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t高中一年级语文游褒禅山记
加入VIP免费下载

eit高中一年级语文游褒禅山记

ID:1146388

大小:3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他(们),它(们)(的)你(们),你(们)的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这(里),那(些)其中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表反问: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一定调节音节,不翻译指代对象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量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文意难懂,语言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尽量符合原文地进行翻译,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顷之,译:一会儿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荆轲刺秦》中“取之百金”,翻译为:(用)一百两黄金买到(匕首)?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 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是“有何厌”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呢”。???????“变”,即变通。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下江陵”《赤壁赋》中的“下”译为“攻占”。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6.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翻译下列句子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9.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10.其孰能讥之乎?  1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9.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10.其孰能讥之乎?   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1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里能说得完呢! 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和谨慎取舍的缘故。 1.齐读全文,简单概括全文各段主要内容。 2.默读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前洞特点:有泉侧出不能穷洞愈深见愈奇拥火以入,与之俱出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特点经过感受后洞平旷记游者甚众窈然甚寒来之者甚少 3.“于是余有叹焉”的依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作者认为“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在哪三种情况下“不能至”?这三种情况有什么联系?你从中明白了怎样的人生寓意?5.作者如何考证推究出“褒禅山亦谓之华山”的?对此作者提出哪方面的告诫?谈谈你对这一告诫的理解。独立思考 6.本文“因事说理,叙议结合”,但在叙议结合上和一般议论文不同,你认为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详略得当过渡自然重点突出梅  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4段,与第1段仆碑文字和读音问题相照应,由山名读音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触目伤怀,产生无限感慨,“何可胜道也哉!”作者从个别问题提升到对普遍现象的认识,因而提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概括出研究事物必须去伪存真的道理。“深思而慎取”,如此立论,正是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求实精神。第一段:重点词句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起名。名→状,往东。表判断,为,是判断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特殊句式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有碑仆道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段一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山之___。名寺洞碑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有泉侧出有穴窈然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则其至又加少矣火尚足以明也则或咎其欲出者第二段:重点词句名→状,从旁边形→名,深度形→动,照明。深远幽暗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形→动,到尽头“而”,表修饰动→名,见到的景象十分之一动→名,到达的人/ 更有人/责怪,埋怨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知识归纳――语句翻译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的景象)(就)越奇特。知识归纳――语句翻译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悔――叙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⑴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⑵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⑶“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⑷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 6.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空间方位图慧空禅院慧空禅院后洞华山洞(华阳洞、前洞)泉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五里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五六里后洞全文从褒禅山写起,分记游,感事,补记。三个部分,重点在第二部分,即事见理。慧空禅院前洞碑北翻过一座小山东行5里游褒禅山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夷以近…险以远古人之观于天地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第三段:重点词句心得,收获,名词因为/并且,连词而且,表并列,连词观察,动词不平常/景观,名词到达/帮助形→名,危险遥远的地方至于幽暗昏惑于人为可讥其孰能讥之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不随以止也 此余之所得也形→名,让人迷惑的地方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第三段:重点词句对于/是,算得上,动词介词结构后置句=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句判断句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余之所得――议第四段:重点词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弄错,使…错,使动用法没有人/名→动,识其本名……的原因尽,完/说,动词因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句判断句第四段重点字词谬:传:名:所以:学者: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说清楚,名词作动词。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段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段四深思而慎取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夫古书之不存山名的以讹传讹    古籍的以讹传讹第4段游山洞做学问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后洞险而远至者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随之出者――游洞之力――物(火把)――仆碑文字导致谬传―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