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学设计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学设计2

ID:1147294

大小:55.4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霍邱县周集中学周天宝设计意图:杜牧的《阿房宫赋》堪称古赋名篇。它之所以能千古流传,不仅在于构思巧,而且在于立意高;不仅在于词章瑰丽,而且在于议论精辟。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具体感受赋体特点,深刻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本设计突破“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中心,运用现代教学媒体,针对本课教材集文言文与散文、诗歌于一身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和诵读法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设计提要:杜牧向来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樊川文集·答庄充书》),据之,本设计在学生对照注释预读课文的基础上分两步:(一)诵读第1、2段,具体感受赋体特点;(二)由比较分析引入第4段,体会作者命意。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学习,重视语言知识,将理解文意与理解语言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思维训练。知识目标:1、了解“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2、了解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3、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灭亡的道理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中,增加习作的文采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设计实施: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请同学们看银幕:大家读过这首诗吗?——读过(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的题目?——《江南春绝句》(众)作者?——杜牧(众)明媚绚丽的江南春景,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其意境更加深远幽美。诗人还写过一篇赋,同样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人们称为“诗人之赋”的《阿房宫赋》(板书课题)[说明]联系旧知导入,帮助学生接通旧知与新知之间的信息通道,形成正向迁移。同时,利用学生对旧知的兴趣来形成学习新知的动机,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学习活动的牵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6页----------------------- 2引。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赋?(课文下注释1中有:“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这是什么手法?——借古讽今。高中阶段我们学过哪些运用这种写法的课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投影:借古讽今《伶官传序》后唐宋《过秦论》秦汉《阿房宫赋》秦唐二、整体感知课文a)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理解。b)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投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字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如特殊句式,通假字,重点字词)同学讨论,教师强调重点,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比如,请看投影:如:绿云--形容女子的头发黑润而稠密。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三十六年不得见之者”的省略和倒装。“三十六年”是时间状语后置,省略的“之”指代秦始皇。燕赵之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为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用作动词。说明:文字虽艰涩,但文下皆有注解,学生有能力借助这些注解阅读理解,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达到充分的挖掘,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体验成功的欢乐。三、研读课文c)课文内容填充: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老师课前把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文章越短,最后只读成一段文字,我想同学和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请看投影:阿房之宫,其势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可谓()矣!呜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答案:雄、大、众、多、靡、极、速、悲d)请学生在文中找出“雄、大、众、多、靡、极、速、悲”的具体内容,并朗读。说明:在阅读过程中,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既使学生熟悉了课文,也训练学生这两种能力的转化。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6页----------------------- 3杜牧为文,十分重视辞彩的“华赫而庄整”,作者充分利用赋的特长(“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泼墨如云,铺陈渲染描绘阿房宫。请看课文第1、2段。e)诵读1、2段,感受赋体特点(1)这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宫貌是如此的富丽堂皇,宫人是如此之众多,生活是如此之骄奢糜烂,齐读,教学多媒体展示音(配乐《汉宫秋月》)像。思考:这两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找出自己认为好的句段并说明理由)例如: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何虹”品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学生讨论,七嘴八舌地补充,教师适当点拨。配乐《汉宫秋月》(二胡)说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运用,大大改善了人脑获得知识信息的感官功能,提高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传递信息的效率。在教学内容的展示上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调动着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可以结合具体的形象生动的句子来深刻体会赋的语言的特点,印象深刻。(2)情感迁移配乐朗读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年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蚕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说明: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可以借助音乐、绘画、诗歌等形式,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过渡:杜牧为文,固然十分重视辞彩的“华赫而庄整”,但却主张“先意气而后辞句”,他把表现形式服从思想内容比喻为“如鸟随凤,鱼随龙,师众随汤武”。作者充分利用了赋的特长,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恰当的议论。4.《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比较分析,理解作者写作意图(1)比较《过秦论》/《阿房宫赋》对秦亡原因的见解。启发思考:同样是借秦讽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同样,杜牧对秦灭亡也作了深层思考,他提出的见解是——?“灭六果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思考:为什么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呢?——“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那么为什么说“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们一起学习第3、4段。从这里,我们看到“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杜文以阿房宫作为切入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6页----------------------- 4在杜牧笔下,阿房宫成了秦皇骄奢的见证,封建独裁的象征,秦朝灭亡的标志。(板书)(2)比较阅读:《阿房宫赋》末段/《六国论》末段(课堂练习,附后)根据同学们反馈的情况再作评析。说明:通过检测,了解真实的反馈信息,而形成反馈信息通道,是系统优化的重要条件,是实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学习者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原来的计划,将更有利于学习;教者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原来的计划,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尤其是改变教学策略,将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形成整个教学系统的良性循环。(3)跳读:“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点拨:正如《古文观止》中评论的:“前幅极写阿房宫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说明:跳读旨在让学生抓住中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重点;训练学生阅读语段,筛选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4)老师把最后一部分内容改成以下的内容: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感矣!让学生齐读最后一节和老师的改写内容,请学生来点评此两段文字。(5)通过和同学们的一起学习,老师把本文读得更短,最后只剩三个字,那是什么?(奢)——(亡)——(鉴)说明:学生学习讲究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为迁移的进行做好了准备。又巧妙总结全文,水到渠成,首位呼应。五、仿《绝句》拟诗句模仿我们开头提到的杜牧诗《江南春绝句》的三四句,拟两句诗总结全文。学生讨论、争鸣,教师点拨,投影:秦朝三百余里宫,多少楼阁焦土中。[说明]“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这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清晰地阐述了语言表达考查的命题思路:重点考查高中毕业生经过长期科学训练形成的用于实践操作的语言表达技能。句式仿写是近年高考语言表达重点题型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仿写训练,符合高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6页----------------------- 5中学生群体需求,又巧妙地总结了全文,水到渠成,首尾呼应。[总评]文言文教学要突出学生训练,提高教学效率,首先要“减肥消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积极思维,学会自读。本设计结合教材特点,因材施教,从作者命意和赋体特点这一“神”一“形”两方面创设启发思考、指导自读的情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六、总结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七、板书阿房宫赋阿房宫秦皇骄奢的见证封建独裁的象征秦朝灭亡的标志八、课堂作业附:比较阅读:《阿房宫赋》末段与《六国论》末段,回答问题。(一)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二)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对文段中加线的词或短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非秦:不是秦国。②族秦:使秦成为民族。③使:让。④爱其人:爱戴人民。⑤拒秦:抗拒秦国。⑥复:也,同样。⑦递:传。⑧不暇:没有空闲。⑨鉴之:以之为警戒。⑩胜之:战胜秦国。⑾弱于秦:比秦弱。⑿故事:事情。A.①③⑦⑧⑿B.①⑤⑥⑦⑾C.②④⑨⑩⑾D.②③⑤⑦⑿2.对文中三个“以”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前一个是连词,后两个是介词。B.前两个是介词,后—个是连词。C.前两个是连词,后一个是介词。D.前一个是介词,后两个是连词。3.对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项是①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从而使得后来的人又哀叹他自己(重蹈覆辙)的命运。B.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覆辙)的命运。C.也会使后来的人再哀叹他自己(重蹈覆辙)的命运。D.从而使得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覆辙)的命运。②是又在六国下矣。()A.是又处在六国的下面了。B.这就更处在六国的下面了。C.这就更比不上六国了。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6页----------------------- 6D.是又比不上六国了。4.对两文段中“天下”一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苟以天下之大..A.①②均指秦朝的天下。D.①②均指六国的天下。C.①指六国的天下,②指宋朝的天下。D.①指秦朝的天下,②指宋朝的天下。5.第一段末用了四个“后人”,对它们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A.①②均指秦以后的人,③④均指秦后人的后人。B.①④指秦以后的人,②③指秦后人的后人。C.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③指秦后人的后人。D.①③④指秦以后的人,②指秦后人的后人。6.两段文字分别是两篇借古讽时文章的结尾,其中均揭示了作者为文的主旨和目的。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均总结秦覆亡的教训,劝诫当朝国君爱民兴国。B.两文均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当朝国君不可贿赂求安,应富国强兵。C.前者总结秦、六国的覆亡教训,劝诫唐朝统治者爱民,后者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宋朝统治者不贿赂。D.前者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宋朝统治者爱民,后者总结秦朝覆亡的教训,劝诫唐朝统治者不贿赂。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6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