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净沙秋思

ID:1144596

大小:35.65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2-06-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净沙秋思》诵读指导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有感情的诵读。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预习要求:了解作者及“曲”的有关常识。 教学设想: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却做到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色与情思相融。教学中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讲解,宜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诵读、配画、改写等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画、说、写中受到熏陶,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就是曲。唐诗、宋词、元曲互相辉映,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有谁能说说有关“曲”的常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并小结,之后投影关于“曲”的常识。 关于“曲”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它是配乐歌唱的诗。曲有散曲与剧曲之分。只供清唱吟咏之用,不进入戏剧的散篇作品,叫散曲;进入戏剧的唱词,称剧曲。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天净沙.秋思》就属散曲中的小令。 二、诵读,整体感知内容。1、课题及作者:课题由两部分组成,与词相似,“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即“秋的思念”。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有“曲状元”之称。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2、学生自由诵读。提示:朗读应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悲同喜。3、检查诵读情况。通过抽读,小组读了解情况,并对误读的地方予以更正。4、听范读。5、给这首曲配一幅画。 激趣:有个词叫“诗情画意”,说的是具诗画的意境,诗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往往融会在一起,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笔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间笔画)。(1)学生动笔绘画,教师巡回观察。(2)完成后让学生互评优劣,并对优胜者予以表扬(3)出示教师的简笔画。(投影在大屏幕上)6、熟读成诵。 三、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和奇特的表现手法。1、思考:(1)曲中哪些语句写景?写了多少种景物?(用“   ”画出),并用“( )”括出这些景物特征的修饰语。(2)文中哪句抒情?抒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它与曲中的景物描写有何关联?2、品味语言,体会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作者写景,既不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语言凝练,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翱游其间。让学生用“从 (词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 ”的句式说话,品味意境,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或用“我认为 用得好(或写得好),好在 ”的句式说话,体会其奇特的表现手法。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l     从“枯藤老树昏鸦”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秋的凋零和凄清。深秋时节,藤蔓枯萎了,树叶飘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树梢上乌鸦凄厉的叫声,更增添了悲凉凄楚之感……l     从“古道西风瘦马”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途跋涉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枯黄连天的野外艰难行进,一阵冷飕飕的秋风袭来,使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倒抽了一口凉气……l     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中,我仿佛感受到了这位游子在异域他乡的痛苦之情。此刻,太阳快要落山了,乌鸦也归巢了,他却不知家在何处,也不知.该向何处去,任马追着落日,漫无目的地行进……一股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令他肝肠寸断,痛苦不堪……l     我认为“枯、老、古、瘦……”这些表现景物特征的修饰语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深秋时节这些景物的特征,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极具表现力。如一个“瘦”字写出了马的孱弱。疲惫无力,那骑在马上的人呢?……对于想象力丰富、语言有独创性的学生要及时表扬。3、教师在学生将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挖掘够了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写景、抒情散文。 要求:紧扣原作,展开想象,尽量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4、当堂抽查学生的改写,并作评价。 四、课堂练习1、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刘禹锡的《秋词》作比较。(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不强求说法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可从以下三方面比较1体裁不同;2所抒之情不同;3表现手法不同 《沁园春·雪》诵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教  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解释下列词语:[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须]等到。[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稍逊]稍差。[风骚]义同“文采”。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三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2.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投影:上阕 写北方雪景 (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虚景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投影答案: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 昆仑》、《沁园春 长沙》印证。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投影: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四 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 事先用“Auphware”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 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五 指导分角色朗读1.听配雪景图片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2.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下述滚动文字:女领 沁园春 雪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女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男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齐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领  俱 往矣──,(慢,拉长)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3.配乐分角色朗读              《神话故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神话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神话故事书。2.调动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阅读神话的习惯。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指导重点:调动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阅读神话的习惯。指导难点:通过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指导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打造“书香校园”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本学期十一月份,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举行了一次比较隆重的美文诵读比赛,谁还记得我们这次读书活动的诵读主题吗?——书香伴我成长这节课就让我们趁着课外阅读这股和煦的春风来走进课外阅读。二、复习1.提问: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什么叫神话?(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2.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师: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你们谁来说说:你们在阅读神话故事时,发现神话故事有哪些特点呢?(原始性,幻想性,超自然性)(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超出自然)三、班内互推神话故事。1.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带来了,现在拿出来熟悉一下,准备与大家交流分享。(课件出示分享要求)2.出示全班分享目标:A.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神话故事的篇名、书名和作者讲清楚。 B.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它同学来评一评。C.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平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3.班内交流。(师巡视指导)4.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5.评价:听完四位同学的推荐和同学们的评价后,你现在最想读的书是哪一本?理由是什么?6.给推荐者颁发最佳推荐奖!(四名)四、交流神话故事1.看图说神话故事。(课件出示:女娲补天图)同学们不但知道很多神话故事,而且还把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推荐给了大家。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结合图看一看,想一想,这是哪个神话故事?(指名说说女娲补天的主要内容)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2.读片段说神话故事。请同学们读读这段文字,想想这段文字出自哪个神话故事?(课件出示哪吒闹海片段)(指名说) 《哪吒脑海》出自我国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又名《封神传》,也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五、推荐神话故事书1.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让你们能读到更多的神话故事,老师也向大家推荐基本神话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课件出示)2.交给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1)指名说。(2)出示神话故事阅读小锦囊:A、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帮助自己理解;B、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C、在细细品读字句的基础上,知道故事的情节,领略神话故事的丰富内涵;D、阅读时还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产生具体的画面,以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交流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不但听了那么多精彩的神话故事,还了解了不少神话故事,还学到了阅读神话故事的好方法。一篇好文章,一个好故事,一本好的课外书,不仅能拓展我们的阅读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还会是我们享受成长的快乐。 经典诵读:《论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2、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3、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教学法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1、出示小黑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于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那里汲取智慧”。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简介孔子)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出示小黑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寝不语,食不言。生:……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书共20篇,每篇包括基于章,共有500多章。(出示《论语》的目录及一篇的内容安排)三、指导诵读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小黑板出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要求做到:读准音,正确断句,读通顺,读流利。师: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环节: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请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计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加深理解文意。请同学们看到第二页,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师:这些语段全是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哪句话让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按“镂空指示法”练习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今为用——格言美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语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我们今天仍然在用,请画出来。(学生用笔画)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这已成为一个成语,如果要表示自己谦虚好学的态度,就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成语不一定是四个字。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师:这是典型的四字成语。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师:这已成为格言警句。生:……师:我们不难看出《论语》中凝练,思辨的语言是我们今天现代汉语的源头,我们在平常的说话中,作文中,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格言警句,就会增加你语言表达的魅力。四、总结老师最后还要把孔子老师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请看——(出示句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注:弟子:年纪细小的人。弟(tì):同“悌”弟弟对哥哥的爱。 师:今天的“弟子”指学生、徒弟,而《论语》中“弟子”指年纪细小的人。孔子老师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从这句话看出,孔子老师特别看重做人。同学们,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江雪》诵读教案活动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2、感受诗中冬天的景色。课前准备: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冬天景物的古诗。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述:雪给大自然装扮成粉妆玉砌的世界,山上看不见鸟影,路上看不到人的脚印。唐代诗人·柳宗元就写了一首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我们来学习一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搜集描写冬天的诗句。《水调歌头》诵读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咏月诗词。2。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教学重点:学会欣赏咏月诗词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月下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节吗?(中秋节)中秋节有怎样的习俗?(吃月饼、赏月)中秋之夜的月亮有什么特点呢?(又圆又亮)我们一般用中秋月亮的大、圆来比喻什么?(团圆)那么,当月圆之时独在他乡的感觉会是怎样的呢?(孤独、寂寞)用曾经学过的诗句概括一下那种心情(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中秋夜思念亲人的词《水调歌头》。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宋代词人,写作时正任密州知州,政治失意,客居他乡,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写下了这篇文章。三、初读全词,感知内容1。放录音范读。2。学生齐声朗读3。教师评析:刚才大家读得很不错,说明大家已经带着感情、进入角色了。过渡:这首词不长,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对诗词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想象,通过想象,再现诗词的意境。四、发挥想象,再现情境 1、(放背景音乐-古筝:高山流水)通译全文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诗人的世界,看看诗人对月饮酒的情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活动。2。再次朗读过渡:从大家的读书来看,我们正在慢慢走进这首词,正在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接下来请大家抓住关键词,理清作者的情感脉搏。五、品位词句,体会诗情,回答问题上阕:1。诗人为什么要到天上去?(“问”“欲”,表现他对这现实的不满,想要离开这个现实世界。)2。诗人真要去天上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恐”表现诗人对离开现实世界的顾虑,高处寒冷,比不上有歌有舞的人间,又觉得还是有歌有舞的人间好,内心充满了矛盾。)(板书:矛盾)3。诗人后来到底有没去天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下阕:4。过渡到怀人的句子是哪句?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口吻?6。这种怨后来有没有了? 7。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诗人的怨气后来都没了?小结完成板书:这首词通过作者一系列的感情变化,由矛盾-消极-积极,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精神境界的-豁达。六、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由教师单独选人朗诵,并且点评。最后由全体共同朗诵七、听歌1。让我们带着对诗词的理解,跟着歌声再次走进《明月几时有》。播放,学生轻声跟唱。为加强背诵。八、积累古往今来,人们爱月、赏月,有多少情感在诗人的笔下流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月亮的独特的感情,你能把有关月亮的句子表达出来吗?由学生个别回答后,出示例句。九、布置作业熟读《水调歌头》,默写后加以订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