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14课阿房宫赋同步检测粤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蜀山兀(wù) 辘辘远听(lùlù) 鼎铛玉石(dāng)B.囷囷焉(qūnqūn)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C.阿房宫(ē)摽掠其人(piāo)金块珠砾(lì)D.锱铢(zhīzhū)妃嫔媵嫱(yìngqiáng)逦迤(lǐyǐ)解析 A项“铛”读chēng;B项“椽”读chuán;D项“锱”读zī。答案 C2.选出对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3分)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曹军破,必北还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⑤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A.①④⑥/②③⑤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②⑥/③④⑤解析 ②⑤⑥都是宾语前置;①③④都是被动句。答案 C3.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六王毕,四海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 C项都是夺取、获取。A项前者为“统一”,后者和“旦”一起组成副词“一旦”;B项分别为“喜欢”“爱惜”;D项前者和“秦”一起意为“秦朝”,后者为“灭族”。答案 C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解析 ①“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②“气候”,古义指天气;④“经营”,名词,古义指保存的珍奇宝物;⑦古义指“可惜”。答案 C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1)六王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出。(2)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西东。______________,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答案 (1)四海一 蜀山兀 (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对下列两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解析 之:前者为代词,后者为助词“的”。而:前者为转折连词,后者为顺承连词。答案 B
7.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刘邦 ⑧焦土:被烧毁的阿房宫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解析 ①锱铢:极言细微的东西;④呕哑:象声词,管弦乐声,此形容声音杂乱;⑤独夫: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此指秦始皇。⑦楚人:文中指项羽。答案 B8.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分别指的是( )(3分)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当时的唐人;④指秦人。B.①②④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唐以后的人。C.①③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指唐以后的人。D.①④相同,都指唐人,②③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解析 ①②都是“哀之”的主语,因为“不鉴之”,又成了“后人”“哀”的对象,即④,故①②④相同,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唐以后的人。答案 B9.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解析 不是同情,而是可惜。答案 C1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秦朝统治者喜欢纷华奢侈,别人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啊。
(2)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用来抗拒秦国。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①,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②,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法。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奶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帝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时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李商隐《李贺小传》)【注】①通眉:两眉相距很近,几乎相连。②距驴:驴骡之类,这里指驴。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状长吉之奇甚尽 状:描绘。B.过亦不复省省:省察。C.天上差乐,不苦也差:缺少。D.长吉竟死竟:最终。解析 差:比较地。此题考查实词的使用。解题关键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进行恰当的判断。答案 C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B.C.D.
解析 A项“之”,都是结构助词;B项“若”,介词,译为“像”“如”“好像”;C项连词,表递进,译为“并且”;D项连词,前句表顺承,译为“那么”;后句,表转折,译为“却”。此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采用的是两两比较、分辨异同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命题会涉及到那些并不在《考试大纲》公布的18个虚词的范围之内,但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的虚词,如“若”等。答案 D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例句:恒从小奚奴,骑距驴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闻寡人之耳者 ⑥虽大风浪不能鸣也A.①③⑤ B.②⑤⑥C.②④⑥D.①④⑤解析 ②⑤⑥与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名词作状语;③名词作动词;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此题考查词类活用。判断词类是否活用,一定要根据句意,看这个词在此句中是否活用了,是哪一种活用。答案 B14.下列对文意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贺从不按题作诗,也不像其他人那样想方设法去迁就凑合题意。B.李贺的朋友王参元、杨敬之等常来窃取他的诗稿,还常排斥打击他。C.李贺生前为韩愈赏识,死后有杜牧为他的诗集作序,李商隐为他作传。D.末段集中抒发了作者对李贺之死的感慨,其中有惋惜有同情,有不平。解析 “窃取”之说不妥,“排摈毁斥”他的是“时人”而非指“王、杨辈”。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概括分析,实际上是对文意的正确理解。正确理解文意,需要对文中一些关键字词作出正确的理解。答案 B15.翻译下列句子。(9分)(1)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句中的“是”为指示代词,译为“这”;“已”,动词,译为“罢休”。(2)句中的“才”译为“有才华”;“才而奇者”,“有才并奇特的人”;“独”,“唯独”;“重”,“看重”;“反”,副词,“反而”。答案 (1)这孩子(写诗)要呕出一腔心血才罢休啊!(2)又难道有才的奇士,唯独玉帝看重他,而人间反而不看重吗?【参考译文】京城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非常详尽地描写李长吉的奇特之处,世人(争相)口传。(其实)嫁给王氏的李长吉的姐姐,谈起李长吉的事情更加详尽。李长吉身材细而瘦,两眉相距很近,几乎相连,长手指。能够苦心吟诵、迅速书写,最先被韩愈赏识。和他一起游学的人中,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人最为密切。他每次早晨出去与各位好友游玩,没有得到题目就写诗,也不像其他人那样想方设法去迁就凑合题意。总是让书童跟随,骑着驴子,背一个古朴残破的锦囊,遇到可以用的(东西),就记下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去,太夫人让奴婢拿来锦囊打开它,看见所记录的东西很多,就说:“这孩子(写诗)要呕出一腔心血才罢休啊!”点上灯,和大家一起吃饭时,长吉从奴婢那儿取来锦囊,研墨叠纸全部抄成,然后投入另外一个锦囊中。如果不是喝得大醉或吊丧之日,每天都这样做,过去了也就不再省察。他的朋友王参元、杨敬之等人常来探求写作的方法。李长吉往往单人独骑,往返于国都与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有所著述,随写随弃。李长吉将要死去的时候,忽然白天见到一个红衣人,驾着赤虬,拿着一个木片,上面的字像上古的篆书,或者说像霹雳石文,上面写着:“应该召请李长吉。”李长吉完全不能读,就突然走下床榻叩头说:“我的母亲年老并且多病,贺不愿离去。”红衣人笑着说:“玉皇大帝刚落成白玉楼,立即征召你为白玉楼作记。天上的差事比较快乐,一点也不苦。”李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见到了。不久,李长吉断了气。平常所住的房子的窗中,有浓浓的烟气往外冒,听到行车嘒管的声音。太夫人急忙制止其他人哭泣,等了大概烧熟五斗黍的时间,李长吉终于死了。啊!天苍苍而高远,莫非天上果真有玉帝吗?天宫里真有苑囿、宫室、观阁这些玩乐的地方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高远的天空,尊严的玉帝,也应该有文采超过当世的人,为何独独牵挂李长吉而使他不能长寿呢?唉!又莫非是世上所谓的才俊,不独地上少,即使是天上也不多吗?李长吉活了二十七岁,地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有才的奇士,唯独玉帝看重他,而人间反而不看重吗?又莫非世人的见识会超过玉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