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2了解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学习体会“赋”的特点。3学习积累文中实词及文言用法。4体会文中形象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期待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的作用。5背诵课文。【教学方式】合作探讨,分组竞赛的方式学习竞赛规则:全班分为四组积分,教学内容分为六轮进行比赛:第一轮基础知识抢答,优先答对的加一分;第二轮每组出一名学生代表上黑板,默写生字,对一个字加一分,答对问题加一分;第三轮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准确无误加两分,有感情精彩加三分;第四轮小组讨论,得分优先的组有优先选题权,每总结正确一处知识点加一分;第五轮得分优先的组有优先作答权,其他组可补充,每准确回答一问加两分;第六轮背诵课文,准确无误加两分。【新课导入】上一篇课文我们学习了《六国论》。苏洵在文中提出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论点。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自称始皇,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做皇帝,但这个强大的王朝还是避免不了走向灭亡的命运。秦朝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牧的观点。【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历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勋元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是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始建的宫殿,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北阿房村。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赋在内容上托物言志,在语言上多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读课文,正音】(自读,齐读)骊山蜀山兀缦回囷囷焉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剽掠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参差【整体感知】从总体上把握全文,找出文章中相关的语段:(1)阿房宫的来历“六王毕……阿房出”(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覆压……流入宫墙”(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五步一楼……知西东”(4)宫人的生活情境“明星……所知也”(5)秦爱纷奢的描写“鼎铛玉石……弃掷逦迤”“使负栋……市人之言”(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灭六国……复哀后人也”【梳理课文】小组讨论,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解释文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并翻译。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
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1)重点实词六王毕,四海一毕:结束,灭亡。一:统一。蜀山兀,阿房出兀:高而突起。出:出现,指建成。北构而西折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造。廊腰缦回缦回:回环萦绕的样子。不霁何虹霁:雨后天晴。高低冥迷冥迷:迷茫不清。(2)古今异义直走咸阳走:趋向今多指行走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气候不齐古指天气。今指天气(风雨晴雪)气象概况。(3)词类活用四海一“一”数词→动词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状语向北向西廊腰缦回“腰”名词→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动词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4)课文翻译●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难句质疑】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是不是太荒谬了,应该怎么理解?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这是通感的修辞,用“触觉”去描摹“听觉”。由“冷袖”引起“风雨凄凄”的感觉,这里是夸张。“歌台”“舞殿”,是互文,写“歌”同时包括“舞”,写“舞”同时兼指“歌”。另外还有对偶。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给人如同春光般暖融融的感觉;在另一个宫中,则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如同风雨交加那么凄冷。这就给人一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节令不同的感觉。【内容理解】1、本段主要写什么?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的?具体看来阿房宫有哪些特点?从全文看本段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本段主要写阿房宫建筑的雄伟壮观。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从占地广、建筑物之高、建筑群布局,从楼阁之多,设计工致、变化统一的布局,从长桥、复道建造的复杂情况,从宫中的歌舞之盛等角度来定阿房宫的。极写宫殿建筑规模的宏大壮伟、楼阁廊檐的精妙密集、长桥复道的美丽冥迷、歌台舞榭的繁多美盛,可见秦统治者纷奢的程度。是为秦始皇荒淫奢靡自取灭亡这一中心思想的揭示作铺垫,给读者充分、具体、形象的感受。【名句背诵】【小结】在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内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并有音韵之美。极力描摹阿房宫建筑的雄伟壮观。是这篇赋的体物部分。【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一段,预习课文第二、三段,整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