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马致远及元曲的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2、理解本曲所表达的内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3、能够体会《秋思》的意境和作者的羁旅情思。二、教学重点: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研讨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现在天气已经入秋了,慢慢转凉,秋天又是一个容易勾起情绪的季节,再加上前两天的中秋节,不知道大家是否产生了思念的情绪。反正我最近情绪很复杂。古人面对秋天也会产生复杂的情绪,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有着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探索行人“秋思”的原因,带着行人为何“秋思”,“思”什么这个问题来学习。(二)、介绍元曲、作者、创作背景:1、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类。《天净沙秋思》就是一篇散曲中的小令。值得注意的是,散曲并不等于元曲。2、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代表作《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中优秀作品之一。本文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内心总是充满了哀婉之情,这与他仕途不顺息息相关。本文就是他长期漂泊外地的作品之一,流露出对自然的不满。这首小令反映了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三)、熟读:播放朗读带,学生感知感情基调;然后让学生自己多朗读,划分结构,结合书下注释与工具书感知小令的大致内容,找同学复述。(四)、点拨讲解:1、思考这首小令写的是什么图景?深秋晚景图2、本首小令只有28个字,却成为了“秋思之祖”,那思考这首小令写了哪几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3、我们可以看出,小令的前四句为写景,22个字写出了10种景物,那大家观察这10种景物,思考哪些景物具有秋天的萧条和荒凉的味道?(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4、我们看马致远在描写景物时分别用两个字,一个形容词一个名词,那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前两句的景象。(分组看)(枯)藤、(老)树、(昏)鸦(枯萎、干枯)(苍老、败落)(黄昏归巢、没有精神)——秋天的荒凉和凄清(古)道、(西)风、(瘦)马(破旧不堪)(寒冷的秋风)(因劳累瘦骨嶙峋的马)——孤独、寒冷5、通过这两句话,短短的12个字,但是却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秋天的荒凉景色,让我们共同来想一下:有一个行人,骑着瘦马,吹着西风,独自走在杂草丛生的古道上,他看到古道边上枯藤和老树互相缠绕,乌鸦栖息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凄厉地叫着。心里涌起一阵又一阵的悲伤。他往另一边一看,看到了什么?(小)桥——温馨、可爱(流)水——生动、活泼——江南农村景色(人)家——温馨、和谐6、这句话似乎与主题不符,改成“荒村古墓残霞”不是更加悲凉之感吗?这是反衬,以乐景写哀情,见到温馨的画面,而自己却远在天涯,显得更加悲伤。7、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主人公,即行人,面对这样的环境,你会有怎样的感想?主要针对孤独、凄清、消极,容易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即可。言之有理即可。8、上述这些词语描写的都是村庄的环境,下面行人西望,看到了什么?夕阳西下——点名时间,深秋黄昏,远处人家飘出缕缕炊烟,乌鸦不再飞翔,而行人却远在天涯,无家可归,因此我们知道,行人悲伤不是因为秋景,而是因为羁旅之思,游子之情。并且把自己成为断肠人,悲伤到了极点。最后一句话点名了主旨,解开了行人秋思悲凉的原因,这与行人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最后一句,行人用短短的6个字表现了自己的羁旅之思,直接抒发了感情。由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六、板书设计: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写景小桥流水人家荒凉冷清借景抒情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羁旅之思抒情断肠人在天涯凄苦、惆怅融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