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理解本词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导学过程】用典,又称“用事”、“援引”。是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古人的言论或俗语、成语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用典的好处,可使诗文情感隽永,含蓄深刻。用典表达对古人的仰慕、否定等感情;或以古人与自己对比,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又使得文章富有文采。例如,《锦瑟》引用了蓝田玉烟、鲛人泣泪的典故,是为了表达一种迷惘凄清的心理处境。也为诗歌增添了文采《马嵬》用卢家莫愁的典故,玄宗贵为天子,却得不到平民般的幸福,讽刺了玄宗虚伪自私的爱情。一、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副对联,它是郭沫若题写的,写谁的?如何理解?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在词人中,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tuōzhòu)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二、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1.填空(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我国时期爱国词人的作品。是词牌名。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号。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都致力于抗金御敌,统一中原,是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词人。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其词现存620余首,题材多样,充满爱国主义激情,以豪放为主,发展了苏轼的词风。有词集。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在词中的意思:风流寻常草草:北顾:可堪:3、辛弃疾的词以好用典故见长。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明确:上阙用了 、 两个典故,下阙用了 、 、 三个典故。三、合作探究【审问·慎思】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A孙权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2、“舞榭歌台”指什么?3、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B刘裕(1)出身如何?(2)当年是何时,怎样的场面?(3)联系背景,说说词人对他的感情?C刘义隆(1)为何会失败?(2)影射什么事?(3)采用这个典故的目的?(希望当局采取什么政策?)D佛狸祠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E廉颇(1)作者与廉颇有何相似之处?(2)下面我们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结尾它所蕴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4.课堂之拓展练习:阅读下面辛弃疾的怀古咏史词,查找资料,理解此词并写一段赏析,从用典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