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出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讨论: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2、解析诗词意蕴。3、把握诗人情感。
【题目】“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画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号,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因被贬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子瞻东坡居士乌台诗案
重点字词大江:长江。东去:向东流去;“东”名词做状语,向东纶巾:青丝帛的头巾。风流:有丰功伟绩的、杰出的有才华的意思尊:通“樽”,酒杯。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灰飞烟灭:“灰”:像灰一样,“烟”:像烟一样,名词做状语。华: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酹:祭奠。多情应笑我:即“应笑我多情”。
整体感知,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思考: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明确:所见: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所想:风流人物,豪杰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采用了什么写法?此句有什么作用?“1、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里的长江既是眼前浩浩荡荡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作者将空间上的实景与时间上的虚景结合起来,点清了题旨(大江是“赤壁”的衬,“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下阕英雄的出场渲染了氛围。2、起笔大开,旷达的视野、非凡的气象为全诗定下豪放的抒情基调。
淘(冲洗)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子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豪迈奔放字词乱穿惊拍卷雪特点险怪高峭汹涌水石相击狂澜奔腾水色纯白角度形色声形修辞夸张比拟比喻基调赤壁壮美如画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前句总结上阙,是作者不由自主发出的感叹,后句是由江山引发出的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
下阙:诗人从哪些方面塑造了周瑜的形象?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装束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怎样的形象?意气风发春风得意诗人刻画周瑜的形象有何意义?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讨论:赏析最后一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是宋代才华横溢的大文豪,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
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概。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怀古
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平增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分析豪放词风在本词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这就是苏轼的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朗读应注意: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课文小结苏轼面对滚滚大江,看到赤壁形胜,怀想豪杰周瑜,感叹长江依旧,英雄已逝。自己虽壮志犹在,而今却“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两句,是这种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是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凉,更是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苏轼与英雄对比,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可见,他并不甘于消沉,故以酒祭月,豪情尽显。
怀古诗词鉴赏方法1、弄清史实、典故。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3品味技巧手法:借景抒情、用典对比、渲染、衬托、虚实结合等本词艺术特色: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知识总结
拓展阅读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结束语请大家记住其中的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也希望大家能够从豪放派词人的诗词中汲取到学习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