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语文专题三历史的回声文本9阿房宫赋学案苏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3.认识赋的特点和手法,掌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1.字音辨识(1)骊山( ) (2)囷囷焉( )(3)在庾之粟粒( )(4)摽掠( )(5)锱铢( )(6)妃嫔媵嫱( )(7)呕哑( )(8)逦迤( )(9)鼎铛玉石( )(10)参差( )(11)直栏横槛( )(12)不霁何虹( )答案 (1)Lí (2)qūn (3)yǔsù (4)piāo (5)zīzhū(6)pínyìnɡqiánɡ (7)ōuyā (8)lǐyǐ (9)chēnɡ(10)cēncī (11)jiàn (12)jì2.词语解释(1)蜀山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覆压三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钩心斗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矗不知乎几千万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尽态极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而望幸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摽掠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弃掷逦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而上平,指伐尽蜀山的树木。(2)掩盖。(3)回环萦绕的样子,形容游廊曲折。(4)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5)高耸。(6)美丽。(7)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8)摽,攻击。掠,掠夺。(9)连续不断。文中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10)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形容极为细微。(11)传递,文中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3.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多指行走。(2)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多指下降,衰败。(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比喻动向或情势;比喻结果或成就。(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指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5)可怜焦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答案 (1)趋。(2)座,所。(3)天气。(4)指金玉珠宝等物。(5)可惜。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用作动词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名词作状语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a.出现虹 b.一炬,放火;焦土,化为焦土 ②乘辇车 ③以……为鉴 (2)都指金玉珠宝等物 (3)取尽5.虚词辨析(1)为(2)焉(3)之(4)而答案 (1)动词,成为/动词,做,当/介词,给,替/介词,因为 (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语气词,不译/兼词,于何,在哪里 (3)助词,相当于“的”/指示代词,这些/助词,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某处,去某处 (4)表顺承,不译/表转折,却/表顺承,不译/表顺承,不译/表递进,而且6.翻译句子(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2)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跨越天空,不是雨过初晴,哪里来的彩虹?
(3)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7.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②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⑤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课外名句——杜牧的名句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③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一、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他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在诗坛独树一帜。其诗歌语言清丽而又风味清新,风格激荡雄浑而又情致婉约;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著有《樊川文集》。二、背景展示“宝历(唐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写《阿房宫赋》,规劝当政者要以史为鉴。
三、文学常识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作“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作“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作“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文白对译
《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古来之赋,此为第一”。“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它不仅有严谨巧妙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这优美的语言中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之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1)本文第一、二段运用铺陈手法从三个方面写了阿房宫,请结合内容概述,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出相应的四字词语。(2)本文第三、四段为议论性段落,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秦亡的教训,请根据内容概括,在图中④⑤处填写秦国灭亡的两个教训。答案 ①建筑之奇 ②美女之多 ③珍藏之富 ④摽掠浪费 ⑤不爱人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的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的美女之多,三是写阿房宫的珍宝之富。(2)作用:文章前面所进行的描绘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坚实的基础。文章极尽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旨在说明秦统治者已奢侈腐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了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2.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那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的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的衰亡为铺垫。六国为何会灭亡?赋中说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的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了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若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至于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2)开头十二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3.结合赋的特点,探究《阿房宫赋》的写作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想象、比喻、夸张的使用。杜牧根据有关资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是驰骋瑰丽的想象。比喻、夸张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2)骈句散行,错落有致。如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了修建阿房宫的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再用“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等四字句描写规模。第一段将骈散结合得非常好。(3)描写、议论与铺排结合。文章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法。如第三段对秦人奢侈的议论,一口气用了六个排比句。
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而在写到阿房宫被焚时,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对于“可怜”一词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值得怜悯”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可惜”的意思,你认为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观点一)“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怜悯的是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观点二)“可怜”是“可惜”的意思。作者用这两个字,写出了自己的不安与忧愤。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作者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料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担忧吗?铺 陈《阿房宫赋》中的前半部分,由外到内,由建筑到人物,运用铺陈的手法,大笔墨地描写了秦始皇的荒淫生活。首先,作者先描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长虹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字字句句,无一不表现了阿房宫的宏伟气势。这是写“外”,主要描写楼台建筑,如此的建筑之内,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接着,文章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第二个层次,描写阿房宫内的人物活动。“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如此奢华的生活,除了皇宫内的妃嫔媵嫱,又有何人能够享受得起呢?然而,这些人也有自己的痛苦,她们“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秦始皇时期奢靡、腐朽的宫廷生活。技巧点拨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方法。1.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句或诗节,散布在整篇作品中。2.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某一个主题。
3.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纵向性。4.并列式的铺陈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个段落从各个不同的方位、方面进行描绘的方法,使描绘的对象具有横向性。迁移运用请运用铺陈的手法写一段精彩文字。不少于3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运用示例 汉朝刘向在《说苑·政理》中说道:“治国之道,爱民而已。”《荀子·哀公》中也提及,百姓如水,统治者如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离娄上》也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爱护百姓,争取百姓的支持。否则,就会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的一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让我们谨记杜牧给后世留下的箴言:“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课外素材表率效应表率效应指领导以身作则,下属就会自觉地追随。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为员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追随者的培养,要从领导者自身做起,凡事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你这样做了,你的追随者群体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春秋时期,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词,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要求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就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这样的事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选材感言 李离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绝对值得提倡和表扬。要想在下属当中树立威信,做好表率是很重要的。领导者首先要管好自己,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身先士卒,这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才能赢得下属的尊敬。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要从自己开始,从百姓开始,从爱民开始。晚晴赋 并序杜 牧秋日晚晴,樊川子目于郊园,见大者小者,有状类者,故书赋云: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绕园而细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阁青横,远来照水。如高堂之上,见罗幕兮,垂乎镜里。木势党伍兮,行者如迎,偃者如醉,高者如达,低者如跂。松数十株,切切交风,如冠剑大臣,国有急难,庭立而议。竹林外裹兮,十万丈夫,甲刃,密阵而环侍。岂负军令之不敢嚣兮,何意气之严毅。复引舟于深湾,忽八九之红芰,姹然如妇,敛然如女,堕蕊黦颜,似见放弃。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杂花参差于岸侧兮,绛绿黄紫,格顽色贱兮,或妾或婢。间草甚多,丛者束兮,靡者杳兮,仰风猎日,如立如笑兮,千千万万之状容兮,不可得而状也。若予者则为何如?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读后启悟 这篇赋分两大部分,前面一大部分是全赋的重点所在,这部分又分为两段,第一段写秋日雨后的郊园的晚晴之景,主要写了郊园的清空紫阁、树木竹林,第二段写晚晴后引舟于深湾所见,有红芰白鹭,有杂花闲草。这一部分写得绚烂多姿,美好可爱。第二大部分,笔锋一转,却用冷色调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和愿望:希望倒冠落佩,辞官归隐,与世阔疏。这与上面的写景,初看似乎毫无干系,细细想来,实际恰恰是对上文写景的深化。故园的景物太美好迷人了,太让人留恋而不忍离去,使人愿整日与之为伴,使人愿辞官弃禄来这里隐居。《论语》经典名句赏读1.[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应该怎么办?”孔子说:“你对百姓庄重,百姓对政令就会严肃认真;你对父母孝顺,对幼小慈爱,百姓就会对你尽心竭力;选用优秀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努力。”[赏析]本章内容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也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肃、孝顺慈爱,老百姓就会对当政者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2.[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赏析]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一,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3.[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赏析]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一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4.[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赏析]本章中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的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沿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用之如泥沙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多于市人之言语 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⑦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④⑦D.①⑤⑥⑧答案 D解析 ①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⑤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⑥气候:古义,天气;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比喻动向或情势,比喻结果或成就。⑧经营: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或指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C.D.答案 D解析 D项都是代词,他们自己的。A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可不译/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可是。C项介词,用、凭、依靠,后面省略了代词“之”/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3.对下列句式类型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B.秦人不暇自哀(定语后置句)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省略句)答案 B解析 B项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秦人不暇哀自”。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陈涉、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2)假使六国统治者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假使秦国统治者也能爱护六国的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3)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而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更后代的人又哀叹后代人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描写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秦被灭亡,阿房宫被焚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房宫赋》中写六国衰亡、秦朝覆灭的罪魁祸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2)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 秦也 非天下也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离开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回:回环萦绕的样子C.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落:座,所D.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雨后或雪后转晴答案 A解析 走:趋。7.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六王毕,四海一B.骊山北构而西折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D.高低冥迷,不知东西答案 D解析 D项没有词类活用现象。A项“一”为数词用作动词。B项“北”“西”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龙”为名词用作动词。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房宫毁于“楚人一炬”,其形制,见诸史书记载也很少;作为文学作品的《阿房宫赋》,在这一段文字中,根据有限的资料,描绘出了一幅既完整又细致的雄伟壮丽的“阿房宫建筑群落图”,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B.开头四句话,12个字,既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材量,为下文的展开做了铺垫。C.作者描绘了阿房宫的全景和本体建筑,既写出了这个建筑群落的庞大、雄伟和壮观,又写出了它的精工细作、巧夺天工的设计和气派。D.段末写宫内歌舞的氛围,实际上是在极写秦始皇不惜劳民伤财建造阿房宫以满足自己耳目之娱的奢靡生活。答案 D
解析 本段的描述中心是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而D项的分析显然背离了这个中心,故分析有误。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注]!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选自《唐才子传·杜牧》,有删改)注 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答案 B解析 原文标点: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C.“侍郎”是汉代的官名,地位次于尚书。“进士”指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D.“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答案 D解析 “迁”一般指升官。“左迁”为贬官。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贤良方正科考试。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答案 B解析 “一起推荐了他”理解不正确,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主司侍郎为崔郾。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人,王佐才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识者以拟杜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2)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3)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参考译文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写文章。开始时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流落到了东都。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崔郾推荐说:“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才,我怎敢不尽力(为您)做点贡献啊!前几日偶尔见到十几个文士,一边扬起眉毛微笑,一边拍掌称快,共同阅读一卷文章,我看后,原来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吴武陵)趁机拿出文章朗诵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给他第一名!”崔郾说:“已经有别人了。”(吴武陵)说:“不行,就给第五名。还不行的话,就把赋还给我!”言辞面容很严肃。崔郾说:“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细节,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后来又把杜牧举荐到贤良方正科参加考试。沈传师上表请求让杜牧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迁为侍御史,多次升迁为左补阙,曾担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来升中书舍人。杜牧刚直有奇节,敢议论国家大事,指陈利弊特别中肯。死时五十岁,死前为自己撰写墓志铭,还焚烧了所写的许多文章。他诗情豪迈,语言率直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故称“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