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就这样微笑着看水,看天空,看云,看鸥鸟,看一只一只蝴蝶忙忙碌碌,看蜻蜓从她们的身边经过,看太阳,也看着在岸上的我和过往的人群。风吹过,她们轻轻舞蹈,腋下散发着淡淡的莲香。没有谁可以阻挡她们绽放,也没有谁干预她们的议事日程。历朝历代,描写莲花的高手比比皆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无疑是唐朝的白居易、温庭筠、李群,宋朝的苏轼、杨万里、晏殊。中国历史上,出六人之右的,唯有宋朝的周敦颐。他在《爱莲说》中关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句子,高度概括了莲花清廉圣洁的品行,把达官士大夫以及平常百姓的人格理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提升到新的高度。这句话已经成为中国妇孺尽知的名言。他笔下的莲花,也因此成了一座不可攀比的高峰,让后人不可望其项背。
其实,在我的心目中,莲花更像是一扇窗口,这扇窗口,让我们的灵魂通向物质世界,也让物质世界通向我们。人何以爱莲?佛何以爱莲?我想这都与莲花所昭示的意义有关。莲花就是莲花,她是灵性的。而莲子的苦涩,也似乎为这份灵性增加了一道诠释。在所有美好的事物背后,都有一颗苦涩的心在默默地期待着,盼望着。正因为这苦涩,甜蜜才有了可以着落的港湾,梦想才得以启航。“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看新荷,泛水学人愁,心常卷”。莲与人是多么的相通呀!
莲是一座桥,通向人,通向物,通向佛。对我们来说,莲可以意味着爱人,意味着美好。但是,当我们放眼更加辽阔的宇宙天地,你就会发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哪一样又不是莲花?在我的眼睛里,太阳是一朵莲花,月亮是一朵莲花,每颗星星,每盏明灯,每双眼睛,每个一闪而过的善意的念头,每句温暖的问候,每一丝些微的关怀都是一朵清新的、温馨的莲花。纵使世界上所有的花朵都已经消逝//莲花不会//因为,莲花的根在我们的血液深处。
修身名句·审势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赏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赏读: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4.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赏读:快乐不能到了极点,快乐到了极点就会变成悲哀;对欲望不能放纵,如果放纵欲望就会酿成灾难。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写的。当年4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作者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经过,并以此为喻,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深思而慎取”。我们知道,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3.审美视窗独守千秋王荆公我多么想把自己的思绪编织成一个花环送给你,它没有鲜艳没有娇美,我却想让它可以慰藉你孤独的心灵;我多想把我的思绪化作一缕青烟在你坟头缭绕,它没有缤纷也不灿烂,或许可以陪伴你的寂寞;甚至,我还想用我的思绪为你建造一座灵堂,让我的思绪凝结成墓碑。身前没有人为你立传,身后没有人为你写墓志铭,我想用我的思绪在你的墓碑上刻下七个大字——独守千秋王荆公。
我笨拙的笔让我无法梳理我的思绪,但今人陈亮也为你燃起了一缕心香:“有人向他吐了九百多年的唾沫,有人向他抛了九百多年的桂冠。于是我的眼前,便出现了这样一座近乎荒诞的塑像:他头戴光环,绣袍上却沾满了污水。我想把他的光环调得不那么刺目,把他的污水尽可能擦去,他们不适合患有洁癖的王安石……尽管他可能不需要我这么做,回我一句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话:‘我行我素,如此而已。’”
徽宗之时你配享孔子庙,列于颜回、孟子之次,同时追封舒王;到了理宗淳佑元年,面临覆亡的南宋皇帝理宗,下诏又把你称作“万世罪人”,并削去从祀;号称明朝“第一文人”的杨慎称你为“古今第一小人”;林语堂为苏东坡作传时也没有忘记把你骂作“小人权谋集大成者”;比林语堂早一点的梁启超却称你为“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而这一切,都来自你的“熙宁新法”。
梁启超说舜、尧、禹之后,中国只有你一个完人也许过誉,林语堂骂你将小人权谋集于一身过于无知。但是,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文人曾经像你那样权倾一时,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思想;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文人身前曾遭到那么多的攻击,身后又遭到那么多的唾骂。有人是“身前寂寞身后名”,你却是“长悲事业典刑间”。
江水悠悠,一去不还,逝者如斯,何得再来!世间事业,如同流水,变幻漂动,无有可住。只有浮云却是坚牢之物,永远守着不动的蒋山。浮云守望着蒋山,也守望着江山,守望着人间,守望着你那颗伟大的心。千百年后,我还能看见那片白云,飘飘荡荡,洋洋洒洒,千秋不变,千秋不朽。
2.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______通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iùzhǒngbāoshèpūyǎofǔ“父”“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十分之一数词不平常,不一般;很,十分。到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于”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合用为连词终于士兵。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竟,竟然,居然于是才。路,道路道理主张说,讲方法取道。
车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超过,胜过有“大概”的意思。文字纹文章掩饰。
观察,观看景象建筑物的一种,读guàn观赏。定名解释出名以私人名义占有名声。
5.文言句式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句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状语后置,“于其址”作状语省略句,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6.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始舍于其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之曰褒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2)动词的活用动词做名词而其见愈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3)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用作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尚足以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形容词做名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主旨归纳作者通过记叙游览褒禅山,进而议论抒发了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对于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今天我们也强调立志,我们所说的“志”,和王安石所说的“志”,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尽吾志”的精神,“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仍有借鉴意义。
但泰山虽自古知名,亦有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与之抗齐。“世上名山僧占多”,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可知褒禅山亦“风景秀丽”;从下文“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知它也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写景,缘于作者的别有用意——在记游中生发大段的议论,借游览华山洞的见闻,抒发他对人生的感悟。
1.文本审美(1)因事说理,以小见大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景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1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2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记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至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
2.写作迁移【角度一】课文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体会。
【示例】人生的路不是看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是走出来的。在比较正确的人生哲学的指引下,大胆地往前走,细心地体会,认真地生活,就一定能到达人生的顶峰,欣赏到人生绮丽的风光,品味到人生香醇的美酒。就像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所说的那样:“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那些近的地方,游人如织的地方,其实是没有什么风景的。最绮丽的人生风光都在人生道路的深处,而且每条路的风景都各有特色。靠着路口的张望,只能永远徘徊在各条道路的路口。
【角度二】读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思考:①轻信别人的话,结果半途而废;②没有高远的目标,就没有行动的动力;③畏惧艰难,就不能达到目标;④成功,离不开坚定的意志(或志向)。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做为中心写一段文字。
【示例】没有高远的目标,就没有行动的动力目标是茫茫黑夜中的灯塔,它使每一条船避开激流、险滩,安全而迅速地进入成功的港湾。只有制定远大的人生目标,我们才能取得成功。无数仁人志士,在远大志向的激励下,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终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越王勾践胸怀灭吴雪耻的志向,卧薪尝胆20余年,终于实现了打败夫差,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吉思汗胸怀统一天下的志向,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成为“一代天骄”,永载史册;周恩来胸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最后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鲁迅为了改变国人的精神,弃医从文,才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腓力二世决心振兴国家,终将马其顿帝国由一个远离大海的贫困落后的山区小国,变为一个濒临大海并将希腊诸邦置于其统治之下的强国;冯·布芬恩在实现星际旅游的梦想激励下,努力奋斗,终成一代火箭大师……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才取得了成功。
【漫漫古典情】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宋·陆游《诉衷情》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积贫积弱、日渐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阅读山水我崇敬巍峨的东岳泰山、险峻的西岳华山、魁伟的北岳恒山、俏丽的南岳衡山、雄壮的中岳嵩山;我依恋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雄浑之水、长江的滚滚东逝之水,我更依恋哺育我长大塑造我性格的桂林山水。阅读山水、首先要读懂山水的性情。山以执著挺拔表现力度;水以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的风格简洁挺拔,直视苍穹;水的个性丰富飘逸的,潇洒从容。仁者爱山,志在山的博大和丰富中积蓄锤炼自己深沉宽厚的仁爱之心;智者乐水,志在让碧波清流濯洗自己的理智和机敏。山水互补,山衬托水使其端庄,水滋养山使其丰满。
只要走近大自然,就会有所收获。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尝尝清冽的山泉,丰润的荔枝,甘甜的香芒;看看鲜红的桃花,秀红的杜鹃,粉红的木棉;去听听小鸟的欢声;也可以尽情地躺在青草地上,晒着暖暖的太阳,看山鹰盘旋,看云卷云舒;或坐在金黄的河滩上,手握着沙儿,任流水抚着双脚,倾听溪流的心事,感受那水的柔情;或沐着清亮的月光,迎着夜风数星星,遥看牛郎织女,念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间或做个美梦,让温暖溢在心中,让微笑浮在腮边……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不要介意曾有的创伤,不要介意世俗的眼光,多一份真情,多一份真诚,让疲惫的身心靠在宁静的
港湾,在安静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因此,置身自然,阅读山水,感悟山水,心情就会清爽无边。中华的山水无处不有,无所不在。置身那翠绿青山,葱郁林木,就会觉得清凉的空气在身边缓缓地流动,心中只有山的碧绿、云的洁白、水的湛蓝、人的微笑、就会被这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神韵所浸润;走到大自然的大森林,当凝视被阳光抚摸的满山翠绿森林,聆听山涧欢快的潺潺流水声,那山与水天衣无缝的精美结合都会让每个人陶醉。清代张潮曰:“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这让我既阅读诗书,又让我忘情山水。事实上,读山读水,不应固执于山,或追逐于水,最佳的选择是融山
水于一体,汲取山的刚直、水的柔韧。这正如人生的一种境界,既不在山,也不在水,而在于山水之间也。诚如放舟桂林山水,一派空濛,境界博大,意象无穷,心胸旷远空阔,好似天地共久远,所见之水“无波”“无脉”,所看之山“无峰”“无顶”,实际的不高不远之山与不阔不远之水,在感觉中成了高远之山与阔远之水,使每个人感受到了空阔无边、高远无限的美丽意境,许多人以攀越名山大川为乐事。在我看来,人生重要的是坚强无畏地征服眼前所面临的任何一种困境,并且把抗争奋进的过程当做一种乐趣,当日复一日的逾越已成为一种生命本色,那么“一览众山小”的巍峨和“似水年华”的青春也只不过是另一种攀登和摆设罢了。空闲时,忘情山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