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杜牧
导语赋与阿房宫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朗读课文作品鉴赏作业练习
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返回
赋;原来是《诗经的》的六义之一。即“赋、比、兴、风、雅、颂。在六义中,它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手法。作为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的作品《赋》篇。真正繁荣在汉代。所以常称之为汉赋。汉赋的发展;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汉赋的特点;保存了六义中“赋”的铺陈直言;继承了楚辞韵散结合的特点;吸收了屈原的华美词彩,和叙事,抒情相结合的特长。汉赋的发展;返回
骚体赋,是汉赋的最初形式。内容上以写志为主,大多带有讽谏的色彩。形式上非常接近屈原的作品,所以叫“骚体赋”。主要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汉大赋;标志着汉赋的形成。汉大赋比骚体赋更长,更散文化。内容由讽谏转为对帝王的歌颂。表达上主要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语言更加铺陈、华丽。主要作品;枚乘的《七发》。抒情小赋;以抒情为主。形式上抛弃了汉大赋那种不厌其烦的铺叙,和辞藻的华丽、堆砌。它的篇幅较小,语言比较清丽。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表现了他退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及对当前的封建统治极为不满的情绪。返回
“阿房”旧读“ēpáng”,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整个宫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工程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至秦灭亡时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当时人因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就称其为“阿房宫”。秦亡后,项羽进入咸阳,焚烧秦国宫殿,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返回
关于《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文章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十六岁继位,贪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写了这篇赋。可见本文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返回
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出身名门,祖父杜佑历任中唐三朝宰相。因此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称他“杜樊川”。杜牧为人刚直,不肯逢迎权贵,因此仕途上不是很得意,然而独特的家世和处境,使他在政治上显得极有见识,而且敢于议论,敢于直陈时弊。文学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歌脍炙人口,善于用短小的篇幅,精炼的语言,清丽自然的画面,表达委婉含蓄,隽永深沉的情感。其中比较有名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山行》《清明》他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质朴清新,其中的《阿房宫赋》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盛誉,长期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返回
过华清宫绝句[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驿马匆匆,人们以为是在传送国家大事,又有谁知道那些奔波只是为了给妃子送荔枝。诗人将这两个镜头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揭露皇帝为宠爱妃子而无所不为的荒唐,鞭挞了唐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第二首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安史之乱的计划正在、已经实施。但派去的探使均被安禄山收买,回来隐瞒了叛乱的事实。唐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造成的后果。返回
【赤壁】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返回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前两句,以优美文笔描绘出迷迷茫茫冷冷清清的水上朦胧夜景,极富诗情画意。当诗人在如此这般的水上遇到一处酒家时,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这千古传诵的诗句中,诗人的忧患意识不言自明,呼之欲出。语言如此精练,意境如此深远,又有一唱三叹的韵致,真乃绝唱。“不知亡国恨”一句,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事,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返回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几乎每句都是一幅画,语言之凝炼达到精粹之极首句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次句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三四句写的是雨景。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返回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返回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结构、表达返回
(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完了,指为秦国所灭。本意高而上平。这里活用为动词,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出现,意思是建成。短促有力,概括了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点出秦统一后的骄奢。同义词连用,这里指覆盖。分开了天空,挡往了太阳。形容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大,以及楼阁之高。名-状从骊山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北、西”名-状向北、向西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折。趋向,今多指行走。一直延伸达咸阳。评;这里写出阿房宫建筑的走势形容水势浩大(渭水和樊水浩浩荡荡,流入阿房宫的围墙)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阿房宫的规模和气势的宏伟。连接建筑物之间的走廊,因为它位于建筑物的中间,仿佛人的腰部,所以称为“廊腰”。指缯缦,像缯缦一样蜿蜒曲折。缦,无文采的帛,表示比喻,可以译为“像绸带一样”。“腰、缦”:名-状像人的腰一样,像缦带一样。继续
词汇(一)1、数词黄鹤一去不复返统一、一致六王毕,四海一一体合纵缔交,相与为一2、专一上食埃土,下应黄泉,用心一也3、全、都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4、乃、竟靖国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一何”:多么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返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屋顶伸出的边沿部分引申为屋檐向高空伸展各随地形。抱;适合,随着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这里形容楼阁众多,错落有致弯弯曲曲的样子。囷,圆形仓廪。这里引申为缭绕回旋。名作状,有的像蜂房,有的像水窝。座。今多指下降,衰败。云、龙:名词做动词“霁”“虹”名作动。模糊不清的样子。评;用比喻状写长桥、复道的气势,以及高低起伏,迂回曲折的样子。温柔的歌声天气,气温。今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括。用夸张和比喻写歌舞之盛小结
1、盘盘焉焉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4、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哪里“于之”在那里怎么写高处看阿房宫楼阁的效果
外观耗费巨大——蜀山兀规模广阔——三百余里楼阁纵横——几千万落歌舞不绝——气候不齐。宫女如云——闲置后宫珍宝如山——弃掷逦迤。内景铺陈直言抒情议论秦灭亡的原因;秦人骄奢淫逸,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秦灭亡的教训;族秦者秦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阿房宫赋与过秦论比较
(二)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yìng,陪嫁女子qiáng宫廷里地位次于妃的女官。这里指六国君王的妻妾嫔妃。niǎn古代宫中用的便车。名作状;来的方式名作状互文现象明亮的样子那是宫中人打开的梳妆镜。判断句同“青丝”指头发纷乱蓬松的样子油脂脂粉、香膏香料突然象声词;车轮的声音。深远,引申为“最后”去、到动词每一个人、无论谁美好的姿容妩媚的表情都十分的妩媚娇艳缦通“曼”,缦立;久立宠幸,皇帝的到来。秦始皇在位共36年。继续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收藏的金银财宝。动作名经营、精英,同收藏。互文现象;翻译;六国统治者所拥有的无数的金玉珍宝。piāo本义:抢劫其;代六国的君王人;百姓保有、占有秦国的国都Chēng平底锅Lì碎石头铛、石、块、砾名词作动词;把……看作……Lǐyǐ连续不断、到处都是贵族小结
长安回望绣成堆小结
(三)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主语谓语判断句一个人的心和千万人的心是相同的。繁华奢侈别国得人(zīzhū)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这里用来喻指数量极微。尽;拿尽房屋的脊梁。泛指田野chuán突出的样子yǔ本义:露天的谷仓)丝线Jiàn栏杆九州声音杂乱的样子继续
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集市所有一切使说反对在心里怒死去民心的帝王。骄横顽固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呐喊、振臂高呼被攻取可惜(阿房宫变成)焦土一片小结
(四)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者……也”判断句名词,宗族,这里位于名词的前面,活用作一个动词,就上下语义看,它是一个使动词,使……灭族。连词,表假设代词,这里用以指代自身,作定语,可以译为“各自的”。使:连词,表假设传递来不及为之哀伤鉴之:即“以之为鉴”,把它做为借鉴,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唐代人唐代人唐代以后的今人唐代人小结
词汇(二)1、爱爱其母喜爱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怜惜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喜欢晋陶渊明独爱菊2、舍不得,不愿意放弃,吝惜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返回
词汇(三)1、拿,拿来占有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取出,提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攻取,攻下秦人伐晋,取武城夺取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同“娶”取妻如之何?4、助词,“着”留取丹心照汗青取返回
词汇(四)1、同姓的亲属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灭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种类,类万物百族士大夫之族2、聚结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众,普通,一般族疱月更刀族返回
阿房宫赋铺叙议论统一天下即建阿房工程浩大生活奢靡占地之广规模之大楼阁之多结构之巧宫女之众歌舞之盛珍宝之丰生活之侈由外到内由人到物夸张铺陈秦朝必亡暴敛百姓挥金如土因一朝覆亡阿房焚毁果后人当鉴:后人不鉴则复哀明旨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和本课练习册
(三)整体感知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剽掠鼎铛迤逦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mànjìpínyìngqiángjiāolùyǎoyánpiāochēngyǐlǐzīzhūchuányǔsùjiànǒuyǎcēncī
五、练习一、填空。“赋”是介于和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和声调。本文的的作者是代期杰出诗人,字,他著有二十卷,他与同期另一位诗人齐名,人称为“小李杜”。二、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l)毕六王毕,四海一吾与汝毕力平险毕礼而归之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2)幸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今事有急,故幸未告良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3)族族秦者秦也族庖月更刀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即有丁男繁衍之族
(4)举戍卒叫,函谷举杀人如不能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三、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1.楚人一炬2.戍卒叫3.秦爱纷奢4.族秦者秦也5.四海一6.蜀山兀7.六王毕8.不知西东9.多于九土之城郭10.管弦呕哑11.使六国各爱其人12.独夫之心四、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全对的一组()A.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助词)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到洞里)B.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名词,民众)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名词,别人)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名词,人们)C.尽态极妍,缦立远视(久)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宽缓)D.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走动)窃计欲亡走燕(逃跑)
答案:一、--诗歌、散文、整齐、和谐、唐、晚、杜牧、牧之《樊川文集》、李商隐二、--(1)完了尽使……完毕完毕(2)得到宠幸幸运幸亏希望(3)族灭普通的筋骨交集处家族(4)被攻占尽举起成功三、1.项羽2.陈涉、吴广3.秦始皇4.秦朝5.天下6.蜀地的山7.六国8.方面9.全中国10.乐器11.六国统治者12.秦始皇四、D
◆盛怒之下,督学写了封呈文给教育局局长,禀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长复函说:“烧掉就算了,再拔经费重建阿房宫。”督学巡校◆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返回
(四)讨论关于秦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何不同?相似:1、都有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都有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2、都受到赋的影响,甚至本身就是赋。
立论不同:1、《过秦论》以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以“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2、《过》以秦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3、《过》作为政论文重在说理,《阿》作为一篇赋重在讽喻现实。
《阿房宫赋》分析文章两大部分铺事写志,层次极其分明,铺事是写志的基础,而写志才是铺事的目的,结构严谨。因此,文章铺陈虽含夸张,却不显浮靡;议论虽纯属言理,却不显拘谨。
七古·过骊山作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本段语言同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以“嗟乎”开头,转入议论。先说人心相同,应该互相体谅。一句设问是对秦始皇穷奢极欲、强取豪夺的有力谴责。接着,摆出秦始皇的罪证,以六个排比分句,运用比喻,紧紧扣住阿房宫,进行强烈的对照描写,绘出了一幅幅秦始皇“劳民伤财”的触目惊心的图画。最后三句将独夫的骄固与人民之怒形成鲜明对照,说明了秦灭亡的到来的必然性--“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些短句相连,短促有力,生动的表现了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速,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可怜焦土”又与上文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照,再一次为下文的议论造势。
讨论:《阿房宫赋》、《过秦论》《六国论》相比较,它们在立论上的共同特点和独创性表现在哪里?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