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阿房宫赋》学案(鲁人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43《阿房宫赋》学案(鲁人版必修4)

ID:1147728

大小:3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4·3《阿房宫赋》学案(鲁人版必修4)一.积累运用(24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蜀山兀(w) 辘辘(lùlù)远听  鼎铛(dāng)玉石B.囷囷(qūnqūn)焉尽态极妍(yàn) 架梁之椽(yuān)C.阿(ē)房宫  剽(piāo)掠其人  金块珠砾(lì)D.锱铢(zhīzhū) 妃嫔媵嫱(yǐngqiāng)逦迤(líyí)【答案】C(A铛—chēng;C椽—chun;D锱—zī)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答案】D(A统一/假如有一天。B喜欢/吝惜。C秦国/灭族。D都是夺取,获取之意。)3.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灭六国者,六国也灭:使动用法,使……消灭B.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从北、向西,名词作状语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镜,可以引申为借鉴,名词的意动用法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石、块、砾:当作铛、当作石、当作块、当作砾,名词活用作动词。【答案】A(灭:消灭。没有活用。)4.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骊山北构而西折谁得而族灭也【答案】B(A……的样子/语气助词,可以不译。C众叛亲离的统治者/语气助词。D表并列/表顺承。B都是介词,比。)5.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②⑤⑦B.③⑤⑥⑧C.①④⑥⑧D.②③④⑦【答案】B(①钩心斗角——钩心指建筑物攒聚,斗角指檐牙相对/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②气候——雨雪阴晴/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④经营——积蓄的东西/运营,从事营利性的工作。⑦可怜——可惜/值得同情。)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雷霆乍惊,宫车过也D.多于南亩之农夫 【答案】C(C为判断句,其它为介宾短语后置。)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答案】C(《阿房宫赋》是文赋。)8.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3分)(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戍卒叫,函谷举。,。(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5)一骑红尘妃子笑,。【答案】(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无人知是荔枝来二、阅读鉴赏(24分)(一)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过骊山作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1)请分别从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对秦始皇是什么态度?请简要分析。【答案】(1)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诗人对秦始皇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 复庵记清·顾炎武旧中涓①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土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②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太华之山,悬崖之颠,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③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注:①旧:指明朝。中涓:内侍太监,主持宫中清洁扫除。②东宫:太子所居之宫,这里指太子。③雷首之山:雷首山,在山西永济县南。此山西起雷首山,东至吴坂,绵亘数百里。随地而异名,有中条山、历山、首阳山等称。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名:命名,取名B.有松可荫,有地可蔬荫:遮荫C.既反国而隐焉反:反叛D.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去:距离【答案】C(反:通假字,通“返”。)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崇祯十七年夏以创是庵而居之B.乃东宫不知所之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拘于时,学于余D.介子推之从晋公子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答案】D(A在;因此。B表转折,可译文“但是”;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C在;受,被动的标志。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范养民思念故国,复明灭清思想的一组是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②幼而读书,好《楚辞》③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④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⑤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⑥作此记,留之山中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答案】B(①为自己的屋子取名“复庵”,以明其志。③这是忠君报国的具体行动。⑤写范养民对伯夷、叔齐的仰慕,象征他的复明之志。②写范养民自幼好读书。④ 写外人帮助范养民建庵。⑥写作者写这篇文章留在了山中。)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养民从北京徒步入华山当了道士,过了若干年才在华山盖了房子,并给自己的房子命名为“复庵”,这正是他匡复故明之志不灭的见证。B.复庵所处的自然环境是优美的,可以自给自足,也不受地方官吏的约束,摆脱了清廷的剥削。C.在复庵开门远望,就可见苍青的雷首山,向东,就是汾河的一个转折处,这里依山傍水,所以范养民将房子建在这里。D.文章最后作者劝告大家不要忘记范君的志向,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记复庵,而是为了颂扬复庵主人的爱国精神,而是为了激励后人。【答案】C(将房子建在这里是因为此处有伯夷、叔齐、介子推等爱国之人,范养民以此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心,复明之志。)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2)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3)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答案】(1)华山下面的社会贤士大夫,大多和他有交往;华山周围的人都信任他,尊敬他。(2)不向官府纳税,不列入寺庙的财产登记簿上。(3)这又是范先生有此心而不得实现的。参考译文:前朝太监范养民,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徙步到华山当道士。几年之后,才得以在西峰的左边盖了一所房子,取名叫“复庵”。华山下面的社会贤士大夫,大多和他有交往;华山周围的人都信任他,尊敬他。可是范先生本来并非道士之流的人。(他)自幼读书,爱好《楚辞》;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经书史书涉猎得也很多。在宫中担任太子的伴读。当李自成扶持太子和另外两个王子离开北京,范先生料到他一定要向西逃,于是抛弃自己的家跑到关中,打算尽自己的职责。但是太子下落不明,范先生就当了道士。华山悬崖顶上,有松树可以遮荫,有地可以种菜,有山泉可以取水,不向官府纳税,不列入寺庙的财产登记簿上。华山下面的居民有人资助他材料,因此建造了这个住所来居住。(这所住宅)有房三间,面朝东,可以看见太阳升起。我曾经在复庵住过一夜。开门远望,(只见)黄河的东边,苍青的雷首山拔地而起,(那就是)伯夷、叔齐采薇充饥而饿死的地方,(那些山峦)好象拱手站在那儿,(伯夷、叔齐的事)本来就是范先生所仰慕并仿郊的行为。从这儿向东,是汾河的一个曲折处,绵山在云烟中若隐若现,好象看见当年介子推追随晋公子出逃,公子归国之后,介子推却隐居在这里。这又是范先生有此心而不得实现的。从这儿再向东,太行山和碣石山之间,是明故都北京和明皇陵所在的地方,离那儿非常遥远,尽力远望也望不见了,(只有)彼此垂泪!我写了这篇记,留在山中。以后登此山的先生们,不要忘记范先生的志向啊!三、表达交流(9分)15.赋具有“铺陈事物,讲究文采”的特点,我们在翻译赋时也要注意体现这个特点。请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句式的整齐,语气的贯通和修辞的运用。(3分)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答案】明亮的星光闪烁,那是打开了梳妆镜;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那是早晨起来梳理鬟鬓;渭水涨起了油腻,那是洗完脸倒掉的胭脂水;烟雾升腾,那是在烧椒兰熏香;雷霆忽然震响,那是宫车过去了;辘辘车声越听越远,杳然无声,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16.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句子,并在最后补写一句总结性的句子。(3分)西方有一句谚语: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答案】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衅的眼光;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外界眼光。17.一位美国老太太来黄山旅游,她被黄山绝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在登山途中,一不小心,老太太的裤子被树枝划破了。老太太游兴大减,不肯再往前走。这时,导游小姐跑过来对老太太说了一句话,老太太顿时满脸高兴,又兴味盎然地向上攀登了。(3分)假如你就是那位导游小姐,你会怎样说?【答案】黄山对您真有感情,连山上的树木都想拉住您,不肯让您离开。四.写作训练(4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也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是啊,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怎么会少了英雄!“乱世出英雄”,中国漫长的历史河流里,乱世有多少?英雄有多少?谁是真正的英雄呢?面对英雄,你又有何感想呢?请以“崇拜英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崇拜英雄  “世界上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却不知崇仰、爱戴的国家是毫无希望的奴隶之邦。”正如瞿秋白所言,英雄就是顶天立地的勇士,无论是面对艰难险阻,还是背负责任道义,他总能以铮铮铁骨傲然屹立于世间。  纵观古今,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在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辉。岳飞忠贞不渝,虽壮志未酬身先死,却用时间诠释了英雄的含义;鲁迅无须挥舞权杖,却以旧世界逆子贰臣的身份引领和感召了大批有志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上苦苦探索;但丁胸怀坦荡,一生颠沛漂泊,最后客死异乡,却凭借《神曲》的魔力为自己、为人类书写了绚烂的一笔……  这些风云人物都曾受到过挫折,都曾艰难地跋涉,但可贵的是他们因心灵的崇高而伟大,凭其内心的坚韧与执著,气宇轩昂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英雄,这个时代亦不可能造就每个人光辉的一生,即便如此,我们仍可以用一颗平凡的心向不平凡靠近。  崇拜英雄需要理智与平和,它不需要我们狂热的追捧。我们只能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英雄,汲取英雄身上的人格魅力,丰富我们的人生。20世纪30 年代在苏联爆发了大清洗运动,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大搞个人崇拜,以致一大批功勋卓著的革命家被囚禁或暗杀,被剥夺了领导权,给苏联社会各阶层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在人类社会正乘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更要遏制一些不良倾向,在潜移默化中锻造自己,升华自己,让英雄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崇拜英雄需要一颗不服输的心。大凡有志之士,没有不保持好胜的心态的。而且,崇拜英雄的态度要更加积极,这样才能显示一个不平凡的人物所体现出的英雄气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自幼好学上进,涉猎极广,习儒术,调丝竹,舞刀剑,他的自信、威严,甚至他的刚愎自用都使他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象征无上权威的帝王的标本,他的成才过程为后世订立了一个标准,树立了一个典范。  当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英雄范本,但真正的英雄是无国界的,都值得我们去尊崇,去追寻。英雄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代英雄的子孙,并照耀他们的未来,而崇拜英雄便是对英雄含义的最完美的诠释。【点评】本文用富于思辨、哲理的语言阐明了“崇拜英雄”的话题,是一曲新时代“崇拜”的“正气歌”,极具现实意义。行文上,先提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这一问题,接着用事例诠释了英雄的真正含义,然后进一步明确“崇拜英雄”的正确行为,即不需要狂热地追捧、要有一颗不服输的心,结尾处用“崇拜英雄”的意义作结。  纵观全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进式的结构使论证更加严谨,论点更有说服力,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