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2.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3.了解本文写作特色。4.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5.背诵课文。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过程一、解题“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记”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二、关于作者王安石(1021—1089),北宋家、思想家、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拾遗》等。三、听课文朗读磁带,初步感知课文。四、研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一词多义①卒:卒葬之卒相与欢夫以疲敝卒②文:其文漫灭独其为文舍其文轩③道:有碑仆道
科H需一语夂教师杨他按班次年月口编号:何可胜道也哉传道受业策之不以其道1.词类活用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距其院东五里■2.特殊句式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Z庐冢也。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笫一自然段小结:本段介绍O本段行文顺序:ffffO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的依据。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要求学生上台画图表示)第二自然段1.词类活用有泉侧出问其深■火尚足以明也■而其见愈奇■则其至又加少矣■好游者亦不能穷也2.一词多义极:极夫游之乐亦极七八万耳
口编号:科目需一语夂教师杨饨燎班次年月1.探究问题:①笫二段可以分成几层?每层讲什么意思?②第二层主要突出哪儿点意思?(用原文冋答)有什么作用?③试画出游洞经过及心情图表。④第一二自然段小结第三自然段1.古今异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一词多义①观:古人之观于天地非常之观大王见臣列观②得:不得极夫游之乐往往有得与公甚相得某得八焉③夷:夷以近
科目爲一语夂教师杨饨燎坯次年月日编号:今操芟夷大难南抚夷越①相:无物以相之操虽托名汉相卒相与欢1.虚词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无物以相之险以远由山以上2.句子:A.“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调“”的重要。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屮间省略了“而不至”Z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则意思不连贯。3.特殊句式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②不随以止也③此余Z所得也4.第三段可以分成儿层?每层的大意是什么?第四自然段1.词类活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特殊句式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収之也3.一词多义①胜:何可胜道也哉沛公不胜杯杓予观夫巴陵胜状
终不能加胜于赵
①悲: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1.第四自然段讲解及小结①“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②“后世Z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③追问:这样说来,这两句话是不是专指碑文字迹模糊和“花山”被误传为“华山”这两件事说的呢?小结:这就是从个别引申出一般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的阔大胸襟,看问题有思想高度。第五自然段补充注释记游的结尾补叙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直称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有时儿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至和元年:宋仁宗登基第一年。古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五、总结1.本文思路一(1>2段):记叙Q二(3、4段):议论。三(5段):记叙的结尾,补叙o2.屮心句3.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六、结语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作者曾为自己轻易地放弃而懊悔不已。启示是深刻的: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故行事当“”“”;其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传“何可胜道”,故治学当“”。作者借游褒禅山,说明无论是建功立业、治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