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熟悉课文能对文章进行断句2.能正确解释一些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3.能辨析重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4.能解释文中出现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用法和句式5.能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6.能判断给出的文学常识的正误。学习过程:一、基础梳理。用/给下面文章断句然后完成后面题目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
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B.往往有得.得:收获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错误【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屋舍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南边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随:随便【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居住B.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达到尽头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察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本名穷:尽,名: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观:景象。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语卒,而单于大怒.B.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最终A士兵结束B死最终C死仓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已亭亭如盖.矣B.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什一.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力拔山兮气盖世.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善哉!技盖至此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大概A车盖遮盖C因为超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D如果通“盍”B。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矣D.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初七与下九,嬉戏莫相忘.【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至于颠覆,理固亦然.
B.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且君尝为晋君赐.C.不出,火且尽.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独其为文犹可识.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D项,“独”都是“仅仅”“只”的意思;A项,①⋯⋯的样子,②这样;B项,①是,②给予;C项,①将要,②尚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孰能讥之乎.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距其院东五里.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连词,表选择,是----还是----A句首副词,表反问代词,他的B代词,那句首语气词,表反问D代词,这个语气副词,表猜测。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文漫灭.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独其为文犹可识.秦王恐其破壁。.C.既其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D.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失其所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代词,自己A代词,那些语气词,表感叹B代词,那些代词,他C结构助词代词,其中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以其所奉药囊提轲.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则其至又加少矣.
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选出与例句中划线字的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例句: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A.①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②秋毫不敢有所近.B.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②当其欣于所遇..C.①侣鱼虾而友麋鹿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D.①邻之厚,君之薄.也②此其志不在小.【答案】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给下列句子断句。(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答案】(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3.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1)浮图,亦作浮屠,佛陀之异译,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后并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和尚。(2)庐冢,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叫做“庐冢”。亦作“庐墓”。(3)如,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读若法,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即“读得像某字音”。如:“华”如“华实”之“华”。(4)父,对有才德的男子或老年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文中指前者。(5)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无字。文中“安国平父”中“安国”是名,“平父”是字。【答案】(5)错误,其余正确。
考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答案】(1)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目标,也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还有谁能讥笑我吗?(2)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尽:竭尽;其:表反问,难道;孰:谁;之,代词,指代上文中的“尽吾志而不能至者”;乎,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2)仆:倒下;悲:叹息;谬:动词,弄错;名:说;胜道:道得尽;固定句式,何⋯⋯哉(也)?(怎么能⋯⋯呢?)表示反问。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游丰乐醉翁亭记(明)王思任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
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之,遂去。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③,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存斯游也。④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②垞(chá):土丘。③蘧(qú)舍:旅舍。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B.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C.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D.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B.永叔即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并倡导了“古文运动”。C.《史记》是司马迁所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故也叫“表字”。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于辛丑年面君回来时,因为丰乐亭、醉翁亭的官员接待,本来有机会游玩两亭,但催促自己尽快赴任的公文阻断了自己游玩的兴致,作者就打算趁着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游玩一下两亭。B.文章第一段以游踪为线索,写了作者观赏了登上醉翁亭、意在亭、梅亭、玻璃亭、老梅亭等返程时还拜访了智仙庵、开化寺,并表达了作者的看法: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C.本文传达了山川是借助人的作用而流传千古的思想,如滁阳诸山景色平庸,但一旦有了名人的足迹,有了名人(欧阳修、苏东坡)的垂青,便显现了其游玩的价值,这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D.欧阳修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乐不忌讳醉。苏东坡领悟了欧阳修的见解,他们师生双方,思想不同凡俗,作者也在这次游玩中醒悟了一些道理。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2)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答案】1.B2.B3.B4.(1)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2)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应为韩愈、柳宗元。考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返程时还拜访了智仙庵,但并未拜访开化寺。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一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于是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访了智仙庵,想拜进开化寺,在琅玡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色已暗,就离开了。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读欧阳修《醉翁亭记》,白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一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的啊。先生贬谪到茶陵的时候,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写:移置),那些(所谓)贤
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难道不能(为自己)辨正名分(正、方:使动用法)吗,(题名)却反而不嫌弃“乐”、不忌讳“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而崔文敏还议论这些,认为是不教育百姓栽种,却诱导他们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岂不是要笑脱了下巴?苏东坡领悟了欧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以推辞题写亭名。他们师生双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悟了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