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优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0041611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优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004161114

ID:1147027

大小:2.04 M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0课游褒禅山记1.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刚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篇游记,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答:  答案 《游褒禅山记》是宋仁宗至和元年刚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的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山兼抒发自己感想的重要游记。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阐述了“志”“力”“物”这三个方面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造三个句子,形象地揭示这三个条件的作用。志: 力: 物: 答案 (志)是指引轮船航行的灯塔,有了灯塔的指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失去了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路。3.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句子。这幅漫画形象地启示人们:                    。答案 (示例)成功者的足迹,我们应该视为路标,奋然前行,而不能视为框框,亦步亦趋。1.[高考源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我的答案:  -6- 答案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由“古人之观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即可看出上述两个观点的联系。2.[高考源点:分析作品结构]第二段写游山洞的情况,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在记叙中作者进行了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我的答案:  答案 (1)作者作了以下对比:①前洞“平旷”与后洞“窈然”;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③余所至浅与好游者所至深;④进洞时的欣喜与出洞后的懊悔。(2)作用:为第三段议论作铺垫。3.[高考源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王安石认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你认为“力”“志”“物”这几个条件哪一个起决定作用呢?我的观点:  答案 观点一:“志”起决定作用。首先要确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有了志向,才有目标,有方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即使未达到目的,也可以于己无悔,不为人讥。一个人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笑,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观点二: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有足够的力量,还要具备可资凭借的物质条件,只有具备“志”“力”和作为辅助的“物”这三者,才能到达预期的境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钟山记[清]顾宗泰衡、庐、茅、蒋为天下名山,而蒋山实江南之冠。吴为蒋子文①-6- 立庙,曰蒋山;又以南齐周氏隐此,曰北山;山时有紫气,则又曰紫金山。统而名之,为钟山。余于是山,向一至焉,未尽其胜。今鼓兴而往。未至山六七里,峰崿蔽亏,藏云障日;水泉激涧,净细可爱。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自晋以来,刺史罢还,栽松百株,山故多松也。沿山五里,遂抵灵谷寺。寺故在独龙阜,梁武帝为宝志禅师②建塔;宋改太平兴国寺;明初徙山之东偏,名灵谷。龛镂壁绘,不及往时,惟无量殿宝公塔独存。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至宝公塔礼焉,问三绝碑,已毁没矣。南为琵琶街,履之若有声。由塔循山而左,为安石读书所。其说法台旧址旁,为八功德水。藤葛纠纷,求所谓清泠者不可得。由是为太子岩,此山之最高者。余乃升高而望,豁然四空。西瞰覆舟、鸡鸣诸山,黛螺③缭绕,后湖隐见,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紫盖黄旗之气犹有可想见者,而虎踞龙蟠,江山如故。独慨然于齐梁递迁之主,而叹其销沈于是。历岩而下,日已薄暮。朝阳洞、商飚(biāo)馆、周氏草堂、羲之墨池,诸境最僻,俱不得访。别僧而归。归则松风送人,明月满衣。流连清景,恍若有失,不知路之幽且杳也。(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改)[注] ①蒋子文:蒋歆(xīn)字子文。三国时广陵(今扬州)人,汉末为秣(mò)陵尉,追强盗至钟山脚下,战死后葬在钟山脚下,民间传说,成为阴间十殿阎罗的第一殿秦广王,南朝齐永明中封以帝号,南唐追谥庄武帝,有庙碑。②宝志禅师:亦作保志、宝志公、志公或宝志大士。南北朝齐、梁时高僧。③黛螺:比喻翠绿的山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B.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C.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D.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答案 C解析 “城中万家烟火”作“俯眺”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夕阳”作“故宫”的定语,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D项,选C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气,紫色云气。古代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6- B.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派遣去督察地方的官吏,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C.安石,即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被誉为“通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D.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答案 C解析 字号有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我”所游之山为钟山,“我”曾经到过这座山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这次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B.“我”进入山中六七里路,看见山峰陡峭,仿佛隐藏着云雾,隔绝开了太阳;泉水涌流,山涧被激起波澜,非常可爱。C.灵谷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行人踩在上面好像真的有声音一样。从宝公塔出来沿山路往左边前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D.太子岩是山的最高处。“我”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可见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的覆舟、鸡鸣等山和隐约可见的湖水。答案 B解析 “进入山中六七里路”错误,原文是说“未至山六七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译文:  (2)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译文:  答案 (1)来到山中,眼见两旁松树成荫,挤夹着山路,凄冷的松涛在山谷上空怒吼;风沿陡峭的崖壁吹下,一片沙沙的声音。(2)于是我们同寺里的和尚一起去观赏景阳钟,那钟规模小而且音色也不响亮悠长,难怪它不能长久地放在景阳楼中。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作答时,可疏通大意,逐字对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1)句中的关键词为“夹”“绝”“飒然”等。第(2)句中的关键词为“因”“偕”“规”等。参考译文衡山、庐山、茅山、蒋山,都是天下名山,蒋山则又实际上为江南群山之首。三国吴太祖孙权为蒋子文在此建庙,所以称这座山为蒋山;又因为南朝齐时周颙-6- 曾隐居此地,所以称这座山为北山;山中常常有紫气飘荡,所以又称这座山为紫金山。把所有的名字统一起来,总称这座山为钟山。这座山,我以前曾经到过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今天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离山还有六七里路,就看见山峰陡峭,因遮蔽半隐半现,仿佛隐藏在云雾中,隔绝了太阳;泉水涌流,使山涧激起波澜,水流细小而洁净,非常可爱。来到山中,眼见两旁松树成荫,挤夹着山路,凄冷的松涛在山谷上空怒吼;风沿陡峭的崖壁吹下,一片沙沙的声音。从晋代以来,刺史罢官还乡前,都要栽下百余棵松树,因此山上松树很多。沿山行走了五里路,就抵达灵谷寺了。寺原来在独龙阜,是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造的;宋代曾改名为太平兴国寺;明代初年,将寺迁移到山的东边,改名叫灵谷寺。寺里佛龛中的雕刻与墙壁上的绘画,已不如以前,只有无量殿上的宝公塔完好地保存着。于是我们同寺里的和尚去观赏景阳钟,那钟规模小而且音色也不响亮悠长,难怪它不能长久地放在景阳楼中。我们来到宝公塔前对塔行礼,拜完,向和尚询问三绝碑,才知碑早已被毁而消失了。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踩在上面仿佛有声音。从宝公塔沿山路往左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说法台旧址的旁边是八功德水池。水池边藤蔓、葛草交错缠绕,想寻求佛经所说的澄净清泠,却连一点儿痕迹也找不到。过了这儿便是太子岩,这里是山上最高的地方。我于是登高远望,四面开阔。向西看见覆舟、鸡鸣等山,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后面的湖水,难道这就是六朝当时的美丽景色吗?向南便可以俯身远眺城里的万家烟火,景象可谓绮丽而纷乱,色彩错杂如绣。那一块空阔无人烟的地方,大概就是夕阳映照下的六朝当时的宫殿吧。北方横陈着一条大江,极目远望,对岸的水边苍青一片,六朝兴盛时的天子气象至今仍可以从中想象得出,六朝已亡,如虎蹲踞、如龙盘伏的险要的江山形势,却一如往昔。于是我独自暗暗感慨齐梁时依次更迭的君主,深深地惋惜他们纷纷灭亡,沉没在这儿。沿着山岩下来,日色已经接近黄昏。朝阳洞、商飚馆、周颙草堂、王羲之墨池,这几个景点特别偏僻,都不能去游玩。我们告别了和尚便往回走。往回走的路上,松风从背后吹来,好像在送人归去;明亮的月光照着全身。我们恋恋不舍地边走边观赏着这清凉的景致,恍恍惚惚,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忘记了山路的幽僻和遥远。-6- -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