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愤》看陆游终生不渝的报国情怀论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从《书愤》看陆游终生不渝的报国情怀论文

ID:1144774

大小: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从《书愤》看陆游终生不渝的报国情怀论文摘要: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书愤》之“愤”,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含着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关键词:陆游书愤报国摘要: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书愤》之“愤”,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含着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关键词:陆游书愤报国情怀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熟悉陆游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勤奋创作,流传至今的诗高达九千四百多首,其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最能表现其创作情怀的还是要属他的爱国主题诗歌,正如《唐宋诗醇》所说:“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年时他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因此很早就立下了“ 上马击狂虏,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二十九岁的陆游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以入仕。在后来的仕途中他又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但陆游的报国情怀却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即使生命接近终结,仍然坚持夙志,在《示儿》中谆谆嘱咐他的儿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陆游所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始终是最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南宋帝国的半壁河山已经沦于异族的统治之下,而且金兵继续南侵的威胁也始终存在。是发愤图强待机北伐以恢复中原,还是屈膝投降以苟安于东南一隅?这直接关系到宋帝国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全民族的命运和尊严。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突出地表现出来。他为分裂的祖国而忧虑着,为流离失所的人民而忧虑着,日夜盼望国家的统一。《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时年六十有一,正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因为被黜,只能闲居在家乡山阴,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诗人的激昂慷慨和悲愤沉郁之情突然结合在一起,喷薄而出了。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想当年,陆游怀着何等远大的抱负,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而如今再次北望,看见的却是中原大片土地被金人占领,南宋王朝不图恢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他写道:“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借此表现沦陷区人民对故国之师的期待;在《金错刀行》中,他又用“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诗句来表现南宋军民不甘屈服的气概。诗人的理想固然美好,然而,他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赐进士身,受皇帝冷落;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自己身为朝官,满腔热血,却屡屡碰壁……本以为赤胆忠心,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了多少郁愤,又问出了多少壮志难酬的感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雄伟的战舰)与“夜雪”,“铁马”与“秋风”,取材干净、典型,意象两两相合,展现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之事,也概括了诗人过去的游踪所至。这两句话概括了南宋朝廷与金兵作战两次战争的胜利,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陆游对战争胜利的喜悦与豪迈之情,这一胜利也初步实现了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更坚定了他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信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他也希望像诸葛亮那样六出祁山,施展抱负,拼杀在对敌斗争的前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想到“气如山”的早岁,一事无成的晚年,想到有心“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雄心壮志,都只是“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一厢情愿罢了,朝廷不重用,岁月不饶人,这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啊!而诗人满腔爱国之志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可奈何之中了。残酷的现实让他喟然长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之“愤”,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含着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不仅是诗人的绝笔诗,也是他的遗嘱;是他一生政治抱负的总结,爱国思想的结晶。或者也是他临终前最大的遗憾,最大的感伤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