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说课稿陈梦云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是第三单元古代诗歌四首中最后一首,是需要细致赏析的课文,全曲用无比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深秋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游子的惆怅之情。这首曲子是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了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题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茫无尽;“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的安适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古人云:“凡景语,皆情语”,用于本文,实为确切至极。全曲除了最后一句外,全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动人心魄之处,即在如此。引入新课时,我以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想照应新课中“元曲”这一体裁其实跟唐诗、宋词是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为了让学生能揣摩作者精心选取的意象,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反复诵读法。初读,先有个大致的感觉,然后了解元曲的知识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为进一步分析本文的意境做铺垫。然后范读,注意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试着去诵读,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和现实情况,一步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读)接下来就是对曲子的具体分析,在对词意和句意
的大致了解后,再对句子整体进行赏析,多用提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概括意思,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结合插图让学生沉浸在图景中,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理解文章主旨的作用。然后,就是让学生再次结合插图,回想当堂分析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画的简要内容和意境及作者当时的心情。通过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以达到“新课改”中师生角色的转变,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当堂背诵,再补充一些“思乡”的名言佳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以使得他们能够从情感上了解诗歌的意义。那么当堂背诵这一环节,我个人认为是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程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们是否能够通过理解诗歌的背景、意境的情形下背诵全曲,而不是课下通过机械式的记忆方法死记硬背。以前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觉得痛苦,觉得课业负担过重,对于教师的工作也是不利的。本堂课,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便是结合插图让学生在有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外,还能够有一定程度的限定,不至于任意发挥想象,无边无际,不着目的。再者便是当堂背诵,这样符合了“新课改”中的“堂堂清”,这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件好事,使他们在课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来多背诵一些课外古诗词,不至于陷入“学而不思则罔”的境地,也使他们能够有兴趣而且轻松愉快的学习语文。我深知我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话的语气过于平缓,还有的时候对于重点把握的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时常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程,吸取他们的优点来改正自己的不足,备好课,上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