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锁》文题解读“封锁”不仅仅是提示宗桢和翠远遭遇爱情的特殊的时间段,它还有隐喻意义:贫乏冗长的日常生存状态对人们的封锁,激情封锁了平庸,激情的瞬间产生又瞬间消失。小说结尾有乌壳虫形象,这只乌壳虫,是张爱玲小说中最有意义的小形象。《封锁》这个小说的名字仿佛也是一个暗示,一切都在上天的封锁之中,重新回到窠里,才是乌壳虫应当有的选择。走近作者张爱玲(1920.9.3—1995.9.8),原名张煐,笔名梁京。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周瘦鹃发表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旅居美国过着“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老死于美国洛杉矶寓所。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背景纵览
小说的年代背景是1943年8月,描述的是旧上海的某一天,电车被封锁的短暂一刻所上演的人情世态,描写出两个在平淡、疲乏都市生活中的世俗男女,在某一短暂而特定的环境允许的情势之下,表现出对各自常规生活的不至于引起后果的瞬间反叛。整个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表面看来都显得漫不经心、简简单单,这样的“封锁”状态常常出现于上个世纪的都市。感情在封锁时开始滋生蔓长,到了“解锁”时便已消失殆尽了。在一个非常态的环境下,一场感情的游戏亦可以被缩减掉许多步骤。短篇小说《封锁》,就是张爱玲对这种社会问题的深沉思考,把人们搁在极端的情况下来考验他们的人性。字词梳理1.字音栅栏(zhà)口涎(xián)水渍(zì)潜移默化(qián)絮叨(xù)敷衍(fū)讣告(fù)吓噤住了(jìn)窘态(jiǒng)炽热(chì)搭讪(shàn)模棱两可(léng)宽宥(yòu)秽亵(huì)窠臼(kē)略胜一筹(chóu)2.多音字3.形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