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10课《游褒禅山记》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研习第一、二语段,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 2、合作探讨一、二两段,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3、掌握词类活用、判断句的特点,熟练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 【学习内容】一、设计导入语,展示导入语: 二、研习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解释重点词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距其院东五里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二)分析总结句式特点 (《阳光课堂》P45):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3.思考归纳:文中还有那些判断句? (三)理解第一段之后填空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__、山之___、山之__、山之___。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三、研习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解释加线的词句 1.有泉侧出 2.有穴窈然 3.问其深 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8.则其至又加少矣 9.火尚足以明也 (二)理解第二段之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自然段的层次:2.第二节略与详是怎样安排的?其中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的作用是什么?2
三、研习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解释重点词句 1.于是予有叹 2.往往有得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4.夷以近„险以远 5.古人之观于天地 6.非常之观 7.常在于险远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9.至于幽暗昏惑 10.于人为可讥 11.其孰能讥之乎 (二)判断特殊句式,并解释 1.不随以止也 2.此余之所得也 (三)积累古今异义词(《阳光课堂》P45): (四)文段分析思考: 1.古人为何“往往有得”?用文中语句回答。 2.在现实中,“夷以近”与“险以远”两种情形的结果如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3.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条件? 4. 第三段的议论与前文何处照应?得出什么结论? 5.作者说“不能至”是针对什么说的?6.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7.“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8.古代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句话来概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