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10游褒禅山记(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1.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答案】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父:通“甫”,“深父”是王回的字。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3.“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中的“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其他为并列关系。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译文:(曹操)固然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怎能还在呢?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还不及十分之一。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采取的缘故啊。【答案】B(曹操)本来是一代的英雄,但是如今在哪里呢?【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选出全部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作家作品的一项①《六国论》②《过秦论》③《小石潭记》④《岳阳楼记》⑤《捕蛇者说》⑥《游褒禅山记》⑦《赤壁之战》⑧《师说》⑨《卖油翁》⑩《石钟山记》A.①③⑨⑩B.③⑤⑥⑦⑧C.①④⑤⑨D.②④⑥⑦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②《过秦论》西汉贾谊,④《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⑦《赤壁之战》北宋司马光,均不是八大家。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王荆公①以次女适蔡卞。吴国夫人②吴氏骤贵,又爱此女,乃以天下乐晕锦为帐。未成礼,而华侈之声已闻于外。神宗一日问王荆公,云:“卿大儒之家,用锦帐嫁女?”荆公愕然无以对。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明日再对,惶惧谢罪而已。(选自曾纡《南游纪旧》)先公言: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遇少年风骨竦秀于相国寺。及下马去毛衫,乃王元泽③也。是时盛冬,因相与于一小院中拥火。询仁问荆公出处,曰:“舍人④何久召不赴?”答曰:“大人久病,非有他也。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雱不惟赴省试,盖大人先遣来京寻宅子尔。”询仁云:“
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⑤相近者。每在家中云:‘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荆公知制诰,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藁秸为荐,就厅上寝于地。是时潘夙方知荆南,遣人下书金陵。急足至,升厅,见一人席地坐,露颜瘦损,愕以为老兵也。呼院子令送书入宅,公遽取书,就铺上拆以读。急足怒:“舍人书而院子自拆可乎?”喧呼怒叫。左右曰:“此即舍人也。”急足惶恐趋出,且曰:“好舍人,好舍人!”陈秀公罢相,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其先茔在润州,而镇江即本镇也。每岁十月旦、寒食,诏许两往镇江展省。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是时,王荆公居蒋山,骑驴出入。会荆公病愈,秀公请于朝,许带人从往省荆公,诏许之。舟楫衔尾,蔽江而下,街告,于舟中喝道不绝,人皆叹之。荆公闻其来,以二人肩鼠尾轿,迎于江上。秀公鼓旗舰舳正喝道,荆公忽于芦苇间驻车以俟。秀公令就岸,大舟回旋久之,乃能泊而相见。秀公大惭,其归也,令罢舟中喝道。(选自王铚《默记》)【注】①王荆公:王安石。②吴国夫人:王安石妻子。③王元泽:王雱,王安石之子,字元泽。④舍人:官名。⑤司马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因排行十二,又称司马十二。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效:学习B.方知荆南知:主持C.相属于道属:嘱托D.秀公令就岸就:靠近【答案】C【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5.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王荆公以次女适蔡卞以镇江军节度使判扬州B.诏许之大舟回旋久之C.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须与司马君实相近者D.乃以天下乐晕锦为帐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C项的“与”都作连词,相当于“和、同”。A项的“以”,虽都作介词,但前者相当于“把”;后者相当于“凭借、以……的身份”。B项的“之”,前者作代词,相当于“他”;后者作助词,凑足音节,可不译。D项的“乃”虽都作副词,但前者相当于“竟然”;后者相当于“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夫人骤然成为大贵人家,又十分爱这个女儿,用乐晕锦给爱女作嫁妆,王安石并不知情,但受到了皇帝的严厉批评。B.王安石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派儿子到京城租赁房子,要求选择与司马十二作邻居,想叫儿辈们观察其言行举止并向他学习。C.王安石恪守孝道。他按照传统习惯,离职守孝,极为虔诚,用稻草麦秆当褥垫,铺在厅堂地上睡觉。被送信人误认为是老兵。D.王安石简朴低调,去迎接秀公时,坐二人抬的鼠尾轿,令到来时又是擂鼓摇旗,又是派人高声喝道大讲排场的陈秀公极其惭愧。【答案】A【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3分)(2)丁母忧,已五十矣,哀毁过甚,不宿于家。(3分)(3)两州迎送,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于道,今古一时之盛也。(4分)【答案】(1)回家后问这件事,果然是这样,于是把帐子送到开宝寺福胜阁作佛帐。(“之”“果然”各1分,句意1分。)(2)(王荆公)遭逢母亲丧事,已经年过五十,忧伤过度,不在家里居住。(“丁忧”和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3)扬州、润州两地送迎时,有旌旗,有大船,官吏们穿锦束绣,在道路上接连不断,是从古到今一时最为盛大的(“锦绣”“盛”和判断句式各1分,语意1分。)的事情。【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之”作代词,指代“以天下乐晕锦为帐”这件事。“果然”应译为“果然是这样”。第(2)句中的“丁忧”是古人遭遇父亲或母亲去世这样的丧事。“不宿于家”是状语后置句式,应译为“不在家住宿”。第(3)句中的“锦绣”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锦绣”之意。“盛”即“盛大”。“今古一时之盛也”是判断句式,翻译时应加上“是”字。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美文赏析
文如其人。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最后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新奇精巧的结构。文章的开篇不是采用破题法,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而是用冒头法,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娓娓道来,逐层展开。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并极写“我”对绿色之爱,作者于“山穷水尽”之处,用“忽然”一词,异峰突起,把文章推进中心:囚绿。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枯萎变色。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最后以怀念这圆窗和绿友作结。末了的一个问号,含蓄隽永,令人深省。其间,疏密相间(如细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作者这样匠心地安排,精巧谨严,平实自然,同时又平中见奇,出奇制胜。深沉婉转的抒情。作者是个富有强烈爱憎的斗士。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我”感到“孤独”。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文章写的是古城北平,但作者那难言的苦衷和良苦的用心,我们还是能体会得到的。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作者的心情悲切痛苦。他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作者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爱,和对窒息我们民族生机的日本强盗的恨。生长在天空底下的植物,把它移到黑暗的室内,尚且都要变成细瘦、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那么,生活在社会上的人类,尤其是酷爱自由的中华民族,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那他们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了。植物的本性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民族。作者以深沉委婉的笔触,极赞了我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终究要回来。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作者坚信日本强盗终将要被赶出去,总有一天,他会和他的绿友见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友,怎么会和追求光明的“我”面生呢。平淡的文字,饱蘸着作者炽烈的感情。我们读后像喝龙井,余香在口,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纯朴清丽的语言。作者像聊天似的信笔写来,文字纯厚质朴。“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从“伸长”“攀缘”“舒放”,层层递进,而整个句子,整中有散,长短交错,读起来既简洁明快,又舒展自如。作者如同画家调和色彩那样运用词语,准确地描绘出绚丽多变的色彩。绿有“嫩绿”“柔绿”,黄有“嫩黄”“瘦黄”,等。新奇贴切的比喻的运用,更为文章增辉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