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 游褒禅山记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 游褒禅山记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ID:1147121

大小:6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高中语文8游褒禅山记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褒之庐冢也有穴窈然C.则或咎其欲出者而又不随以怠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解析:此题考查文言环境中对多音字的把握情况。只有A项中的“禅”“相”、D项中的“胜”属于多音字。答案:A2.选出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D.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其好游者不能穷(贫困)也解析:A项中“阳”指“南面”。C项中“明”应解为动词“照明”。D项中“穷”指“穷尽”。答案:B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D项“父”通“甫”。“甫”在古代是对男子的美称。答案:D4.王安石(1021—1086),北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_,抚州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__________。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__________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情况。答案: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介甫半山荆公北宋诗文革新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B.夫夷以近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D.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把握情况。A项中“叹”应为“感慨”之意。B项中“夷”应为“平坦”之意。D项中“孰”应为“谁”之意。答案:C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解析:D项,“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答案:D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解析: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是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是代词。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把握情况。A项中“往往”古今义相同,都指“常常”。B项中“非常”,古义指不同寻常,今为程度副词。C项中“所以”,古义指“……的原因”,今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中“至于”,古义为“到了……”;今义:①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起一事。答案:A5.“此予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其“所得”的一项是()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D.其孰能讥之乎?解析:“所得”应是“游历后得到的经验和体会”,而且应和游历有直接关系。A、B、C三项均为作者的直接感触;D项仅是作者为强调前句话,而采用的加强语气的句子。答案:D6.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解析:C项前句话是正确的,但后句话作者没有谈到,而且理解也是错误的。答案:C快乐时光小弟的班级多善于吟诗作画之辈。一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题,叫写一篇对于生态平衡的建议书。 作业收上来后,有一篇建议书让老师哭笑不得,原来上面只写了几个字:少砍柴,多种树;少吃动物,多吃素。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是()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pū)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yǎo)。C.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zhì)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xiànɡ)解析:C项“冢”应读“zhǒnɡ”。答案:C2.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观”的把握情况。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答案:D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火尚足以明也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解析: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答案:B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A项“侧”是名词作状语,C项“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解析:A项中“者”在句中起停顿作用,B、C、D三项中“者”都译为“……的人”。答案:A6.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B项中“也”用在句中表停顿,正确划分应为: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案:B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7.下列各句中“文”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独其为文犹可识C.文曰“初平山人”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B、C三项都解释为“文字”;D项解释为“文章”。答案:D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①始舍于其址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A.①房屋②十分之一③获得④景象B.①筑舍定居②十分之一③能够④景象C.①筑舍定居②十一③得到④观察D.①房屋②十分之一③取得④观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主要靠平时积累。①“始舍于其址”,舍是“筑舍定居”;②“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是“十分之一”;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得”是“能够”;④“世之奇佛、瑰怪、非常之观”,“观”是“景象”。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戕竹记欧阳修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①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山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云:“不作无益害有益②。”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③。”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注:①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②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③君子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坐:因为。B.简历芟养,率须谨严简:挑选。C.亡公私谁何亡:灭亡。D.上益笃俭益:更加。解析:C项中“亡”通“无”,解释为“没有”。答案:C10.翻译下列句子。(1)且戕且桴,不竭不止。 (2)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应注意关键的词语:(1)且、竭,(2)下、亡、由是、急、上。参考答案:(1)一边砍伐,一边装船(运走),从不停止。(2)老百姓看不出一点惋惜的样子,因此知道这是因为他们被官吏所逼迫。11.填空。(1)文章从题前落笔,先写洛竹之___________,洛竹之利,___________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地展现洛竹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2)文章的第二段,先写___________的时间,再写戕竹的行为,最后写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案:(1)盛洛竹(2)戕竹结果12.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由此生发了什么道理?找出原文句子作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参考答案: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13.文章的标题为“戕竹记”,但第一段却不写戕(砍伐)竹,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联系。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参考答案:第一段写洛竹之盛、之经济价值、之栽种不易、之观赏作用,意在为下文的戕竹作铺垫和反衬。深层探究14.课文第三段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发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陈述你的观点。解析:“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王安石游褒禅山之所得,是由游山的经过所见获得的启示。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概括得出。然后结合王安石的经历,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他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首先要定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有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讪,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游山如此,个人修养、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王安石的一番感慨,自然与他的改革事业的理想和后来百折不挠的经历紧密相连。由此,同学们可以谈志向,谈毅力,谈机遇,也可以谈志、力与客观条件的联系,也可以由文章的观点,评论王安石变法的成败、教训等。高考链接(xx全国卷Ⅲ,9—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6题。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史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中第一句是后人的事,与丙吉无关。B项中第二句是掾史责备丙吉的话。C项中第一句也不是丙吉所为。答案:D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B.丙吉的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解析:C项中说车夫主动探听敌虏入侵的情况是因为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是错误的。由文中“尝出”可见两件事时间上有间隔,两件事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答案:C17.(xx福建卷,9)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注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注:桀:夏桀,暴君。(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解析:此题考查断句与翻译。正确断句是翻译的前提,断句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性,特别是有明显标志的虚词。参考答案:(1)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②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解析:句子翻译关键是落实重点词语,明确句式特点。(1)句字词障碍不大,比较容易翻译。(2)句重点落实“乡”“志”“桀”等词语的含义;“是富桀也”是判断句式。参考答案: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