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ID:1146713

大小:61.6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新安中学何承杰【教学目标】1、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理解文言字词。2、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能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3、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从而理解作者所阐发的治学态度和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名”、“舍”、“谬J“穷”“明从极熔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在于,,“至于,,“于是,,“学者,,等古今异义词的意义。2、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教学策略】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应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所学过的课文、参看本课注释、运用文言语法知识推断等方法逐步扫除。为了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课堂习题。鼓励学生及时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注意积累文言文知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由于文化、心理的距离,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可采取设疑探讨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一篇游记,可与学生以前所学课文进行联系比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风光图片或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想旅游吗?为什么呢?(请学生回答并相机引导。)旅游并非为了“到此一游",告诉别人“我来过”,而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启迪人生。设计意图:借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以下文本思想内容的教学做铺垫。2、初中我们学过不少游记古文,有哪些呢?(请学生回答并引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游记的主旨句分别是什么?岳阳楼景区和醉翁亭景区分别美在哪里?(请学生齐声背诵并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的相关语句及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图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覽《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覽《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覽《醉翁亭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二设计意图:多媒体导入,用齐声背诵和图片展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理解本文与前两篇游记的异同做铺垫,温故而知新。二、整体感知1、解题同学们,请把书翻到35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褒禅山记》(板书)也是一篇游记。我们看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又是怎样写的。设计意图:故意漏说"游”字,一为激趣,一为激发学生思考,初步感知本文与前两篇游记的不同。2、熟读课文,感知内容。(1)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男生读一、四段,女生读二、三段,齐读第五段。),并思考:A.本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短的话加以概括。(每句不超过8个字)(点名提问)B.课文哪些地方写到褒禅山的美景?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点名提问)明确:A.第1段——山名考证;第2段——游华山洞;第3段——游洞心得:第4段——观碑心得;第5段——同游者谁B.“有泉侧岀从其见愈奇”3、多媒体展示褒禅山的风光图片。4、小结。本文写到褒禅山美景的地方很少,可见作者写作的侧重点并不在这里,而重在写游山过程中的感受。三、研读探究(-)研读第一、四两段1、研读探讨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本段共六句话(提醒学生在书上标注序号),请梳理一下:褒禅山有几个名字?各对应文中哪些句子?(点名提问)明确:褒禅山华山花山②③④⑤①⑥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2)教师设疑①:第一段六句话中,第4句话明显不通,这个山洞到底是“华山洞”,还是“华阳洞',?你怎么看?(点名提问) 明确:抓住文中“所谓”二字可知,这是人们的讹传,这是别人说的,作者并不全信,可见作者谨慎采取别人的说法的严谨的态度。(多媒体展示华阳洞图片加以印证,教师以严谨的态度为学生做出表率。)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教师设疑②:第3句话与山名无关,似可删去。你怎么看?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印证上一步的结论。(3)请学生翻译第4句——“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重点讲析“以从名”的用法、意义和邛田'字的文化内涵,并以此迁移到第2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中“舍,,“名,‘“之,,“以,,等的用法和意义。(多媒体展示这两句并点名提问学生。)明确:①译文: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给它命名的。②“以二连词,因为「名”,名词用作动词;“阳",山南水北为邛日",因为中国处于北半球,在赤道以北,山南正好受到阳光的照射。③译文: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O④“舍”,名词用作动词「名S名词用作动词「之",代词,代指慧褒所住的地方;“以",介词,因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深入探讨,在思考比较与模仿中习得知识。2、指导学生自主研习第四段(1)从游记的一般的写作思路来看,第一段保留第一句话,后面的内容全部删去,然后接上第二段文字,文章也是通顺的,作者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写上这么一段?明确:因为山名引发了作者的怀疑、思考和感慨。(2)这种感慨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四自然段。学生齐读第四段,请一名同学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教师简要点评并做方法指导。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弄错它流传的文字而无人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用资料的原因。强调「于",对于;“页',因为,介词,其后省略“之S“之”,取消句子主谓之间的独立性;“谬”,弄错,形容词用作动词;“传",流传的文字,动词用作名词;“名'',说(明白),名词用作动词。“道",说;“所以",……的原因;“学者”,求学的人。(-)研读第二、三段1、研读探讨第二段(1)这篇文章题为《游褒禅山记》,却很少写到山上的风光,只是写了游览山里华山洞的经过。哪几句介绍了华山洞的情况?那几句直接写到游洞时进洞出洞的过程?(点名提问并要求学生齐读。)明确: A.其下平旷,有泉侧岀,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译文: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重点讲解“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句中的“深'“淇”“虽”“穷'‘四字的意义和用法。其中的“穷”字可联系学生学过《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乍尹字的解释—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译文: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重点讲解“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句中的“以"字的用法。(1)文章除了写游洞的经过外,还写到岀洞的情况,请找出并翻译。(点名提问并要求学生齐读。)明确:既其岀,则或咎其欲岀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重点讲解句中的“其从极”字的意义和用法。(2)作者游洞时和出洞后的心情有何变化?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明确:游洞时看到奇妙的景色,内心无比欣喜;出洞后,感到没能欣赏到更为奇丽的景色,内心十分懊悔。(4〉多媒体展示洞内奇观。2、研读探讨第三段(1)一次不能尽兴的游览让作者十分懊悔,古今诗文中有不少写游洞的诗文,其中却不乏尽兴之作。比如: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本文那句话与毛泽东诗中“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表达了相近的意思?明确:“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设计意图:古今比照,使讲解通俗易懂,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为以下的教学内容做铺垫。同时,教师结合这一句可联系本段上文和第二段文字,理清议论的思路,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2)一次败兴的游览让作者懊悔,但作者却没有沉浸在无限的怨天尤人之中无法自拔,而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反省,总结不能尽兴的教训,提取人生历练的感 悟。齐读第三段,思考: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着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险远之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心理素质?(每点不超过5个字)明确:①有志气②有能力③有外物帮助④有主见B.这些条件和心理素质怎样与前文照应的?C.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会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如《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本段点明主旨的是哪句?为什么?明确: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四、课文总结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告诉学生,一次不能尽兴的游览,王安石深刻地反省自己,提取人生的感悟,把游历中的心得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该如何对待学习和生活呢?五、作业(1)熟读课文。(2)总结本篇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其从以^之”等虚词的用法。(3)完成文后练习二、三题。(4)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设计意图:强化诵读,增强语感,突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目标,学以致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