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包禅山记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游包禅山记教案

ID:1146374

大小:58.7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总第课吋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教学目的:1.思想教育目标: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2.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3.能力培养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教学重点和难点:1•背诵全文;2.从游山这样的小事屮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3.之\以的用法。教学方法:精读讨论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室设备本文拟用3课时教读,安排如下:第1课时:讲解文章主旨和布局,介绍作者,诵读第1段。第2课时:诵读第2、3段。第3课时:诵读第4、5段,总结全课,完成练习第一、三、四题,整理实词。预习安排:1•对照注释看课文一遍,然后朗读课文一遍。2.给句子划停顿:3.注意木文中的“其”“之”“以”都有多种用法。 第一课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单元的三篇游记各有特色,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像《游褒禅山记》这样由记游中生发出大段议论的不算很多,这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阅读吋要注意的是,文章议论的中心是什么,它怎样由记游中生发出来。二、讲解文章的主旨。1•课件朗读展示。2.学生齐读全文。在齐读前先检查三个长句屮停顿的划分并正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Z/而不得/极夫游Z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正音:无物以相(Xidng)之何可胜(sh@ng)道也哉长乐王回深父(fti)3.教师指出: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说说木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提示: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生。)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4•追问: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这木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因为 已经“尽吾志”了。)“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5•“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夫游之乐”是指什么说的?(至洞之深处。)为什么到了洞Z深处才能“极夫游Z乐”呢?(从“入Z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现了这样的意思。)你们能不能从毛主席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的这个意思呢?(“无限风光在险峰”。)再说作者的“悔”一一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随之”。)小结:“随之”,就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木句的要害。三、作者简介。(学生预习时已读资料)四、学生齐读课文前四段。要求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文章布局上的特点,弄清作者的总体构思。五、归纳文章布局的特点。前面在讨论文章主旨时,已经涉及布局的一些特点。这里只稍作补充,然后归纳。问:木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可见第1、2段是记游部分。问:作者发了哪些议论?(“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前一点是由什么事情生发岀来的?(游后洞而未能“极夫游之乐”。)后一点呢?(“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可见第3、4段是议论部分,分别照应第1、2段。六、诵读第1段。 1•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领诵一遍。2.学生练习背诵。教师巡视全班,先背下来的学牛可以举手,接受教师个别检查。教师还可以将作者行文顺序写在黑板上:本名一别名由来及证明一华山洞名来由一从仆碑看出本名一指出音谬。3.学生齐背这一段。4.指点与答疑。①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牛发议论。)②为什么说“华(hud)山”是“音谬”?5.学生齐背与个别检查。七、布置作业。1・顺畅地背诵第1段,熟读第2、3段。2•完成练习第二题,将“其”的用法整理成表格。第二课吋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先全班学生齐背,然后抽查个别学生,从屮发现问题做具体指导。 2•“其”的用法。(幻灯片依次出示例句和答案)二、诵读第2段。1•教师示范背诵并穿插讲解。①“其下平旷……所谓前洞也”一一“前洞”陪衬“后洞”,一笔带过,妙。②“由山以上五六里”一一“以”的用法同“而”,一笔带过行程。“有穴窈然”一一写所见,“入之其寒”一一写所感。“问其深”一一写所问。这是详写后洞。③“既其出……游之乐也”一一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2•师生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3.学生练习背诵这一段。4.学生齐背与个别检查。三、诵读第3段。1・教师示范诵读并穿插讲解。①“于是余有叹焉”一一“于是”承上,“叹”启下,由叙事过渡到议论。②“古人……无不在也”一一全句意在颂古人博大精深,为下文立论根据。⑦“此余之所得也”一一总收一笔。2.教师领读。3.学生分层练习背诵。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第二层(“有志矣”到段末)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4•检查背诵。3.学生翻译此段。4.指点与答疑。①“古人Z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Z”,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②“险”,这里用的是本义,即“高山”,因为后洞在山上。“夷”,指平地,说的是前洞地势。③“至于幽暗昏惑”中的“至于”是实词性词组,意思是“到了……的地方”。四、布置作业。1•连贯背诵第1至3段,准备背诵第4段。2.绘作者游踪示意图。(据第一、二段绘制)。3.整理“之”“以”二字的用法。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1•作者游踪示意图(供参考)2.连贯背诵前三段。3.整理“z”“以”的用法。(出示幻灯片) 二、诵读第4段。1•教师示范诵读这一段,然后提问:“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乂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女n'华实'Z'华'者,盖音谬也”。)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中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3.学生练习背诵。4.检查背诵。先背第4段,然后齐背第1至4段。三、略读第5段。先问: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儿乎成为一种定式,同学们过去已经见过,请说出篇名。(《小石潭记》。)再问:试以这两篇游记为例,说说运用这种定式有什么好处。四、用做练习和讨论问题的方式总结全课。1・做练习第一题进一步了解本文前后照应,用事实为议论张本的写法。2.讨论问题:木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3.整理实词。先指导完成练习第二题,然后幻灯片出示一词多义现彖。 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翻译课文第三段。2.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