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游褒禅山记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坟冢(zhǒng) 梵语(fàn)退避三舍(shě)舍己为人(shě)B.禅院(chán)封禅(shàn)褒衣博带(bāo)无物以相之(xiàng)C.谬误(miù)窈然(yǎo)咎由自取(jiù)便宜从事(biàn)D.讣告(fù)仆道(pū)长吁短叹(xū)风尘仆仆(pú)解析:A项,“退避三舍”的“舍”应读“shè”。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兴。解析:C项,观:景象。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C.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而乐亦无穷也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解析:A项,动词,能够/动词,收获;B项,名词,文字;C项,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尽;D项,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游客/动词,到达。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解析: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但是;B项,连词,表承接,并且/连词,表转折,却;C项,助词,无实义/代词,指自己;D项,均为介词,因为。
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则其至又加少矣往往有得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常在于险远D.火尚足以明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析:A项,均为动词用作名词;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C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B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此余之所得也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当其欣于所遇D.而今安在哉解析:A项,判断句;B项,省略句;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与例句句式相同;D项,宾语前置句。答案:C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灵壁张氏园亭记[宋]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B.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C.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D.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解析:B项,冲:交通要道。答案:B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②连词,表目的,来;③④结构助词,的。答案:B9.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 )①陂田苍莽,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③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⑤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解析:①表现路上见闻及“行者”的感受。⑥写“自彭城移守吴兴”路上的一段经历。其余是对张氏园亭所作的生动细致的描摹,景物情致盎然,体现“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之特点。答案:B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缘事议理,环环相扣,首尾圆合。B.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致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C.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D.“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解析:B项,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一旦成了追名逐利之徒,就会忘记节义,临危不知止,招来杀身之祸。
答案:B1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参考答案: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于利益而迷途忘返。(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参考答案:(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厌)我,我将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在此养老。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亭。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高竹,粗大荫翳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啊。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于利益而迷途忘返。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厌)我,我将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在此养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三、语言运用1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解释了“志”“力”“物”这三个条件的重要性,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其中“力”和“物”这两个条件的作用。解析:“力”“物”这两个条件的重要性已经在文中阐释得很到位了,需要围绕一个中心设喻,才能比较形象地揭示这两个条件的作用。参考答案: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没有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途。13.学校要举办论题为“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辩论会。请运用两种论证方法为正方(时势造英雄)或反方(英雄造时势)写一段100字以内的辩论词。解析:观点鲜明;恰当运用两种论证方法;语言流畅,论证有力;注意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1)正方:我方认为时势造英雄。冰天雪地锻造出傲骨蜡梅,惊涛骇浪成就了勇敢的弄潮儿。纵观社会发展,清朝末期,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从而造就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2)反方:我方认为英雄造时势。一缕春风能吹绿大江南北,一轮明月能照亮如漆黑夜。一代伟人邓小平睿智地制定出富国强民的改革开放政策,从而造就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