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五单元【单元导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小楼昨夜又东风”,“亭院深深深几许”,“怒发冲冠,凭栏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漫步于古典诗词的艺术长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亭台楼阁,它们或面对巍巍群山,或俯视浩浩江湖,或融于园林之中,或踞于市井之上,是诗人观赏风景、探幽寻古的绝佳场所。面对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莺歌燕啭,风啸猿啼,登临者自是神与物游,思与境谐,流连忘返。再加之人世的沧桑、时代的风云,俯仰之际,自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怀古而伤今。本单元辑录了一组以“亭台楼阁”为意象的经典诗文,体裁多样,取材广泛,主题深刻,意蕴丰厚。《阿房宫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赋,作者运用铺叙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阿房宫”的宏伟精巧,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以此借古讽今,饱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忧虑,令人警醒;《黄州快哉亭记》以汪洋的文势、雄健的笔力,状物写景,抒发了作者“聊以自慰”的心意,同时也抒发了一种无奈的“旷达”和“淡泊”;《项脊轩志》借轩写入,借轩抒情,选取日常生活琐事,平淡朴素中流露出对先大母、先母和亡妻的一片思念之情,别具韵味;《登金陵凤凰台》旨在怀古伤今,对仗工整,气象壮丽;《八声甘州》虚实相间,重在抒发羁旅之愁及思归情绪;《水龙吟》则主要运用典故,借登临周览之际,一抒心头郁结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愤;《登快阁》蕴含归隐之念。本单元的学习,应立足于朗读、感悟,把握作品的意旨,进而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推敲、品味文本语言,领会不同文体散文的不同风格及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可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古代文学作品中“亭台楼阁”这一意象的具体解读。2.典故在诗词中的作用。十四阿房宫赋【相关知识精讲】一、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官终中书舍人。早年颇有抱负,主张削平藩镇,抗击吐蕃、回纥统治集团的侵扰,加强国防,以拯救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晚年渐趋保守消极。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二、写作背景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官赋》。”三、课文理解及思路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丰。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官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