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体会辛词用典特色。3、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2、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难点】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2、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其词现存620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词集《稼轩长短句》。23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和起义。他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养大,受影响颇深;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生涯。屡遭排挤打击,此期词作以抗金救国为多,词情悲壮慷慨;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数声,含恨去世。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首先是一个中原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名臣,一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2、写作背景: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倖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二、深入学习1、解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朗读课文,正字正音,初步感受作者情怀舞榭()歌台寻常巷()陌封狼居胥()佛()狸祠下3、此情此景下作者是如何用典故表达自己情感的?4、研习上阕(1)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2)上片写了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3)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感情的词语、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寄托了怎样的情怀?(4)写孙权和刘裕一详一略,为什么?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5)两位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怎么样呢?请同学思考用这二人的典故还蕴含了什么意思?(6)上片小结5、研习下阕(1)自读下阕,找出词中用典的地方,并思考其作用。(2)分析研究刘义隆典故:(用自己的话概括,并思考为什么运用这个典故)(3)分析研讨佛狸祠的典故。(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5)下片小结: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三、迁移运用1、这首词的特点是多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是“掉书袋”(掉:摆动,摇动。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现在常常称那些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的人为“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思考、讨论:《南乡子》与《永遇乐》一词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