夜难熬之惧三者的循环生发。应当认识到,诗词中的每隔一项,都是一个行为、环境、心情三者的循环生发的心理过程。人们习惯于把意象分解为情与景或意与象两个方面,那是静态要素分解,容易忽略其中的动态心理活动过程;把主体行为加进去,这个心里循环生发过程久旋动起来。这就是结构与构建的差别所在。一切诗词创造和解读,都必须走进主体、环境、心情互相生发的心里构建过程,因此,这个横向的三者循环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再看纵向三点延伸。诗词意境的展开有一个时间过程,这个时间过程实际上就是前面说的横向三点循环生发过程的不断向前推移。如果把这个推移过程作纵向解剖,那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是并行的三条线在向前延伸;一条是行为活动线,一条是景物转换线,一条使心情变化线。显然,《声声慢》的这三条纵向延伸线,分别是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和凄凄惨惨戚戚统领的:独守空房、自斟自酌、听屋外风声、开窗仰望过雁、泪眼恍惚生错觉、低头俯视黄花、窗下闷坐叹气、烦腻室外雨声、内心发出呼告,这是纵贯全词的主体行动线;乍暖还寒气候、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北雁南飞、旧时相识、满地残菊堆积、梧桐细雨黄昏,这是纵贯全词的周围环境线;烦闷难熬、愁情深重难解、秋思秋愁、国破家亡之念、丈夫新丧之痛、身世变迁之哀、长野难熬之苦、晚境孤苦之惧,这是纵贯全词的内在情感线。一般说来,环境转换是着力描写的明线,内在情感是令人思而得之的暗线,而主体行为则往往是一条略加点拨的半明半暗线。但不管怎样,这三条线的纵向延伸与其每一环节上的三点循环生发的动态性有机合成,就是诗词意境整体构建的基本模式。只有当一首诗词的之一纵横交错的动态构建模式的局部和整体,都在你的头脑中生动的活起来是,才能说你已经真正走进了这首诗词的意境。这是诗词解读的基本功。四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著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声声慢评析及译文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