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道”“由”“文”“至”四个实词的意义以及“其”“于”“以”三个虚词的用法。(即是教学重难点所在)2、能力目标:培养归纳文言词语的习惯,学习本文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教学方法;初读——细读——研读(三读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游过哪些地方?回来后写过游记没有?我们在初中已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即游记。游记的共同点一般都抓住景物特点来写,而王安石的这篇游记则很特别。今天,大家一道来自读《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二、作者、背景简介。(多媒体展示)学生先介绍,教师后补充: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1054年4月,作者辞职回家探亲,游此山,因未能尽兴,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就是这深深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了深刻的道理。三、初读: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把握节奏。2、分组检查学生单个朗读,教师评分。3、应注意问题:字音:褒bāo冢zhǒng相xiàng谬miù窈yǎo父fǔ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节奏: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四、细读:1、对照注解,梳通文意,分组板书关键词句并负责讲解。A组:第1段B组:第2段C组:第3段D组:第4、5段2、讲解后,自由质疑,各组派代表解疑。3、教师纠正错误,补充讲解。(要求学生作旁批){五、归纳全文内容结构:问:哪些段落记游?哪些段落写心得体会?明确(一)(1、2)记游山所见及经过。(二)(3、4)写游山的心得。(三)(5)写游山的时间及同行者。六、布置课堂练习(可打印)1、完成课后练习(二)。
{2、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其①距其院东五里(那,指代慧空禅院)②独其为文犹可识(它,指代仆碑{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代作者)④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表反诘)于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在)以{②余于仆碑…(对于)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对)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而”,表修饰)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相当于“而”,表递进)④余之力尚足以入(用来)3、绘出作者游览示意简图。(答案略)第二课时一、结合课后练习一,分析叙议结合,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1、问:我们知道①②段为记游,③④段为议论,那么,到底哪一段记叙同哪一段的议论相照应呢?明确:①和④相照应;②和③相照应。2、填写练习一中的表格。3、提问:作者从第①段的仆碑中,阐发了什么观点?明确:作者据仆碑得出了“学者应深思慎取”的态度。4、问:作者对前洞和后洞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前洞略而后洞详。后洞强调路远、奇险、游者少,同前洞形成鲜明的双比,意在为后文第③段的议论作铺垫。5、问:作者在第③段中阐发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明确:作者阐发了治学处事成功的三要素是“志、力、物”。其中,“力”与“物”为两个客观条件,而“志”这个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二、训练背诵第③段,拟出背诵思路: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志无悔。三、延伸拓展:1、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畅谈自己在本文中受到的启发。估计:有的说出自己学习当中没有深思慎取,人云亦云的例子;有的说出自己在游玩的时候常常走过场,毫无收获的例子;有的说出自己在学习当中没有尽志尽力,常常感到后悔的例子。说明:无论学生说出怎样的启发,教师都应加以点评。2、你也许游览过某一地方,也许你也有所感受,请模仿王安石的写法,写一片断作文。(如有时间,可当堂点评)
四、小结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有了志向,就必须坚定信心;你有力量,就必须持之以恒;你有了依靠,就必须善假于物。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祝同学们早日成才![板书设计]叙议①仆碑—————④学者应深思慎取②奇观在险远——③成功的三个条件:尽志、尽力、尽物武宁县实验中学瞿德强编写二OO九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