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案姓名任课班级周次时间编号《阿房宫赋》教案程素芬学习目标:一、了解杜牧赋体散文的比喻、铺排手法和借古讽今的风格。二、理解“华、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锱铢、负、庾、举、族”等词语。三、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夫、之、而”的义项。学习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第一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课前学习:正音兀()骊()缦()霁()椒()冥()嫔()媵()荧()槛()呕哑()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读探究一二段1.结合注释,明确重点词语蜀山兀(形容饲用如动词,这里指树林被砍光了。)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从骊山。“北”的用法与此相同)。四海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盘盘焉(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样子”。)气候不齐(一样)”梳晓鬟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雷霆乍惊(突然)燕赵之收藏(动词用如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下句的“经营”用法同此。)2.自译并就难懂字词句质疑。3.内容导读:讨论以下问题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明确:本文第一段写阿房宫的,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描写时综合运用了、、、等修辞方法。举例说明: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教后小记4
高一语文教学案姓名任课班级周次时间编号成果展示、汇报交流:朗读课文一二段,边读边翻译。归纳总结、提升拓展:二、解题 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3、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反馈训练、巩固落实:作业布置:1、读背译1、2段。2、预习3、4段,借助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试口译。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自读三、四段。二、了解本文借古讽今的风格。学习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导入新课 4
高一语文教学案姓名任课班级周次时间编号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这优美的语言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一、自查背诵。二、自读第三、四段。1.结合注释,明确重点词语秦爱纷奢(豪华)直栏横槛(栏杆)可怜(可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用作意动,以之为鉴。)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2.口译第三、四段,然后讨论这两段的内容、写法。3.讨论写法第三段由上文的转入(表达方式),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上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第四段,总结六国和泰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呜呼”之后提出,阐明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最后,妻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教后小记4
高一语文教学案姓名任课班级周次时间编号欣赏文章的结构 1、根据内容,文章可分为几大部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结合“赋”的特点) 明确:文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段)是叙事,第二部分(3、4段)是议论。“赋”的特点在于“体物言志”,即铺叙事情,抒发情志。因此说,两部分之间是铺事与写志的关系。铺事是写志工的基础,写志是铺事的目的。 2、文章的第3、4能否对调?为什么? 明确:两段之间不对对调。第3段感慨是由第1、2段宫殿的奢华与人民的贫困对比中引申出来的。第4段的议论则穿透了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逼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本质。“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3、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巧妙。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们的前途。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托出如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环环相扣,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基础知识点: ⑴ 活用: ①、蜀山兀:形容词用如动词,指树木被砍光了。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活用作状语,从骊山;向北;向西。 ③、四海一:数词用如动词,统一。 ④、燕赵之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 ⑤、鼎铛玉石:名动用法。 ⑥、金块珠铄:名动用法。 ⑦、未云何龙:名动,出现云彩;名动,出现龙。 ⑧、不霁何虹:名动,出现霁,出现虹。 ⑨、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动,下来,乘辇车。 ⑩、朝歌夜弦:朝、夜,名状;歌、弦,名动。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动。 ⑵、、句型: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 歌(于)台暖响,春光融融。(省略句) 辞楼下(于)殿。 剽掠(于)其人。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 ⑶、古今异义: 钩心斗角: 气候不齐。 收藏、经营: ⑷、成语:钩心斗角二.填空题: 5、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阿房宫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人的生活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亡的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2.随堂通练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