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山行》、《〔越调〕天净沙秋思》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山行》、《〔越调〕天净沙秋思》二.教学目的:(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枫fēng径jìng瘦shòu斜:在诗中读xiá,是诗歌中的古音,石径斜xiá。还读xié,斜xié面思:在诗中读sì,也是诗歌中的古音,秋思sì。还读sī,思sī考2.形似字3.词语山行:在山中行走。寒山:深秋时的山。生处:生成的地方。秋思:秋天的思绪。昏鸦:黄昏时回巢的乌鸦。断肠:形容十分悲伤。天涯:天地,指极远的地方。4.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其为诗注重文意词采,追求高绝绮丽,擅长绝句。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散曲家。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5.绝句和散曲绝句,古代诗歌体裁,一般是一首诗4句,每句要求押韵。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各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散曲曲牌的名子,“秋思”是题目。曲和词体式相近,都是按调填词,但词的定格一般不变,而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以加衬字,较为自由,又多使用口语,风格明快泼辣,有民歌色彩。(二)阅读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即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2.反复吟诵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思想内涵。(三)写作能力目标根据诗歌意境,能够借助想象,运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诗歌画面。(四)思想教育1.歌颂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乐观向上的精神。2.体会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三、教师建议:《山行》和《〔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古代诗歌,老师建议你们学习古代诗歌,要重点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对诗歌含义适当讲解,不宜作繁琐、过细的分析。要从整体上把握住学习古代诗歌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的方法有:1.感受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2.体会音乐美——
通过有感情地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3.揣摩语言美——通过仔细的品味,体会诗歌凝炼集中而形象的语言。四、课文讲解:《山行》首先掌握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的字词:坐:因为。于:比。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可以说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歌短小精悍,但要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理解这一写法。一是看作者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二是抓作者的感情倾向。“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运用“生”突出了动态美描绘了生动活泼的森林小屋生活。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有一种俊拔之气流露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越调〕天净沙秋思》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同学们学习时要注意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行经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之处。【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1.请用汉语拼音写出《山行》的第一句。2.解释课题中词语。天净沙:
秋思:3.联系诗歌环境,解释下列词语。寒山:生处:坐爱:红于:昏鸦:断肠:天涯:4.问题探究。(1)《山行》描绘的景色可以用“晚秋山中景色”概括。请你找出诗中关键词来证明这一点。(2)你认为“断肠人”指哪一类人?(3)你认为散曲中“昏鸦”和“瘦马”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你展开想象,用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摹写夕阳下的“小桥流水人家”。6.欣赏下列诗歌,完成各题。【甲】乡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最欣赏的句子:欣赏的理由:(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我”的心理活动:“断肠人”的倾诉:
题答案1.yuǎnshànghánshānshíjìngxiá2.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意为秋天的思绪。3.寒山:深秋时的山。生处:生成的地方。坐爱:因为喜欢。红于:比……还要红。昏鸦:黄昏时回巢的乌鸦。断肠:形容十分悲伤。天涯:天地,指极远的地方。4.(1)寒山枫林晚霜叶(2)离家在外的人。(3)昏鸦是归巢的乌鸦,有幸福感。而瘦马是瘦弱跋涉的马,有悲凉之感。5.突出“小桥流水人家”这一主题即可。6.(1)坟墓海峡家国之思(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是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