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黄厚江资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阿房宫赋黄厚江资料

ID:1147411

大小:4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兼评黄厚江老师的阅读生成师:上课(师生问好),刚刚上课前同学们表现很不错,在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齐声朗读了全文,说明大家学习习惯很好。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怎么学习文言文?生1:(课代表)我觉得应该首先理解文意,然后疏通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最后揣摩作者的感情。师:很好!那你们预习后,对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沉默、思考)师:看来大家没什么问题,那黄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一词怎么解释?生1:文中意思是气象,今义是环境师:是吗?生2:老师,我觉得文中的意思应是天气,气象,间接说明阿房宫很大。师:那今义呢?生2:天气、时候吧,我又觉得不太像。师:的确不太准确,应该是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不同天气现象。就文中的意思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宫大,气候不同,另一种认为: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你们觉得呢?生3: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即不同的人在阿房宫里过着不同的生活师:理由是什么?生4:其实很简单,大家看,这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覆压三百余里,……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极言阿房宫之大,下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所说宫女之多。师:说的太好了!所以,“气候”是强调不同人的不同感受。由此可见,“王子皇孙”都是指生:宫女(生齐答)。师:《阿房宫赋》这篇文章黄老师读了几十年,读着读着,就把这篇文章读短了,请看屏幕: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宫中之女可谓   矣,宫中之宝可谓   矣,其费可谓   矣,其奢可谓   矣。其亡亦可谓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请大家再次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一个字!生:(默读课文、沉思)师:想好的请举手。生:(无人举手,依然在思考)师:这样吧,你们想好了哪一空就说哪一空,怎么样?生6:老师,我填前三空,第一空是“壮”,第二空是“大”,第三空是“多”,其他空我还没想好。生7:我说最后一空,应该是“哀”师:很好,还有四空,谁来说说?生8:老师,我来试试吧,但没把握。师:没关系,至少你认真思考了。生8:第四空我填的是“多”,第五空是“靡”,第六空是“奇”,第七空是“快”。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三位同学填的怎么样?生9:老师,我不赞成他的意见,第二空如果填的是“大”,显然口语化色彩太浓,应该改“宏”更好,第三空和第四空都填“多”显得重复,第三空改为“众”字更好。师:很好,还有几空呢?4 生10:我觉得第六空改为“极”字,第七空改为“速”字更好,其余的我赞同。师:好,请坐。刚才几位同学的思考结果充分说明他们肯动脑筋,他们所填的和黄老师所想的几乎一致,请看屏幕。(屏幕上所显示的果真与学生的一模一样)生:(生鼓掌)师:杜牧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阿房宫赋,而黄老师只用了百字左右来概写,你们认为哪个写得更好?生11:当然是杜牧写得更好!因为他对一个内容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的,而老师写的单一了点。师:说的很好!虽然这是我的原创,(生鼓掌)谢谢你们的鼓励,但文采等远不及原文,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对一个内容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这就是“赋”,所谓赋就是《文心雕龙》里所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师:下面老师配乐朗诵全文,请大家注意我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是否读出了文言的味道。(师深情朗读)生:(生全神贯注听,师读完,生一起鼓掌,听课老师亦鼓掌。)师:谢谢大家的掌声!(同时鞠了一躬)下面请几个同学各选择一个片段来朗读一下。生12:(一女生朗读最后一段)师:嗯,不错。谁再来?生13:(一男生朗读第三段)师:有谁来读第二段?生:(没人举手)师:这一段不容易读好。(师指出这段中的六个“也”字意义、用法均不相同,一定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师:刚才我们说到“体物写志”,“体”就是表现的意思,那“志”的意思是生:思想。(生齐答)师:对。那么这篇文中哪几个关键词能体现作者的思想?生14:鉴,哀,后人。师:对,从身份的角度看这三个词的对象都是指生:君王、统治者。(生齐答)师:很好!黄老师据此写了一点读后感,这可又是我的原创哟,黄老师还不错吧。(大屏幕显示):贯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先请大家齐读一遍。生:(生齐读)师:你们觉得把我原创的这段文字取代原文“嗟乎”段,可以吗?哪一个更好?请再读这段文字。生:默读,思考师:好,下课时间到了,布置一个小作业:请用三个字概括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时间关系,下课了。后来黄老师所做报告里谈到了这个问题的参考答案,分别是“奢”、“亡”、“鉴”)评述:本节课是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于2010年12月19日在昆明市第三中学举办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暨魅力语文·魅力课堂”所执教的一堂展示课,现就本堂课作简要评述。一、精选教学切入口。黄老师从“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一词怎么解释作为这节课的切入口,实在是有其独特的见解。对于文言文的一般教法,或从重要字词教学入手,或始于内容分析,而黄老师却另辟蹊径,他把“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中的“气候”一词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切入口。由于“气候”一词的古今异义,更由于“气候”一词涉及到文章的内容、技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情节结构乃至语言文字的全方位理解,进行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避免了肢解作品的弊端。二、充分调动全方位的语文因素。既然是文以载道,我们当然应当以“文”明“道”,那种贴标签,或是不着边际的架空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请看黄老师的示范,他抓住“气候”一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大量的细节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切地认识到:“气候”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天气、气象,而是不同人在宫中的不同感受,进而明白“王子皇孙”指的是宫女。黄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感受“赋”的特征,在学生大量的读和老师的配乐朗诵下,他将原文压缩后,空下一些关键词,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宫中之女可谓   矣,4 宫中之宝可谓   矣,其费可谓   矣,其奢可谓   矣。其亡亦可谓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作为语文老师都非常清楚,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所填的内容与黄老师所想的是否一致,是次要的;有意义的是,学生根据课文填空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过程,就是激活学生文本阅读的过程。学生在同一个方框中填的词语常常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有的是对与否的差异,有的则是同一种理解的不同表达。学生填空后,黄老师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关键词的句子,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一个词,而课文用了一组句子,这是什么表现手法?又有什么表现效果?这就是说老师的阅读生成激活了整个教学环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黄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又原创了一个读后感:贯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两个板块内容的原创,我们自然不难理解:正是“有了教师鲜活的阅读生成,才有了鲜活的阅读教学;没有教师的阅读发现和阅读生成,就没有和谐共生的教学情景。”而这恰好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者:黄厚江点评者:褚树荣教学理念:文言文应该教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教学目标解释:高中进新课改以后,课程理念、教材编制和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变化。作为一线老师,很现实的问题是面对新教材,我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从语文教学来看,不但语体文教学碰到这样的问题,古诗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迫切。教材内容多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怎么解决?背诵积累和鉴赏感悟孰轻孰重?落实基础和创新拓展怎样才能彼此兼顾?学生自学和教师串讲的关系如何处理?应该偏重于语言文字、文章体式等形式要素教学,还是注重民族传统、古代文化等内容要素的熏陶?文言文教学是学习古代汉语,还是传承经典?这些问题无论进入课改试验区与否,都可能是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教学重难点解释:应该说,古诗文教学,我们已经有相当悠久的教学传统,已经有行之有效的前人经验,但在新课改浪潮之中,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结构,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达成新的课程目标,又要我们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有所创新。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这一课例,恰是继承与创新的良好示范。教学过程的实录与随感:赏析与建议: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教学文言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语文教学改革呼声和行动一直没有停歇,但文言文教学这一块好像雷打不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还是文言文教学的“八字宪法”。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课程本体论和价值观问题。文言文是什么?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学生在文言文中应该学点什么?借新课程的东风,对这些问题是要好好琢磨一番了。我以为文言文决不仅仅是学习古汉语的语言材料。从文化史上看,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从文学史上看,是历久不衰的经典,从课程教学论上看,应该是“定篇”(王荣生观点)。对于这样的文本,对于当今的高中生,应该教些什么?黄厚江老师在长篇论文《文言文应该怎么教》中提出了四个层面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文学、文化。我以为可以归纳为文字、文章、文化。因为文学与文章、文化互有牵连,彼此交融。如果从这样一个认识来看黄厚江老师的课例,更可以看出示范的价值。4 把一篇课文看作是文字、文章、文化的载体,那么,执教者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非常难得地看到,在这堂课里,这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都兼顾到了,但不是拼盘,而是水乳交融地整合在一起。譬如在分小组梳理层次时,也带起了鉴赏和品味;譬如即使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仍然是结合“后人”的词义理解来进行的。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还是把它们分解列举。文字层面的内容,通过解决预习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来落实。这样,难字难句就在师生互答中解决掉了。文章层面的,涉及到内容和形式,内容的理解找到一个很巧妙的抓手:自撰的一段缩写发挥了很多很好的作用。既是对整篇课文内容的提要,又是分组深入理解各部分内容的导向,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靠这一段缩写统整在一起。形式的鉴赏涉及到赋体文章的铺陈:反复、排比、比喻、夸张等一系列言语修辞,主要用配乐朗诵来体会。文化层面的,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杜牧写作意图,一个是执教者的阅读收获。其实对任何一桩历史人事,我们都是从当代的立场上去观照的。杜牧站在监察御史的立场上,针对唐敬宗的大兴土木,作《阿房宫赋》以砭时弊,宝历年间就是“今”。正像黄老师所说,今天,我们不会去作“监察御史”,也没有人去作唐敬宗,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奢”必导致“亡”,要以“亡”为“鉴”。习惯于教翻译的老师,可以从中看到执教者如何从文体特征出发决定教学内容,如何从章法鉴赏到文化承传上拓宽课程资源,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增加深度和容量的。在鉴赏和感悟的幌子下,抛开语言文字的习得,架空分析的老师,也可以从课例中看到执教者是如何重视字句的落实,疑难的辨析等文言积累的。当我们明白了教什么以后,剩下的就是怎么教的问题了。看得出黄老师是把一堂课当作一篇文章那样在精心营构的。整堂课有四个大的教学环节:一、通过师生问答形式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重点字句;二、通过缩写、填空、分组查找理解相关句子来感知内容、梳理层次;三、通过教师诵读、学生试读来感受赋体文章的特点,体会“天下第一赋”的语言魅力;四、通过我与杜牧比文章,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写作的意图以及新的启示。四个环节如何过渡,如何分配时间都是胸中有谱的。每一个环节的教学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抓手来突破,也都是各有不同。第一环节的问答,虽然传统,但非常注意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自信心的激励和自尊心的尊重;第二环节通过一段缩写,真是别开生面。围绕这段缩写,有了整体感知,有了思路梳理,有了主旨概括,有了老师示范,有了学生分工。第三环节诵读法,也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文言文要重视读,文赋更要以声求义,以声传情,以声品味。第四环节的所谓“狗尾续貂”其实是一箭双雕的妙招:即让学生认识到杜牧文章的妙处,又把学生的古文学习带到一个新的境界——古文可以新读,而且应该新读的。这四个中心环节又由好多小的对话环节构成,如果我们仔细琢磨,每一次语言来回,都有值得效法和深思的地方。种种细微之处,我们在上文评点时已有涉及。当然,对于赋体文章的鉴赏,是否还可以更加“文化”一点?譬如谈及铺陈的作用,我以为本文的铺陈不仅仅是文势的制造,其实是为了更加沉痛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感喟和深沉思考,对于王朝现实的一种反复忧叹。这也正是赋的应有之义——“体物写志者也”。对于《阿房宫赋》,否能放在杜牧的咏史的“主旋律”上观照:他的许多咏史诗,如我们熟悉的《过华清宫绝句》、《泊秦淮》都体现了他的这种忧思。如果我们再花一点点时间,把杜牧放在传统士人的价值观平台上观照,学生就会意识到,《阿房宫赋》所表现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正是古代知识分子经世济民的优秀文化品格啊。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