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讲义游褒禅山记一、文学常回顾王安石字,晚号,是时期著名的家和家。他的作品有《王临川集》。列宁称他是。二、课文分析1.课文第一段文章开头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地说明褒禅山又叫华山;接着,追述命名为褒禅山的原因;而后就把笔墨转向眼前所见的慧空禅院;然后,以慧空禅院为基点,重点记叙褒禅山的名胜华山洞。接着,又写距华山洞百余步倒在路旁的石碑,以及碑文的情况。“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实,也是为了突出其中尚可辨识的“花山”二字。之所以要突出“花山”二字,在于要纠正今人把“花山”之“花”误读为“华实”之“华”的错误。之所以要纠正今人读音的错误,又旨在为下文发表感想和议论设下张本。2.课文第二段本段记叙了游览褒禅山的情形。承接上段华山洞的方位和命名,进一步分别就华山洞的前洞和后洞加以叙写。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虽有美景而不险绝,“而记游者甚众”,不足以游,所以一笔带过;后洞与前洞相比,则迥然不同,它不像前洞那样平坦广阔,游人举足可到,而在“由山以上五六里”的幽深之处,需要花费气力才能到达,而且“入之甚寒”,所以即使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穷尽它的尽头。然而,惟其险绝,才有奇观。因而,引起了作者与同游者的极大兴趣。于是,他们拿着火把走了进去,走得越深,行进越艰难,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越加美妙。可是,行进的艰难与景物的美妙形成了矛盾;所以,同游者之中有倦怠而想出来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光了。”这么一说,大家就随着他一起走了出来。走出洞后,作者深有感慨,慨叹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在洞的左右壁上,题字留念的人已经很少了。如果再往深处走,到达的人就更少了。这说明:没有大志而畏于艰险的人,是不能够深入险境而窥视到异观的。因而,又回顾自己在洞里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是可以继续前进的,只是听了倦怠者的话,随着走出洞来,而不能极尽游览之乐。目的不达,满腹憾恨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见作者不畏艰险的积极进取精神。3.课文第三段“于是余有叹焉”一句,奠定了全段的基调,为展开议论作了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转折。
怎样才能看到奇景异观呢?作者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说:一是“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里强调了一个“”字,只有胸怀大志,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二是有了大志,不随随便便地止足不前,“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这里又强调了一个“”字,这个“力”,是指气力。如果气力不足,像“有怠而欲出者”那样,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三是有了大志和气力,而又不轻易地倦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里又强调了一个“”字,这里所说的“”,是指火把之类的借助之物。当游览者走进昏暗之处的时候,如果不借助火把之类的物来照亮前进的道路,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总之,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4.课文第四段作者从仆碑上尚可辨识的“花山”之“花”字,今人误读为“华实”之“华”,从而联想到。从山名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使作者触目伤怀,慨叹不已。因而,又进一步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对待传闻要“深思”而“慎取”这个提法,也很精辟。它对学者整理和研究古籍,鉴别其真伪,恢复其本来面目,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指导意义的。5.课文第五段记同游者姓名和写作时间。小结:这篇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是游记,可是不以记叙为主,而以议论为主,在整篇文章的谋篇布局上,写什么,不写什么,以及怎样写,都是经过周密考虑,严加取舍的。文中所写华山、慧空禅院、仆碑和华山前洞,由于都不是所写重点,所以都一笔带过。而它们的出现,又都是为写华山后洞,特别是写游华山后洞作铺垫过渡的。详其所详,略其所略,对所写重点游华山后洞,则刻意作了较为细致地记叙。作者先写华山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虽好游者不能穷;次写入之愈深,进之愈难,见之愈奇;接着写怠而欲出者声张出洞,同游者遂与之俱出;入之愈深,记游者愈少;既出之后,有人责备怠而欲出者;最后写作者悔恨随怠者而出,不能极尽游览之余,层层深入地写出了游览华山后洞的全过程。这之中有环境气氛的渲染,有游人的活动,有意志不坚强者的退缩,有责怨之辞,有悔恨之语。记游详尽曲折,思想斗争波澜起伏,这就为下文抒写心得体会,发表议论,作了自然而然地铺垫过渡,使记游与议论紧密地融合起来。再如作者写仆道之碑,叙写“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谬,也是有意安排。它对下面针对后人对古籍以讹
传讹的现象发表议论,同样起着铺垫的作用,使之前呼后应,结为一体。总观全文,记游为议论提供了条件,而议论则是记游的必然发展。为突出所写重点,作者严于取舍,精于剪裁,善于铺垫过渡的写作技巧,是值得借鉴的。三、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