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

ID:1143853

大小:4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6-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字词梳理1.正音舞榭歌台(  )           寻常巷陌(  ) 封狼居胥(  )答案:榭xiè,陌mò,胥xū。2.辨音寻常巷陌(  )          巷道(  )答案:xiànɡ,hànɡ。3.辨形亭(  )(xiè)         凋(  )(xiè)输(  )(yínɡ)    (  )弱(léi) (  )政(yínɡ)答案:榭,谢;赢,羸,嬴。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风流:流风余韵。金戈铁马:比喻战争和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的雄壮威武。封:古代帝王筑坛祭天。赢得:落得。 北顾:向北回望。顾,回头看。 烽火:本指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这里喻指战火。 路:宋代的行政域名。可堪:不堪。2.词义辨析衰退 衰萎衰退:指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出现衰落。衰萎:衰败和萎缩,程度较重。自咎 自疚自咎:自己责备自己。自疚:对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不安。捉摸 琢磨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琢磨:思考,考虑。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词中之龙——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一个官僚家庭,北方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爱国精神给他以深刻的教育。从年轻时候起他就积极参加抗金活动,而且组建了“义军”,立志恢复中原,坚决主张抗金。南渡后他曾经向南宋王朝进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提出自己的抗金建议,陈述收复大计,但都没有被采纳,而且他还多次被贬官。42岁后落职闲居长达20多年。辛弃疾一生壮志难酬,最后在大喊“杀贼” 声中与世长辞。辛弃疾的词现存600多首,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手法多样,善于用典。他横刀跃马登上词坛,拓展出了一类虎啸生风、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辛词内容多与战争和军事相关,相应的使词的意象群也出现了一个大转折:刀、枪、剑、弓、钩、箭、铁马、将军、骑兵等屡屡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使词中女性的柔婉美让位于血性男儿的力度美和崇高美。他把爱国抱负和满腔忧愤倾注到词作中,形成雄奇豪壮、苍凉沉郁的风格,因而被后人称为“金戈铁马的词豪”。2.探寻背景此词是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时所作。当时韩侂胄把持朝廷权力,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是起用闲居八年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镇江古名京口,素来是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韩侂胄抗金的主张符合辛弃疾雪耻复国的一贯志愿。但是,他认为伐金一定要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否则会重蹈覆辙,使北伐陷于失败。在任时,他制军服,派遣间谍,搜集情报,招壮丁并进行训练,为伐金准备条件。可是韩侂胄一伙,政治腐败,奢糜淫乐。辛弃疾对于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忡忡,在登临北固亭时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3.辛弃疾词名句集录(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2)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4)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9)壮岁旌旗拥万夫,锦〖XC字6.TIF;%130%130,JZ〗突骑渡江初。(《鹧鸪天》)(10)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1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12)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踏莎行》)(1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1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合作探究1.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有人认为“用事多”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毛病,对这种说法,你怎么认为?探究:这是不准确的批评。我们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许多词是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是如此。本词虽然用典较多,但都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它所用的故事,除了廉颇一事以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故事,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联,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表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根据上下片内容谈谈此句的具体含义。 探究:上片通过追慕古代英雄,感慨昏聩不振的南宋现状;下片则是从嘲讽古人着笔,汲取历史的借鉴。南宋的不抵抗主义,带来令人目不忍睹的现实,投降派没有丝毫的敌情观念,更无收复国土的雄才大略,谁可改变这令人痛心的现状呢?词人想起了历史上曾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来。廉颇当着赵王派来的人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以显示自己尚能领兵作战。辛弃疾以廉颇自喻,表达了希望被朝廷任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的悲壮苍凉心情。这几句意思是:我虽然老了,还有廉颇一样的雄志,可是有谁来关心我、重用我呢?特别是“凭谁问”三字,含有无限悲辛,反映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哀。《词诘》评此词曰:“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声,如闻其声。”3.《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词,试比较这两首词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探究:共同点:一是格局基本相似,都是即景抒情,由景、事生议;二是议论有一定的深度,与现实有一定的联系。这两首词表现手法的不同点:一是结构上有微小的变化。《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片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片写景中就含有议论,后面议论中也有写景的地方。二是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上来,思索宇宙人生的意义。辛弃疾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三是苏词多铺叙,显得显豁;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文苑小憩【美文欣赏】夜读稼轩豪气、悲歌、剑影、刀光;细语、思念、忧伤、怀想。深远的意蕴,五彩的华章,在我心中汇聚成宋词的形象。偏爱宋词,由于温婉的宋代词坛里被辛弃疾注入了忠诚的力量。他将自己的豪气,化为满腹愁肠,将宋词吟咏成人间的绝响。文武双全的稼轩,空怀一身抱负,却只能听任年华虚度,将无尽的才华浸泡在杯中,独自啜饮;把缕缕忠魂,化为无尽的哀伤,和着英雄的鲜血流淌。醉酒吟风中,漫不经心就将宋词推向了文学的高峰,让后人无限景仰。无眠的夜,我以稼轩的壮词下酒,品出了无数的豪放,其中还有丝丝缕缕挥之不去的无奈和忧伤。今宵梦醒无酒,我用一个文人真诚的灵魂,与你沟通和你交流。“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却将梦想失落在远方,纵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也听不见朝廷呼唤的轻微声响,只能唤取红巾翠袖,揾一把英雄泪。稼秆,在你迷离的泪光中,我读出了忧愁风雨,也读懂了人世的变幻、沧桑。空负了一身惊人艺业,却没有将军百战声名裂,委靡的南宋朝廷,因其短浅的目光,失去了一位出色的将领,但却让文学史上从此拥有一座丰碑。如果宋代词坛失去了你,就要丧失多少雄壮!还在怀念七八个星天外,刹那间风云突变,弓如霹雳弦惊。此时你一定想拔出手中的剑,但你只能无奈地端起杯中的酒,此刻,认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你,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山河依旧秀美,只是已沦落敌手的大好河山,似一片乌云,遮挡了词人遥望祖国的视线。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一次次失去为国建功的机会,因为你的正直,因为你的武艺,因为你的华彩,完美得让人生嫉。但文坛一定会为你的到来而喝彩,多年以后,人们会遗忘很多将军的名字,但更多的人记住了你——一个词人的无限风光。西风猎猎。江水苍苍。今夜以酒为伴,醉读你的文采。欣赏你“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 沙场秋点兵”的风范,也欣赏你“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的醉态,更欣赏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平静的稼秆,看到的是一片温柔的风景:醉里吴音相媚好,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豪放的稼轩,将赤胆忠心剖出,化为易水潇潇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对酒当歌。醉眼朦胧中,我读懂了一个伟大的生命,一个真实的灵魂,读懂了你的苦楚,读懂了你的豪放,也读懂了你惊天地泣鬼神的忧伤。忠诚,信念,汇聚成一杯浓烈的酒,灼伤了我的眼眸,让我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体会悲壮。愁绪,感慨,凝结成沉重的词章,刺穿了我的心脏,让我在这个凄清的夜晚,泪眼迷茫。 今宵酒醒无梦。一个词人的铮铮铁骨,跨越时空,在电闪雷鸣之中,发出不绝的声响。(选文有删改)【大家文坊】郁孤台之魂徐南铁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相会。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吗?对岸的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民居。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自行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雄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相会了!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本不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那么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这问题的答案是:贯穿着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辛弃疾词中强烈地闪光。“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辛弃疾依然徘徊在孤台上。我走下郁孤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一片丹红?郁孤台之魂郁结着民族魂!课堂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公瑾(jǐn)           浪淘(táo)尽羽扇纶(lún)巾          还酹(lèi)江月B.强虏(lǔ)            雄姿英发(fā)故垒(lěi)            西边封狼居胥(xū)C.樯橹(qiánɡlǔ)        寻常巷(hànɡ)陌舞榭(xiè)歌台          早生华(huā)发D.佛(fú)狸祠           金戈(ɡē)铁马仓皇(huánɡ)北顾         惊涛(tāo)拍岸答案:B解析:A“纶”应读ɡuān;C“巷”应读xiànɡ;D“佛”应读bì。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句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答案:C解析:A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扬州路烽火。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借代用法的是(  )A.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羽扇纶巾答案:A解析:“寄奴”是刘裕的小名,不属借代。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可堪回首               (4)寻常巷陌               (5)烽火扬州路               (6)封狼居胥               答案:(1)英雄业绩(2)指代精锐的部队(3)哪堪,怎堪(4)这里指街道(5)宋时行政区域名称(6)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5.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作者是               ,号               ,他的词风和               相近,都是           派,因此被人合称为“               ”。(2)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            ?答案:(1)辛弃疾 稼轩 苏轼 豪放 苏辛(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6.词中所用典故和它相对应的人物,匹配正确的一项是(  )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③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④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A.①刘裕   ②刘裕   ③诸葛亮   ④周瑜B.①刘裕   ②刘义隆  ③周瑜    ④孙仲谋C.①刘义隆  ②刘裕   ③周瑜    ④诸葛亮D.①刘义隆  ②刘义隆  ③诸葛亮   ④霍去病答案:B7.下列对联与所吟颂的作家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②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③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A.①辛弃疾②白居易③李清照B.①辛弃疾②杜牧③卓文君C.①苏轼②白居易③卓文君D.①苏轼②杜牧③李清照答案:A课后强化作业课内挖潜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1~4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榭”,台上的房子。“风流”,指的是繁华景象和英雄事迹的流风余韵。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金属制成的武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草草”,草率,轻率。“赢得”,博得。“仓皇” ,手忙脚乱。D.“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可堪”,哪堪,哪里忍受得了。“神鸦”,飞集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听奏鸣的鼓乐。答案:C解析:“赢得”是“落得”之意。2.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发的是思古之幽情,写的是现实的感慨,无论是孙权或刘裕,都是从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东南的。这和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忍耻忘仇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对照。B.词人借用刘裕的典故,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于草率从事,本想要建立“封狼居胥”的功绩,只落得“仓皇北顾”的哀愁。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词人所担忧的事,后竟成了事实,韩侂胄不仅不接受他的不要草率北伐的建议,而且在北伐前夕免去了他的官职。D.本词典故运用得非常成功,巧借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答案:B解析:借用的是刘义隆的典故。3.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史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答案:B解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表明尽管自己的爱国之心到老不衰,但不被朝廷重用,故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的愤慨。4.对这首词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后两句的画面具有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系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答案:C解析:“力不从心”不当。〖XC课外拓展.TIF〗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答: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南宋]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题采石蛾眉亭]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弃疾的《    》;韩元吉词“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是指唐代诗人          。(2)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答:                                                                              (3)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答:                                                                              答案:(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白(2)“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3)“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 “凝”字运用的好处,要结合“愁与恨,几时极”来理解。作者是骋目四望,由近及远,见东、西梁山似一弯蛾眉,横亘西南天际。作者由此联想:黛眉不展,宛似凝愁含恨。其实,这是作者的情感外射,把人的主观感受加于客观物体上。“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融情于景。“暮”点明时间,兼渲染心情的暗淡。又正值风起潮涌,急骤非常;风鼓潮势,潮助风威。酒阑,表示人已清醒;塞笛,即羌笛,军中乐器。“闻塞笛”是作者的想象,表现对边境战事的关心,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激愤心情。对比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7~8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①兜鍪(móu),古代头盔。7.“生子当如孙仲谋”,语出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请说出作者用典的作用。答:                                                                              答案: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孙权与之对垒而获尊敬,刘琮束手而降为其所耻笑。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政局中,不也有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稼轩只说前一句赞语,让人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意识到其潜台词:当朝主和的诸公,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吗?此言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8.试分析两首词意境、表现手法的相同点。答:                                                                              答案:两首词都是气魄弘大,意境雄浑。两首词都写登上北固亭悼念古代英雄,以讽喻南宋统治者,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两首词都灵活自如地使用了典故。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高人:即叶丞相叶蘅,对辛弃疾极为赏识,曾推荐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1)试分析“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一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                                                                              (2)“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1)拟人。“青山欲共高人语”,说“青山”欲与人语,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并且对“高人”还起到了映衬的作用。比喻。“联翩万马来无数”,把逶迤的青山比作奔腾的万马,化静为动,富于形象感。(2)是化无限哀愁为旷达之语,越发见其愁之浓之深。作者故意用逻辑推理驳斥上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这一推理虽不成立,但意在反出“愁”并未消除,有心杀敌却壮志难酬,怎能无愁?“拍手笑”三字神情毕现。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②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1)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说明。答: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答:                                                                              答案:(1)“少日”,春天来临,词人要“插花”、“走马”、“醉千钟”纵情狂欢,感觉生命像浓酒一样让人陶醉,其乐无穷。“老去”,春天来临,词人呆在小房子里,烧香、喝茶,消磨时光,内心感受像病酒一样痛苦难耐。(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11.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题目。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是因船行洞庭湖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答案:D解析: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答:                                                                              答案:苏轼、辛弃疾。豪放派。(3)这两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答:                                                                              答案: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句:“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描写,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作者的用意不是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豪迈气势、乐观胸怀,略见一斑。12.同是豪放派词人,不同的人生遭遇,不同的时代背景,使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风格迥异。下面一段文字对他们进行了比较评价,请补写空缺的内容,要求句式与横线上的句子保持一致。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豪放、沉郁。如果说苏轼是儒雅旷达的学者,辛弃疾则是         ;如果说苏轼是潇洒出尘的白鹤,辛弃疾则是             。答案:心系家园的英雄 志高念远的苍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