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04游记 游褒禅山记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04游记 游褒禅山记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ID:1147183

大小:58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游褒禅山记本课话题 ——志存高远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有事者事竟成,志不立者事不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立下远大的志向。青春年少的人,早立志,立大志,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的一次触动使他萌发了做一个桥梁专家的念头,为的是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此他每天刻苦钻研,艰苦奋斗,日夜以继地学习,当别人在嬉戏玩耍时,他自己却一人在角落思考着种种的问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其中当然也包含着多少的辛酸和挫折,但是他没有放弃,因为有这一股强烈的力量支撑着他,这就是他的志向 他的目标——成为一个桥梁建筑专家,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2.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3.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4.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拉罗什夫科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褒禅山(  )     褒之庐冢(  )有穴窈然(  )则或咎其欲出者(  )奇伟瑰怪(  )无物以相之(  )长乐王回深父(  )【答案】 bāo zhǒnɡ yǎo jiù ɡuī xiànɡ fǔ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道(2)文(3)观(4)乃(5)盖【答案】 (1)动词,说,讲/名词,道路/名词,道理/动词,取道/名词,正确的方法 (2)名词,文字/名词,纹/名词,文章/动词,掩饰 (3)动词,欣赏/名词,景象/动词,观察,有目的地看 (4)动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副词,竟,竟然/连词,于是/副词,才/代词,你的 (5)副词,大概/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如果”/名词,伞盖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有泉侧出(    )________(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________(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________(4)而其见愈奇(    )________(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________(6)往往有得(    )________(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________(8)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__(9)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________(10)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________(11)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________(12)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________(13)火尚足以明也(    )________(1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 从旁边 (2)名词作动词 筑舍居住 (3)名词作动词 命名,称呼 (4)动词作名词 见到的景象 (5)动词作名词 到达的人 (6)动词作名词 收获 (7)动词作名词 流传的文字 (8)形容词作名词 深度 (9)形容词作名词 险远的地方 (10)形容词作名词 幽深昏暗使人迷惑(的地方) (11)形容词作动词 尽情享受 (12)形容词作动词 穷尽,走到头 (13)形容词作动词 照明 (14)形容词作动词 弄错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予有叹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答案】 (1)十分之一。 (2)不寻常。 (3)泛指求学的人。 (4)相当于“……的原因”。 (5)“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6)到了。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判断句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2)判断句 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3)状语后置句,“于其址舍”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葬在这里。(4)省略句,“仆(于)道”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5)省略句,“以(之)悲” 我对于那倒地的石碑,又由此叹惜古代书籍的失传。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1068),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仁宗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以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对,熙宁七年被罢相,后复位再罢。封荆国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习”,风格豪放。(1)《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三十四岁,在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此文记游,并由此事得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辩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抒发了自己的独特而深刻的感想。十六年后(1069),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他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 (2)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东北十五里,风景秀美,现尚有两洞。前洞在慧空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泉水从石缝中流出,即使洞外干涸,这里仍流水潺潺。洞口右壁有题刻诗文。出前洞,翻过一座山,“有穴窈然”,这是后洞。前后洞并不相通。进后洞,黑黝黝的,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宽处如大殿,究竟后洞有多深,通向何处,不但王安石时“好游者不能穷”,至今未有人走到底。游 记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通过叙述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坚持“深思而慎取”的态度。①________ ②________【答案】 ①介绍褒禅山概况 ②游华山洞的心得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1段记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记所游山名,交代“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2.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洞(略)    平旷    甚众 ↓                 >后洞(详)    窈然    已少“予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之深“其见愈奇”的欣喜⇒出洞后“不得极夫游之乐”的遗憾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结合具体例句分析第3自然段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句子内容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说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4.“此予之所得也”中的“得”具体指什么样的道理?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要树立志向,具备足够的能力,不盲从,不中途懈怠,有外物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尽力而为,实现与否都无怨无悔。5.第4段,作者又由仆碑悟出了哪个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这是一篇记游说理的文章,简要分析前文记游和后文说理是如何互相照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记游部分考证了山名的谬传,后文紧扣山名的谬传悟出治学者要深思而慎取的道理;记游部分详细记叙了游洞的经过,突出了因随以怠而不得极尽游之乐的后悔,后文由此生发感慨,阐述了实现远大理想的几个条件。前面的叙述确立基础,后面的议论揭示了道理,深化了主题,启发思考,照应紧密,具体可信。7.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的道理;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道理;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尾。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而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而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8.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出来之后悔恨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话题:《游褒禅山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读后你有什么启示?学生甲: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远大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会为之付出辛勤的努力。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学习进步的关键在于,有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要善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只有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虚心请教,才能解决问题。1.写作特色详略得当重点明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定义: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2.写法指导详略得当“五大方法” (1)明确文章中心,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简略写。(2)突出事情过程,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因为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3)把握好点和面,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若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4)记叙文中也应有适当的抒情、议论,但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应适当略写。运用先倒叙后顺叙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叙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要详,写景部分该略。(5)把握详略的“度”,我们还要弄清:详写的材料详到什么程度?略写的材料略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详略的“度”,才能做到详略得当。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3.迁移应用某同学要写一篇题为《助人为乐的好少年》,想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好少年”助人为乐的精神,请分析他这样写合适吗?第1段:人的自私、冷漠的种种表现第2段:儿童落水无人救第3段:歹徒行凶无人管第4段:“好少年”把一个迷路的儿童送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合适。反面的材料写得太多太详,以致喧宾夺主,淹没了写作的中心,会导致作文失败。1.课内素材无限风光在险峰 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应用角度】 “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志当存高远”“尽志无悔”“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2.精彩应用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啊,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永不言弃的坚强意志,又怎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呢?登山览景需要永不言弃,生活中做其他事也莫不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坚守。三闾大夫“忠而见疑惑,信而被谤”,汨罗河畔,他怀石自沉,九死无悔,这是一名士大夫对报国之志的坚守;魏武挥鞭东指,老当益壮,雄心不已,这是一代豪杰对建功立业之志的坚守;鲁迅以如椽大笔,横扫一切反动势力,这是一位文化旗手对救国救民之志的坚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志趣功业在哪里,坚守下去的信念就会跟随到哪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