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初会》隐含民俗文化意蕴探究 内容摘要:《宝黛初会》对服饰、建筑的描写传达出具有丰富内涵的民俗文化意蕴,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和层面来看,可以让学生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关键词:《宝黛初会》服饰建筑民俗文化意蕴《宝黛初会》是语文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文本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大致情况。读《宝黛初会》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刻画,“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的人物出场安排,但如果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和层面来看,学生完全可以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因为《宝黛初会》里对服饰、建筑、对联、诗词、礼仪等的描写都向人们传达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民俗文化意蕴。7
关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为满足人们生存需要而产生的物质民俗,如服饰、居住、饮食、交通、文艺等;②为满足人们社会交际而出现的社会民俗;③为满足人们心理安全感需要而产生的精神民俗,如宗教、信仰、迷信、道德、礼仪,各种禁忌,民俗文学等。此外,还有满足人们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审美民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已扩大到全部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⑴本文重点探究文本里的服饰与建筑所蕴含的民俗文化意蕴。7
关于服饰文化。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服饰作为象征符号的一种语言信息,通过人物的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反映一种文化氛围,对文学艺术表现的整体性效应起着极为重要的潜欣赏价值。同时,服饰与色彩能反映人物意识、情感、情绪、意向交织起来的层次综合,从中能谛视人物隐潜在心灵深处的审美世界音响,追踪心理律动。⑵文本描写了贾府主子和下层仆人两类人物的服饰。一、贾府仆人们的服饰。在前往荣国府的路上林黛玉“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到了荣国府“忽见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林黛玉乃官宦世家,见识不凡,连她都认为贾府下层仆人们衣饰华丽“已是不凡”,足见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富贵与荣华。二、贾府主子们的服饰。文本对于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等的衣饰无一字着笔,至于贾氏三春也仅“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一言带过,而把描写的重点聚焦于重点人物王熙凤与贾宝玉身上。文本中,王熙凤穿着的是会客的服饰:“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挽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贾宝玉的服饰换了一次,是礼服和便服:“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和“银红撒花半旧大袄”。文本描绘凤姐与宝玉服饰,类别繁多,材质珍贵,工艺复杂,花色考究。无论是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还是一些佩挂的饰物;无论头上珠髻、金冠到脚下袜子鞋子,大至外套小至腰间宫绦、玉上穗子,均详尽丰富,细致入微。7
那么,为什么文本浓墨重彩一笔笔刻画他们呢?他们的服饰又隐含着怎样的民俗文化意蕴呢?首先是通过对王熙凤与宝玉的服饰描写,显示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贵族气派,以及贾府的主子们奢华靡费的生活。比如,王熙凤与宝玉外罩“石青”色大褂。《大清会典》规定:从皇帝、后至王公大臣,其礼服一律用蓝或石青色。清朝贵族崇尚蓝和石青色,贵族阶层里,都以石青色为贵。所以王熙凤和宝玉的出场,都穿了石青色的外褂,从而显示出贾府的显赫阶层。其次是通过对王熙凤与宝玉的服饰描写,以象征符号来表现人物的气质、审美、情感、爱好、性格及文化氛围等诸方蕴意。服饰的细微处,也可见出人物的性情。如王熙凤的头饰“朝阳五凤挂珠钗”,“五凤朝阳”是钗形,“挂珠”是钗上垂饰的珍珠,连缀于凤鸟的衔口上。这件首饰颇具象征意味,“朝阳五凤”正好与王熙凤字中的“凤”吻合,“凤”为百鸟之首,暗合了凤姐贾府大管家的显赫地位,也显示了她的权势与霸气。⑶而写贾宝玉的服饰,文本强调的是色彩上的“红”。“红”伴随了宝玉的一生,从初次出场时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字袖”,第二次出场穿“银红撒花半旧大袄”,“红丝结束”,“厚底大红鞋”,到最后时“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而且他被林黛玉称为“怡红公子”,在大观园里住的地方叫“怡红院”,怡红院里挂着的是“红绡帐”。可见,红色是宝玉的最爱。那么“红”有什么象征意味,隐含着怎样的文化信息呢?首先红色是宝玉热情开朗、天真活泼、自由奔放的强烈个性的象征符号意蕴。“大红箭袖”“红丝束发”“银红大袄”“大红鞋”,视觉效果强烈,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既与他热情的性格暗合,又合于黛玉一见他,便心中生惊,情感波动的情节。其次凸显了他柔美的气质、温和的脾气。宝玉身为男子,“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全身穿着的衣服绣满了花朵和蝴蝶,显得艳丽而偏向女性化,反映出他“同姐妹们一处娇养”“厮混于内帏”,同时这样的衣着也可看出他温柔多情的性格。7
只是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文本没写林黛玉的服饰?而且整部《红楼梦》对此几乎不着一字?这里借用三个人的评说,见仁见智。“不写衣裙服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脂砚斋语)“曹雪芹这样做是因为黛玉在作者心目中是一种神仙般的形象,不是具体到世俗中的。”(作家张爱玲语)“从曹雪芹主观内心而言,他对林黛玉有一种超衣饰的认识,以为一画衣饰,会把她‘框’住了,即‘定型化’;从书的客观布置结构来说,林黛玉并不是全书(贯通首尾格局)的女主角,而只是第一部分的人物。”(红学家周汝昌语)。7
关于建筑文化。中国建筑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部分,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皇家宫殿,封建帝王展示强大权力的雄壮空间;私家园林,古代知识分子寻求心灵宁静的乐土。文本里贾府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呢?一外观宏伟。“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二布局精妙。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为何贾府的建筑布局堪称精妙?它又隐含着什么样的建筑文化信息呢?可以说,文本里荣宁二府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整个居住空间的基调充斥着位序感,以平面展开,以序列出现,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男女这样的位分排列空间。整个府第由院落组成,每个院落又是由几个房围绕一个庭院而成,其中充斥着主次、上下的关系,而这恰恰是我国儒教的“礼”的产物,中国古代传统住宅以“方正”为主,讲究等级,它是由府、院、房、间四个元素组成,其整体讲究对称、中轴、内外、位序、宅相、宅形,因而在外观上显得端庄、明朗、秩序和理性。此外,荣宁二府建筑空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无私密性,这也与儒家思想的宗旨有关。儒家思想旨在塑造一个典范:君子,而不在培养“独立的个人”。因此,反应位序观念的传统住宅,就没有必要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门槛、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也就是希望通过个人修养来达到私密性。⑷当然,文本里的对联、诗词、礼仪等等,也无一不隐含有丰富复杂的民俗文化内涵。通过对它们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深刻领悟《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意蕴,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参考文献:⑴韩养民韩小晶7
中国风俗文化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⑵章方松《红楼梦》服饰与色彩的艺术意味,2008.4⑶于扬《林黛玉进贾府》中易被忽视的服饰描写,2009.10⑷中国文化概论—《红楼梦》里的建筑(作者单位:福建宁德一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