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案

ID:1147794

大小:10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阿房宫赋》候课请积极阅读——《作文导学练》走进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朝万年人(今西安),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赋、辞,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一、【课前预习】1、识记字音囷囷焉()妃嫔()霁()颜辇()车横槛()大笔如椽()   鼎铛()矗()立媵嫱()珠砾()锱铢必较()粟()米   不辨妍媸()逦迤()呕哑()缦()立二、【自主学习】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2、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三、【合作探究】1、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在写法上的异同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翻译句子: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合作探究】1、具体来看,阿房宫有那些特点?(楼阁多、构造奇、布局巧、桥道美观) 2、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三、补充解释:  1  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  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  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  为秦宫人   为:成为。  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6  雷霆乍惊    乍:突然。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  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四、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 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 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 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 独到见解。  (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 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 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 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 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练习1.对文段中加线的词或短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非秦:不是秦国。 ②族秦:使秦成为民族。 ③使:让。 ④爱其人:爱戴人民。 ⑤拒秦:抗拒秦国。 ⑥复:也,同样。 ⑦递:传。 ⑧不暇:没有空闲。 ⑨鉴之:以之为警戒。 ⑩胜之:战胜秦国。 ⑾弱于秦:比秦弱。 ⑿故事:事情。 A.①③⑦⑧⑿ B.①⑤⑥⑦⑾  C.②④⑨⑩⑾ D.②③⑤⑦⑿  2.对文中三个\'以\'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一个是连词,后两个是介词。 B.前两个是介词,后-个是连词。 C.前两个是连词,后一个是介词。 D.前一个是介词,后两个是连词。  3.对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项是 ①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A.从而使得后来的人又哀叹他自己(重蹈覆辙)的命运。 B.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覆辙)的命运。 C.也会使后来的人再哀叹他自己(重蹈覆辙)的命运。 D.从而使得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覆辙)的命运。 ②是又在六国下矣。( ) A.是又处在六国的下面了。 B.这就更处在六国的下面了。 C.这就更比不上六国了。 D.是又比不上六国了。  4.对两文段中\'天下\'一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 A.①②均指秦朝的天下。 D.①② 均指六国的天下。 C.①指六国的天下,②指宋朝的天下。 D.①指秦朝的天下,②指宋朝的天下。  5.第一段末用了四个\'后人\',对它们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A.①②均指秦以后的人,③④均指秦后人的后人。 B.①④指秦以后的人,②③指秦后人的后人。 C.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③指秦后人的后人。 D.①③④指秦以后的人,②指秦后人的后人。  6.两段文字分别是两篇借古讽时文章的结尾,其中均揭示了作者为文的主旨和目的。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总结秦覆亡的教训,劝诫当朝国君爱民兴国。 B.两文均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当朝国君不可贿赂求安,应富国强兵。 C.前者总结秦、六国的覆亡教训,劝诫唐朝统治者爱民,后者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宋朝统治者不贿赂。 D.前者总结六国覆亡的教训,劝诫宋朝统治者爱民,后者总结秦朝覆亡的教训,劝诫唐朝统治者不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练习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7.选出词句解说不当的一项(  ) A.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运用夸张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C.“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宝之意,“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练习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廊腰缦回()③高低冥迷()④春光融融()9.翻译文中画线句。(12分)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答: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答: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答: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答:10.最后一句实际上在写什么?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答11.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3分)答: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题(共29分)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6分)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管弦呕哑 ()③戍卒叫,函谷举()④秦人不暇自哀 ()⑤族秦者秦也()⑥使六国各爱其人()13.翻译文中画线句。(12分,每句3分)①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答: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答: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答: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答:14.第一段文字重点写什么?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答:15.第二段文字的中心观点句是哪一句?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答:16.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答:17.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所指是否一致?请作具体说明。(3分)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