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点学习目标(半分钟)二、品读赏析,感受意境。三、文章的写作特色
了解作者(当堂能背诵并正确默写作者相关知识点)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写作背景: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天净沙·秋思》就是作者旅途漂泊时的所作。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元曲”分类剧曲散曲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散曲与宋词一样,都是歌曲、戏曲的歌词、唱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杂剧:是一种成熟的戏剧形式,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传奇:元末明初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介绍元曲并解题小令,又叫“”,体制短小,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每首各自为韵,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叶儿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名篇。解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提示:注意节奏读读背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当堂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小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烘托思乡苍凉荒凉恬静游子思乡图写景抒情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3、综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断肠对比反衬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析《天净沙·秋思》的写作特色此小令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手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进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开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深秋萧飒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的一抹金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1.静动相映。
这首小令表达的是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本来抽象的难以表达的悲苦之情,借助景物画面将其刻画的淋漓尽致。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景物本是没有感情的,但当作者把这些客观的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中时,这些事物便被赋予了感情色彩,同人的感情融为一体了。如“小桥”“流水”本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了悲凉的气氛。5.《天净沙·秋思》写作特色2.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