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本文是古诗词单元的讲读课,在设计课件时,一方面是要将本首词的重点体现出来,使学生能理解这首词,同时还要能由此及彼,课件中要体现出引导学生欣赏这一类诗词的特点,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中的精品,代表了苏轼豪放词的最高成就。它第一次运用词的形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苏词的独特面貌。词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词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这应是文章的学习重点。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宋词,对于宋词的有关常识,以及苏轼的有关情况应作为教学的内容之一,但高中阶段的诗词教学应重在诗词的鉴赏,应结合诗词,将诗词鉴赏的有关常识贯穿在诗词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学会赏析诗词。这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词中作者的感情也是本文的教学内容之一,文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引导学生对这种变化加以理解,这样方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教学目标:1、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努力进取的精神2、学习词中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体会《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出的复杂而矛盾的情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点:学习词中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难点: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复杂而有矛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学生伴着这雄浑豪壮的歌曲,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任意驰骋的古战场,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备教手记:《三国演义》片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词豪放的风格和词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在音乐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浑的歌声与课文相同的历史内容使得学生能很快进入词境,产生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一、作者作品: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二、诵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这首词所表现的情感[备教手记:激情诵读,初步感知词风字面是理智的,声音才是情感的,创设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之后就指导学生放声朗读全词,从自己有情感的声音中初步感受这首词的风格。]2、教师范读,让学生标画反映这首词作者情感词句,初步明确这首词所表现的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3、前后四人为一组,在小组内诵读、互评,共研节奏和情感,然后推出优秀代表。4、诵读展示。教师做好点评和指导如:“大江东去”要读得高亢洪迈,“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要读得缓慢淡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读得急促、紧凑、充满喜悦……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备教手记:含英咀华,反复诵读,通过激情诵读,学生初步把握了这首词的气韵,这首词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磅礴的气势?词人借描绘的形象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其中的词句美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研读、赏析词的具体内容,品味语言,含英咀华,准确地把握词的意境,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三、文本赏析(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1、上片景物描写有哪些突出的特点?2、这首词有一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哪句?又是如何承上启下的3、下片写周瑜时突出了他怎样的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什么感慨?4、你认为诗词末句表现的作者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二)小组讨论、交流,推举优秀代表发言(三)代表发言,学生评价(四)教师引导、点评、完善1、第一问学生很容易找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重点分析点拨: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海与岸搏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这三句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2、明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承上片雄浑壮丽的雄浑之景;“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片所塑造的一个英雄人物周瑜。由此点出这首词是由写景到写人,由实写到虚写。重点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3、教师点拨,根据诗词总结周瑜的特点:年轻有为、雄姿英发、风流儒雅、有出色的指挥才能。插入作者的生平、经历、功业玉周瑜对比,言之成理即可。附表格 苏轼周瑜年龄4736职务团练副使东吴都督机遇功业未成功成名就外貌早生华发雄姿英发婚姻屡遭不幸美女相伴4、我个人觉得,苏轼被贬谪到黄州,此时已经47岁了,年华老大,功业少成,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的消极: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恬然淡泊,佛家的圆通达观在他身上交织,使他特别想得开。我们看他在《赤壁赋》中说出“如是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苏子”,在《定风波》中面对“一蓑烟雨”而浑然不觉,独自长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人形象,就算面对赤壁壮丽景象而唱“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苏轼也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如周瑜这类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何必过于执著呢?所以他以旷达的胸怀面对自己的政治挫折,于逆境之中从容的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备教手记:通过一系列逻辑性很强的问题,使学生迅速从整体把握入手,从语言入手,准确认知词句、理解文意。鉴赏在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质疑,欣赏和评价文章思想情感。这一教学设计,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读、问、议结合,感读、解读、品读结合,一环一环,教师像导游一样,领着学生读,让学生在精读中学会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让学生阅读体会苏轼达观豪迈的胸襟,通过三篇的比较,学生加深了对苏轼较全面的认识——既有积极用世的无奈,更有被贬后不畏坎坷、超然、达观,进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挫折的价值观。[备教手记:优秀文学作品还可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在比较中透过同、异现象看其作品不同的思想情感,甚至艺术风格。]五、作业布置想象苏轼面对赤壁壮美景色的心里活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小短文,以体现苏轼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