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宋•陆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蹉跆岁月、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教学方法诵读分析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背诵陆游的《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让学生明确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2.明确学习目标。二、介绍陆游的生平经历及南宋的历史背景(用课件展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陆游的诗歌为什么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这与他的家世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首先看陆游的家世: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至痛哭流涕,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再看看其经历: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在山阴闲居了6年的陆游,看到“扫胡尘”“雪国耻”的志向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三、五读诗歌、鉴赏品味1、吟读:体会情味,入文入境(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吟读.(2)听朗读录音,个别吟读,学生老师评点,齐吟。教师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吟读要求,然后进行细致的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听朗读录音、教师点评,强化吟读的要求,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学生掌握吟读的要领。2、译读:理解内容,披文入情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老师评价,突破难点。(学生改写完后用课件展示,供学生参考)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曾记得瓜州渡痛击金兵,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有谁能像孔明鞫躬尽瘁,3、背读:积累语言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热血沸腾啊豪气如山。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思考:这首诗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请找出愤__义愤一一悲愤—忧愤——忠诗歌中陆游的情感经历。(用课件展示内容要点、作者感情线索)首联:早年的雄心壮志颔联:恢复之志具体化颈联:岁月蹉舵,壮志难酬尾联:自比诸葛亮,表明恢复志向4、说读:思考探究⑴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2)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具体说说。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点拨归纳。(用课件展示)(1)“愤”的根源是什么?“愤”于金人占我河山。“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愤”于岁月蹉跑,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2)本诗主要表现手法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自以为是“塞上长城”,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
5、联读:拓展延伸《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作品回答。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用课件展示)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三位诗人,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而他们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陆游是“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悲剧,甚至直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他们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情结。四、背诵默写,体验成果同学上黑板默写全诗,其他同学在下面默写。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写一篇200字的读后感六、板书设计书愤陆游首联:早年的雄心壮志愤——义颔联:恢复之志具体化愤__悲颈联:岁月蹉舵,壮志难酬愤——忧
尾联:自比诸葛亮,表明恢复志向愤一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