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房宫赋》看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人们在求知识、学技能的时候,设法找到一条捷径,同时锻炼逆向思维的能力,以期快节奏、高效率地达到目的。笔者试图通过一篇古文的学习,启发和引导读者也去尝试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学知识、练技能。 [关键词]《阿房宫赋》;思维;探究;学习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伴随着时代的列车跨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是被人们称作全面信息化的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也随之进入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大变革时期,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去适应这个时代。因而,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使得人人都去拼命地学习,学知识、学技能,学习怎样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怎样适应社会。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这种背景下快节奏、高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有效办法。 《阿房宫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篇经典古文。中学课本选学它,是因为它是那样的大气、精美,读来琅琅上口。这篇文赋,之所以能长期流传,主要还是决定于它高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杜牧主张,文章应该“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也就是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并用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思想内容。一般而言,这篇古文的学习,都是让读者知晓阿房宫宫殿的宏伟壮丽、秦王朝的荒淫奢侈,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而这里,笔者想从另一个角度去启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一、秦始皇的帝王霸气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13岁即王位,22岁亲理朝政,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他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建立秦王朝后,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废除封分制,建立郡县制。度同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车同轨、道同距(定车辆统一行制)、行同伦(建立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书同文(统一文字),修筑长城;南征南越,北征匈奴,扩大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成就了人生大业的秦始皇,还是以他那别有的霸气,努力实现着他心中的理想,首当其冲的便是建设豪华宫殿。阿房宫就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一处巨大宫殿建筑群,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杜牧的《阿房宫赋》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形象地反映了阿房宫的建筑规模之大、风格之奇、人物之繁、歌舞之盛,我们从始皇帝的大手笔阿房宫足以看到他建立王朝过程的势不可挡,那种当仁不让、踏平天下的勇气和信心,这便是我们从本文所看到的秦始皇的霸气。“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四个三字句如泰山拔地、突兀峥嵘、铿锵有力、斩钉截铁,具有力敌千钧、涵盖全文的气势。只一个“毕”字,一个“一”字,就把秦帝国的强盛、秦帝王的霸气展露殆尽。秦帝国统一天下及其统一天下以后的气概,从事实来说,在秦王身上表现的是一种真实,当然,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表现得有点夸张,这也符合文学的特征。紧承上文,展开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图画,放笔渲染烘托,在极其阔大、极其突兀的背景上飞速旋转,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广阔而具体:从“覆压三百余里”,到“流入宫墙”一段画其外貌,三百余里以见其长;隔离天日,以显其大。背倚骊山,连绵逶迤,直达咸阳;面对大河,二川奔流,直入宫墙。是山,则起伏不断;是水,则滔滔不绝。杜牧笔墨不多,却把阿房宫的形势、规模、气魄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了出来。这是杜牧的手笔,更是始皇帝的大手笔。以下10句写了阿房宫的内景:从“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到“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写楼阁之密、宫室之美。这里,廊腰缦回突出曲线美;钩心斗角显出结构美。而“盘盘焉,囷囷焉”,是概描各式各样的楼阁形状,或盘结旋绕,或屈曲簇涌,像蜂房那样深邃,如漩涡那样迂回。以下六句排列巧妙,比喻新颖,音调铿锵,就像泉水一样淙淙作响。两句状写一个景物:第一个两句写实景,但其中也有比喻,第二个两句全然用比喻写,最后一个两句以感叹抒情的意味对前四句作小结。再往下,“阁台暖响,春光融融”,诗情画意、音乐之美一齐涌出,令人心胸开阔,精神爽快。这些都是杜牧的创作,更是始皇帝的创造。在现实中,秦始皇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历史(哪怕阿房宫后来半途而废),用他的自信、用他的理想抒写了中国历史一段惊天动地的凯歌,让后来人牢牢记住了他,这便是极具个性的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 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阿房宫赋》中,杜牧极尽比喻、夸张之能事,极力鋪写了阿房宫规模之大、歌舞之盛、人物之多,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后,宫廷生活的奢侈、骄淫。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应该想到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悲惨现实。原作最后只“戍卒叫”一笔带过,其实,我们认为的用意是很明显的。作品的第二自然段两个方面的描写是在暗示我们,宫廷深处的宫女多而不幸、珍宝多而不惜其实就是秦王朝的统治者们以牺牲百万百姓的幸福甚至生命来换取他们的一时的欢乐。写宫中美人盛况,连用了四个“喻”:“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生动地表现了居住在阿房宫中的六国美人之多,从而道尽了秦国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写秦朝的穷奢极侈,一连用了六个“比”:“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膊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极度的夸张,有利地揭露了秦始皇掠夺天下财富的贪婪。秦王朝短暂的15年寿命,在这个王朝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写好了,虽然,嬴政想让他们的江山世世代代永远传下去。我们知道,阿房宫的建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甚至达到了倾全国之力。当时,还在另一面修建骊山陵,修筑长城等,动用如此大规模的劳役,那是史无前例的。广大人民群众长期的做苦力,生活极其的艰难,很多人因此病饿,最终不能逃脱死亡的命运。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当时劳役繁重的真实写照。秦王朝的统治者们为了享尽荣华富贵,让数以万计的群众冒着生命的危险来为他们修建一座诺大的宫殿建筑群,整个的一个天上地下,再苦再累的老百姓实在是无法忍受下去了,他们除了起义,别无选择。 从表面看,写秦朝统治者的种种罪行,其实,我们在阅读时,理应想到人民的苦难,就像看到阿房宫的宏大时,想到的是秦始皇的一身霸气一样,这就是笔者对《阿房宫赋》的别样的理解。也许这种理解能很好的启发诸位读者在学习时,寻找另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也是很好的探究性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