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巩固练习班级姓名一、双基历实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缦(màn)立逦迤(yǐ)蜀山兀(wù)辇(niǎn)车B.妃嫔(pín)鼎铛(dàng)囷囷(jūn)剽(piāo)C.鬟(huán)呕哑(yā)锱(zī)铢在庾(yù)D.椽(chuán)头不霁(qí)珠砾(lì)横槛(jiàn)2.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复压缦立勾心斗角高低幂迷B.不暇鉴借春光溶溶明星荧荧C.纷奢锱铢杳无音信直栏横槛D.帛褛骄固雷霆乍惊尽态极言3.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六王毕(完了)蜀山兀(山秃)日益骄固(顽固)B.雷霆乍惊(突然)函谷举(攻破)横槛(栏杆)C.纷奢(奢侈)锱铢(极言细微)呕哑(乐声嘈杂)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5.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多于九土之城郭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7.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戍卒叫,函谷举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8.下列句式与“何为其然也”相同的一项是()A.秦人不暇自哀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C.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9.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鼎铛玉石骊山北构而西折10.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B.以古非今者族C.云气不待族而雨D.万物百族11.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折,一直延伸到首都咸阳。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廊像绸带一样蜿蜒曲折,屋檐尽可能地向高处伸展。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各种房屋都按它们所处的地形特点构造,如钩如角。D.复道行空,未霁何虹——通道横伸在半空之中,天没放晴哪里来的彩虹?12.“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二.阅读阅读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4.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15.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16.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后人之后人,更后的人。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D.①④相同,都是指当时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17.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三、句子翻译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半角。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不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