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7分类编号::单位代码+:2016011061密级:学号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课例比较研究A“?”ComparativeStudyofEPangGonuingFThreeLanguageTeachersofBaiSuyun,HuanHouianandHuanYufengjggg作者姓名:姚双指导教师:赵宏梅教授实践指导教:聂虹中学高级专业名称: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学院年级:教育与体育学院2016级20186完成日期:年月渤海大学研究生学院
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课例比较研究【摘要】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作品都是千古传颂的文学经典,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能增加语言积累,还能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从中汲取养料,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可以看出其教学地位日益突出。但从实际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到文言文自身的特点、教师、学生等因素的影响,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鉴于此,选取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的《阿房宫赋》课例进行分析比较,以求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进行一种新的尝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别对《阿房宫赋》文本、语文特级教师和课例内容三方面进行介绍,并从课例中分析出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以及三位特级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共同追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启示,即高中文言文教学要结合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实现教学目标的确定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选取注重文言统一、教学方法的运用重视诵读体验等。同时,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言素养,转变文言文教学观念,实现并深化高中文言文教学价值,以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阿房宫赋》课例;比较研究;I
AComparativeStudyof“EPangGongFu”inThreeLanguageTeachersofBaiSuyun,HuangHoujiangandHuangYufengAbstractClassicalChineseworksselectedinhighschoolChinesetextbooksareliteraryclassicsthathavebeenlaudedthroughouttheages.Theyhavethecharacteristicsofbothqualityandbeauty.StudentscannotonlyincreaselanguageaccumulationthroughthestudyofclassicalChinese,butalsocandrawonthenourishmentandimprovethequalityoftheculture.WiththedeepeningofbasiccurriculumreformandtheincreasingproportionofclassicalChineseinteachingmaterials,itcanbeseenthattheteachingstatusisprominent.Butfromtheactualteachingsituation,becauseoftheinfluenceofclassicalChinesecharacteristics,teachers,studentsandotherfactors,thecurrentsituation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seniorhighschoolisnotoptimistic.Forthis,selecttheclassexamplesof“APangGongFu”toughedbythethreespecialteachersofBaiSuyun,HuangHoujiangandHuangYufengtoanalyzeandcompare,inordertomakeanewattemptonthestudy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seniorhighschool.Thisarticleadoptsliteratureandcomparativeresearchtointroducethetextof“APangGongFu”,ChinesespecialteachersandLessoncontent,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ofteaching,thedifferenceofthestudents'learningeffectsandthecommonPursuitofTeachingonclassicalChineseinhighschool.Onthisbasis,putforwardtheenlightenmentonboththetheoryandpracticeabouttheclassicalChineseteaching,namelycombiningtheguidanceofconstructivismandthetheoryof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torealizethattheteachinggoalofdeterminingfocusonabilitytraining,teachingcontentofselectionconsidertheunity,theteachingmethodofusing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Chinesereadingexperience,etc.Atthesametime,thehighschoolChineseteachersarerequiredtocontinuouslyimprovetheirownliteraryquality,changetheteachingconcept,realizeanddeepentheteachingvalue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soastoimprovetheefficiencyofsenior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KEYWORDS: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SeniorHighSchool;Teachingrecordof"EPangGongFu";ComparativeStudyII
目录引言........................................................................................................................................VI(一)选题依据................................................................................................................1(二)研究综述................................................................................................................11.课例研究..................................................................................................................22.语文课例研究..........................................................................................................23.语文课例比较研究..................................................................................................24.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35.《阿房宫赋》文本研究..........................................................................................3(三)研究意义................................................................................................................41.理论意义..................................................................................................................42.实践意义..................................................................................................................4(四)研究方法................................................................................................................51.文献研究法..............................................................................................................52.比较研究法..............................................................................................................5一、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课例比较研究的背景介绍.......................................6(一)文本介绍................................................................................................................61.《阿房宫赋》内容阐述..........................................................................................62.《阿房宫赋》在教材中的地位..............................................................................6(二)教师介绍................................................................................................................71.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简介..........................................................................................72.语文特级教师课堂研究的价值..............................................................................8(三)课例介绍................................................................................................................81.三位教师《阿房宫赋》课例相关内容介绍..........................................................82.三位教师《阿房宫赋》课堂的基本流程..............................................................93.选取三位教师《阿房宫赋》课例的原因............................................................10二、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课例的比较...............................................................11(一)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11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输出........................................................................................112.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落实........................................................................................12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3(二)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14III
1.白素云:鉴赏文本,提高审美能力....................................................................142.黄厚江:以文带言,提升语文素养....................................................................153.黄玉峰:解字说文,提高阅读能力....................................................................16(三)教学的共同追求.................................................................................................171.追求关注学生的文言文教学..............................................................................182.追求方法灵活的文言文教学..............................................................................183.追求能力提高的文言文教学..............................................................................19三、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课例比较研究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20(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理论方面的启示......................................................................201.建构主义理论与高中文言文教学........................................................................202.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高中文言文教学....................................................................21(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方面的启示......................................................................221.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重能力培养....................................................222.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讲究文言合一....................................................233.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运用要重视诵读体验....................................................24(三)高中文言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251.提高语文教师文言文素养....................................................................................252.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观念....................................................................................263.深化高中文言文教学价值....................................................................................27结语........................................................................................................................................30参考文献..................................................................................................................................31致谢..........................................................................................................................................3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4IV
Contents1Introduction......................................................................................................................VI1.1Topicselectionbasis.....................................................................................................11.2ResearchReview..........................................................................................................11.2.1LessonStudy......................................................................................................21.2.2ChineseLessonStudy........................................................................................21.2.3ComparativeStudyofChineseLesson..............................................................21.2.4ClassicalChineseTeachingResearchInHighschool........................................31.2.5ResearchOnTheTextOfEPangGongFu.......................................................31.3ResearchSignificance...................................................................................................41.3.1TheoreticalSignificance.....................................................................................41.3.2PracticalSignificance.........................................................................................41.4ResearchMethods.........................................................................................................51.4.1LiteratureResearch............................................................................................51.4.2ComparativeStudy.............................................................................................52TheBackgroundIntroductionOfThreeChineseSpecialTeachers'sAFangGongFu............................................................................................................................................62.1Thetextintroducion......................................................................................................62.1.1ThecontentofEPangGongFu.........................................................................62.1.2ThestatusofEPangGongFuInTheTextbook................................................62.2TheIntroductionOfTeachers.......................................................................................72.2.1ABriefIntroductionOfThreeSpecialTeachers................................................72.1.2Thevalueofspecialteachers'classroomresearch..............................................82.3Lessonintroduction......................................................................................................82.3.1TheIntroductionOfTeachers'EPangGongFu................................................82.3.2TheBasicFlowOfThreeTeachers'EPangGongFu........................................92.3.3TheReasonForSelectingThreeTeachers'EPangGongFu...........................103AComparisonofThreeChineseSpecialTeachers'AFangGongFu..........................113.1CharacteristicsOfTeachers'ClassroomTeaching......................................................113.1.1TheDeterminationAndOutputOfTeachingGoals.........................................113.1.2TheSelectionAndImplementationOfTeachingContent...............................123.1.3TheSelectionAndApplicationOfTeachingMethods.....................................13V
3.2DifferencesInStudents'LearningEffectiveness........................................................143.2.1BaiSuyun:AppreciateText,ImproveTheAestheticAbility............................143.2.2HuangHoujiang:AnalyzeTextAndBringOutWords'teaching,ImproveChineseLanguageLiteracy.......................................................................................153.2.3HuangYufeng:AnalyzeTextWithWords,ImproveThereadingAbility........................................................................................................................163.3TheCommonPursuit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173.3.1Thepursuit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ToFocusOnStudent....................183.3.2ThePursuit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OnFlexibleMethods..................183.3.3ThePursuit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OnImprovingAbility.................194TheEnlightenment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BasedOnThreeChineseSpecialTeachers'AFangGongFu............................................................................................204.1TheEnlightenment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OnTheory..................................................................................................................................204.1.1ConstructivismTheoryAnd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204.1.2TheTheoryOf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And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214.2TheEnlightenment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OnPracticing.......224.2.1TeachingGoalOfDeterminingFocusOnAbilityTraining.............................224.2.2TeachingContentOfSelectionConsiderTheUnity........................................234.2.3TeachingMethodOfUsing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ChineseReadingExperience.................................................................................................................244.3TheRequirement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ForTeachers............254.3.1ImproveChineseTeachers'LiteraryQuality....................................................254.3.2ChangeChineseTeachers'TeachingConcept..................................................264.3.3DeepenTheTeachingValue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27Conclusion...............................................................................................................................30References...............................................................................................................................31Acknowledgements.................................................................................................................33ArticlesPublishedInThePeriodOfMaster'sCareer........................................................34VI
引言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打破长期以往所形成的“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出文言文教学的丰富价值是广大一线教师所要面对的极具挑战的现实问题。本文对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所执教的《阿房宫赋》课例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从而深化高中文言文教学。(一)选题依据统观高中语文教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言文所占比重增大,可见国家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实际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面对有限的课时,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往往采用串讲的形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将一篇篇文质皆美的文言作品肢解成零散的知识,很难实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因此,如何打破这种僵化的文言文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找有关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资料时发现,大多数研究是从宏观层面出发,研究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策略、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内容,或选中某篇课文中的一点、某位教师的课进行研究。而以具体的某一篇文言文作为研究对象,由不同特级教师执教的并从中归纳出高中文言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启示的研究就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选取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所执教的《阿房宫赋》课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求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进行一种新尝试。并且特级教师身上的“特”也十分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在教学中能够展现出自身所独有的专业性和先进性,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新方向。“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约占百分之六十,文言文作品约占百分之四十,而《阿房宫赋》既是文言文,又是文学作品,最有研究的价值”[1]。因此,选取三位语文特级教师执教的《阿房宫赋》课例进行研究,提炼出他们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特质和共性,为完善当前文言文教学,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些帮助。(二)研究综述文言文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几年一直广受教育者们的关注。目前,虽然以具体的某一篇文言文作为研究对象,由不同特级教师执教的并从中归纳出高中文言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启示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在文言文教学和课例研究方面颇有成果。现将与本文相关的概念与研究做如下阐释:1
1.课例研究课例,就是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纪实。[2]课例可以是在听取了优秀教师的一堂受益匪浅的观摩课后,认为其恰好地落实了某种教育思想,具有总结和推广的价值,也可以是教师本人在讲授一堂课后,感受颇多想要与他人交流探讨下,就把教学过程和方法整理写出来,并加上自己对这堂课的构思说明,于是就形成了这种真实记录某位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纪实性文章。课例对教师研究自己或他人课堂、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很大帮助。谌启标在《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中介绍了课例的研究的一般理解、本质和特征以及教师如何在课例研究中成长。[3]葛海波在《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课例研究”研究》中认为课例研究在研究能力、教师知识和教育理念这三个方面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关于课例研究的建议。[4]2.语文课例研究语文课例研究,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语文学科的课例研究。常见的语文课例研究能够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是如何授课,学生是怎样学习以及师生的互动情况。并且完整的语文课例研究会附上讲课教师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意图的阐释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在语文课例研究中,不仅授课教师对自己的课进行评价,同行教师、专家也可以交流、探讨,这也是语文课例研究中的一部分。通过对语文课例的研究,有利于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王荣生老师在《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样式》谈到,语文课例研究是对课堂实录的分析、阐释、评析和研讨。他将语文课例分为名课研[5]习、课例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和课例综述五种样式。朱昌元在《语文课例的品格及功能》中认为语文课例具有揭示真实的问题情境、带来教学启示和体现个性色彩这[6]三种品格并从教师自身、其他教师和学科建设三个角度论述语文课例的积极作用。3.语文课例比较研究语文课例比较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选择一篇课文,不同的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由此进行不同方面的比较,总结出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启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与我们通常说得同课异构差不多;第二类,不同课文由同一位教师讲授,这样可以更全方面总结出这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价值追求;第三类,不同课文由不同语文教师教授,但是这些不同的教师所教授的课文必须是同一类的文体或者是出于同一个作者,这样的比较会更科学、有效,研究的价值也比较大。许芳芳在《课例比较研究——以王君、肖培东、黄厚江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为例》中对三位特[7]级教师所执教的《老王》进行分析,总结出关于叙事性散文的教学启示。曹亮在《课例比较研究——教学价值生成的视角》中对王益民、韩军和潘庆玉三位教师《背2
影》这一课进行研究,获得在散文教学中教学价值生成的有益借鉴。本文则采用的是第一类,选取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执教的《阿房宫赋》课例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启示。4.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大多数是从宏观角度来论述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彭蔚兰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困境思考及对策研究》中先是肯定了文言文教学在多元背景下的教学价值。她认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学目标缩小、教学过程单一以及试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影响,应该从转变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运用这两个[8]方面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李绪娟在《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中从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两个角度为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提出策略,有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马映琼在《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抓住文言文教学的首要环节,论述高中文言文教学时应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为广大教[9]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赖红英、刘文帅、丁乐分别在《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设定与达成研究》《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中对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杨志梅和李迎春分别在《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和《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谈到文言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虽然“教无定法”,但并不代表教学无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收获更多。高华超在《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研究》中提出高中文言文教学在选择教[10]学内容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能有效减少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课例研究》中,周蕾选取不同教师不同类型的诵读教学设计进[11]行分析,得出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启示。黄厚江的《文言文该怎样教》给很多处在文言文教学困境中的教师许多启发,在这里他主张文言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文言知识、文[12]本解读和学习方式,提倡文言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言文教学研究[13]的著作最具代表性的是王荣生教授的《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书中不仅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对文言文教学设计与文本解读等方面进行指导,并给出建议,引人思考,还有教师们的备课过程和教学研讨,用理论结合实践来为文言文教学指明方向。5.《阿房宫赋》文本研究针对《阿房宫赋》这篇文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艺术手法和与其他文本对比几个方面。从语言这一视角出发进行研究的代表性作品有:李安清《试论的语言音韵美》、吕美慧《论的语言表达技巧》、林海燕《谈的修辞艺术》和朱安义的《的语言艺术美》,他们在研究中从不同角度详细地论述3
了《阿房宫赋》语言特点,为教师们赏析这篇文章的语言提供一些思路。马建民在《的思想艺术浅析》中认为这篇课文采取了先叙后议和先景后情的艺术表现方法将文章思想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宁达钧在《的审美性与现实性》评价《阿房宫赋》堪称“诗人之赋”,文本语言押韵和谐,深刻揭示思想内容,具有审美价值,[14]并且借助历史题材告诫后人,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赵军的《比较教学,事半功倍——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指出了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深入了解文本,提高学生独自鉴赏文学[15]作品的能力。薛彭英在《聚焦秦朝千古名篇——比较阅读》中从文体、创作背景、修辞手法和现实意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顾辉在《把教学的境界再扩大些——我教学》对《阿房宫赋》这篇文章的教学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在讲授本文时,不能只关注知识教学,还要有教育追求,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以上关于课例、文言文和《阿房宫赋》文本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很多启发和创作思路。而且在搜集和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是一个拥有丰富课例资源的国家,可以通过加强语文课例研究来丰富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加深一线教师对教学问题的理解,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研究意义本文选取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的课例进行比较、分析,能够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这方面得到一些启示,进而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1.理论意义课例,它通常以公开课的形式呈现,因而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的课例资源很丰富,也开始逐渐关注语文课例比较研究,然而在语文课例比较研究中,文言文课例比较研究却很少。本文对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这一具体而真实的课例进行研究,为文言文教学研究提供了另一个研究方向。而且,语文特级教师,他们身上的“特”主要体现在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先进性,通过研究语文特级教师的课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特级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特色。2.实践意义通过对语文特级教师的课例进行研究,能够发现他们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的精华。从优秀的特级教师的经典课堂中总结教学经验,挖掘出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并利用4
教学中的互通性和创造性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拓宽教学思路。同时,进行自我反思,在创造性借鉴地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通过对这些优秀教师的课例进行比较、分析对文言文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前期收集有关高中文言文教学和《阿房宫赋》文本研究的文献,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了解目前有关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成果和现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以实现创新研究。2.比较研究法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是课例的比较研究法,对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例进行比较分析,从多个角度阐述教师们课例中的特质和共性,从中提炼出课例中的精华和文言文教学规律。这样一来,使得本研究更有针对性和真实性。5
一、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课例比较研究的背景介绍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杰出的语文特级教师所执教的《阿房宫赋》称得上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本部分将从文本、教师以及课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为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做准备。(一)文本介绍文言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其丰富的教学价值不言而喻,非常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研究。选入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自然是经过千挑万选编排而成,无论是题材的选用还是人文情感的表达都是五千年古老文化中的精品,《阿房宫赋》就是其中一篇。1.《阿房宫赋》内容阐述《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金圣叹评价其道“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俗的情怀。杜牧在《阿房宫赋》的开篇只用了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豪迈气势,也表现出阿房宫建筑雄伟,让读者对阿房宫有一个总体印象。在第二段中重点对宫里的美人和珠宝进行描写,突出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议论做铺垫。第三段由“嗟呼”发出感叹,开始议论,揭露因秦王朝统治者的享受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导致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最后总结秦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教训并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通篇来看,作者由对阿房宫的描写转向议论,提出论点,阐述秦王朝纷奢必亡的道理,接着陈述论据,指出国家要想兴盛并且长治久安,统治者就要体恤民情,爱民。最后,杜牧用“后人”这一委婉的称谓,劝谏唐王朝的统治者勿要重蹈覆辙。2.《阿房宫赋》在教材中的地位《阿房宫赋》是一篇文字兼美的文言文作品,十分具有典范性,如今被收录在多个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本文对四个版本的教材进行简要分析。苏教版:《阿房宫赋》与《六国论》一起被安排在高中必修第二册语文教材中,放6
在“历史的回声”这个专题里,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史实的描述,给后人以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编者的意图,读懂且读活历史,挖掘历史的当代意义。北师大版:编者同样将《阿房宫赋》放在了必修的第二册教材中,它被安排在第三单元,主题是“历史的涛声”。在这一版本的教材中,将其作为体裁的典范,更多关注的是赋体,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沪教版:《阿房宫赋》被安排在了高一语文课本的第五单元,虽然这一单元没注明具体的主题,但是在单元导语中这样写道“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引发学生对宇宙、历史、人生的感悟。”可以看出编者是想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中的文章在艺术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阿房宫赋》的语言和结构特点突出且思想内涵深刻,在韵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这一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从这四个版本教材的编排来看,我们能发现编者们的一个共同意图,就是学生通过学习《阿房宫赋》能够更好地品读文学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二)教师介绍“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设定的一种既具有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本文研究的三位教师就是具有先进性与专业性于一身的语文特级教师,他们坚持从实际教学中摸索教学规律,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他们所营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与成熟的教学,为许多同行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1.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简介白素云,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曾获优秀语文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其专著《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被列为北京市普教系统重点推荐书目。黄厚江,语文特级教师,国标本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编写者。对语文教学深有研究,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形成了系统的教学理论和独特教学风格。他倡导“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纷纷获奖,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黄玉峰,语文特级教师,上海语文学会理事、写作协会副会长。从事教学工作40多年,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与系统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上。黄玉峰老师致力于传播“人”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一个“人”。7
通过对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三位教师对语文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与教学追求。正是因为有这样优秀的教师们对语文教学的不断尝试、创新,才会涌现出更多精彩、真实的语文课堂。2.语文特级教师课堂研究的价值尽管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将文言文教学价值最大化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语文特级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展现出自身所独有的专业性和先进性,通过对他们课堂的研究,会为很多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和帮助。例如,研究特级教师的课例,从中能够总结出他们教学设计中的精髓和教学价值追求并归纳出文言文教学的规律,以此来观照自己的教学。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们就是要照搬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学上取长补短并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吃透他们的新方法、新视角。在创造性借鉴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三)课例介绍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的教学课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总结出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启示。下面,对这三位教师的课例进行相关介绍,为后文详细对比分析做准备。1.三位教师《阿房宫赋》课例相关内容介绍2008年,白素云老师在北京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专题式教学研讨会上,选取《阿房宫赋》一文上了一堂研究课,教学对象为高中生;2010年在昆明市第三中学举办“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暨魅力语文·魅力课堂”,黄厚江老师面对高中生上了一堂《阿房宫赋》的展示课;黄玉峰老师在2015年江苏省第27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就《阿房宫赋》上了一节示范课,学段为高中。三位教师以公开课的形式来呈现《阿房宫赋》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公开课与一般的课堂不同,它是教师们精心设计、准备的,从中能够展现出老师们的最高水平,也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因此,选取三位特级教师公开课的教学课例进行比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8
2.三位教师《阿房宫赋》课堂的基本流程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教师在《阿房宫赋》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各自选取的教学侧重点均有不同。课堂上每一环节的安排都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智慧。下面,将大体还原三位教师《阿房宫赋》的课堂教学流程。白素云老师在讲授《阿房宫赋》时,简明扼要地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赏结构品语言,即上一节“文言文鉴赏课”。以古今之人对《阿房宫赋》的评价来导入新课,巧妙地引出《阿房宫赋》的欣赏价值。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写阿房宫时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么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16]什么关系?从本文的结构中,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吗?”通过对这三个大问题的分析,步步解惑,学生清晰地掌握了本篇文章严谨、巧妙的结构特点。第二步,品语言,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鉴赏,体味不过度的夸张和不干枯的议论。第三步,将《阿房宫赋》与《过秦论》进行对比,找出两部作品内容与形式、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艺术构思等方面的异同,总结出《阿房宫赋》的写作特点。整堂课由“赏结构”“品语言”“学写法”三个环节构成。黄厚江老师在《阿房宫赋》开课时就带领学生解决几个在预习时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即怎样理解“一日之内......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金块珠砾”等句子,指导学生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找出句子主语和揣摩注释,并结合学过的语法知识疏通文意。紧接着黄厚江老师大胆地将这篇文章缩成这样一段话“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可谓()矣!嗟呼!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了解来揣摩词语填空,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而后他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找出表现阿房宫形之雄、宫女之众,宫中宝物之多、耗费之靡以及其奢之极的地方,再从具体语句中理解文章内容。在最后,黄厚江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四个“后人”的意思,并将自己改写的结尾与原文进行对比,师生共同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同时总结出“奢必亡”的文章主旨,对当代国君和后人都具有借鉴意义。黄玉峰老师以章碣的《焚书坑》来导入新课,讨论秦代灭亡的原因,进而引出《阿房宫赋》的学习,接下来逐层分析每一段。第一自然段,从开篇“六王毕......阿房出”这十二个字入手,分析出所涵盖的两部历史,即六国和秦国的灭亡。接下来通过对“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檐牙”“气候不齐”等关键句、词的讲解,让学生感受阿房宫雄伟、奇特的建筑特点。并对“毕、一、兀、出”四个入声字及整段的诵读进行指导。第二自然段,学生在朗读前六句中体会整散,起伏的语言变化,并进行句式和语法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分享最打动自己的句子,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引导学生从巧妙的语言中体会宫女的心理变化以及本段六个“也”字的不同用法。第三自然段,黄玉峰老师引导学生体味议论性的语言并从中分析出秦灭亡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带领9
学生总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和四个“后人”所指内容,并以填空的形式结束教学“秦人——(骄固)......后人——(哀之);我们——(鉴之)”,深化文章主题,告诫我们要以秦为鉴,勿蹈覆辙。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这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针对《阿房宫赋》一课所进行的“异构”,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欣赏了《阿房宫赋》。从课例中能够看出师生情感融会贯通,课堂气氛十分融洽,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枯燥,也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特级教师的真正魅力所在。3.选取三位教师《阿房宫赋》课例的原因从文学鉴赏角度来说,《阿房宫赋》是唐代杰出文学家杜牧的代表作,被评为“古来第一赋”。其极强的思想性,借古讽今的主题时至今日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并且丰富、跳脱的语言词汇,整齐押韵、言简意赅的文言字词义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积累语言的功能,具有实用性。从教学价值角度来看,《阿房宫赋》思想内涵、大量修辞的灵活运用、作者忧国忧民的责任感等特点集中体现了古文的魅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并且赋这种特殊文体的结构和行文特点也是一种文化知识,具有扩充学生知识的功能。所以,《阿房宫赋》是一篇很有研究价值的文言文。本研究通过对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课例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以及上课流程的了解,我们知道他们是以公开课的形式呈现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而且授课对象都是高中生。从这一课时的公开课设计中,归纳出他们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与运用教学方法的规律,实现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指导意义。10
二、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课例的比较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向我们呈现了三堂不同的语文课,也正是他们的特别之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这部分将从三位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以及他们对文言文教学的共同追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所发现与启示。(一)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课程改革的进行极大推动了语文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语文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但是,不管进行怎样的课程改革,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依然是很多一线教师密切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课例中梳理出三位特级教师的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从“教什么”角度结合“怎么教”进行分析、比较。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输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充分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文体、教材、学情和教师自身等因素。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来自不同地区,采用的教材版本也不同。在对课程标准进行科学地解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逐步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要求细化分解,针对《阿房宫赋》这一课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北师大版本的教材中对《阿房宫赋》所在的这一单元的提示是关注文体特征,欣赏作品时体会语言的魅力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因此,白素云老师将本节课的主教学目标设置为“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及用法,在反复诵中赏析赋体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把握文章写作特点”,意在提高高中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白素云老师在开课时,就简单明了地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欣赏《阿房宫赋》的结构和语言之美,可以看出教学目标输出方式是显性的。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融会贯通,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将《阿房宫赋》放在“历史的回声”这个专题里,通过史实的描述,给后人以经验教训,挖掘历史的当代意义。结合教材的单元提示,黄厚江老师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整体感知文章,在诵读中感知赋体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及写作意图”。黄厚江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输出方式是隐性的,他在课堂上并没有直接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在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实现的。黄玉峰老师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精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音乐美,引11
导学生在读书、作文时自觉注意语感;了解文章高度概括与极尽铺陈的写法,体会跳脱、整散、长短、虚字衬垫及富丽夸张等语言特点。”[17]黄玉峰老师的教学目标输出方式同样是隐性的。他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一一指向文本特征,并且从课例的整体来看,教学中紧扣教学目标,不枝不蔓。2.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落实“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18]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选取关乎一堂课是否成功。三位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落实上也彰显着各自不同的文言文教学特点。白素云老师的这堂课是从欣赏的角度出发,由“赏结构”“品语言”“学写法”这三个板块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赏结构”时,学生通过解决老师抛出的问题概括出文章的三个层次,并分析各段文字的内在联系,即一、二段引发第三段的议论,第四段则是以历史的眼光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够体会出这篇赋体文结构的严谨和巧妙。“品语言”时,白素云老师引导学生画出自认为精彩的句子,并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句,师生共同欣赏本文优美、“跳跃”语言的特点。在老师的精心点拨下,总结出文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写法是夸张,具有真实的表达效果。“学写法”时,将《阿房宫赋》和《过秦论》这两篇文章从内容和形式、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一方面能够看出《阿房宫赋》确实是一篇华美之作,另一方面旨在教给学生这篇文章的写法,让他们写作时加以运用。黄厚江老师在开课时首先处理学生们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遇到“一日之内......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金块珠砾”等难理解的句子时,要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揣摩,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其次,黄厚江老师将全文缩成一段话,让学生在选词填空中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培养他们的分析与概括能力。紧接着他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师生在梳理答案时,既应用了之前所传授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又进一步具体分析文章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后转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即理解和赏析赋体文的特点。最后,黄厚江老师待学生充分理解“后人”的含义时引出自己改写的结尾,学生在将其与原文对比时,能够体会出《阿房宫赋》在语言、结构、思想内容以及主旨方面的特色所在。在黄厚江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高度概括出奢必亡的思想,劝诫后人引以为鉴。黄玉峰老师在讲授《阿房宫赋》这一课时,将每一段分成不同的学习内容,逐层分析:第一自然段分为四组学习内容,从开篇简短的四句话12个字,了解阿房宫建造的历史背景,接着勾勒出阿房宫的整体形象,师生共同总结出阿房宫建筑广、奇的特点;12
第二自然段分为三组,黄厚江老师带着学生分析前六句所用的特殊句式以及修辞方法,体会本篇文章“赋”的特色。从学生们所欣赏的语句中分析出阿房宫中宫女们的生活,通过争宠写侈靡过渡到写骄奢淫逸,展现出秦奢靡的宫廷生活;第三自然段同样分为三组,从一叹、一比、一问中开始议论,探讨这段排比、比喻的作用,学生在把握层层递进的语言特点时也能够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并带领学生感受市人的愤怒之情,得出秦灭亡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分为三组,总结历史教训,在反问、假设中得出统治者要爱人以及四个“后人”所指内容,揭示文章主题,告诫我们,以秦为鉴,不要重蹈覆辙。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不但要确定好“教什么”,还要重视“怎么教”。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促进其吸收并内化,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三位教师在执教《阿房宫赋》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反应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白素云老师的这节课分为“赏结构”“品语言”“学写法”三个教学板块,根据板块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带领学生赏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时,首先利用提问法抛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紧接着巧用点拨法因势利导带出“赋”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步步点拨下自主地概括出文章严谨、巧妙的结构特点,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品语言这一环节中,教给学生阅读的常用方法,即圈点勾画法,用这种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分析,总结出赋体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学写法时运用比较教学法,将《阿房宫赋》与《过秦论》两篇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材料的详略安排和艺术构思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巩固已学的基础上突出本文的写作特点。除此之外,白素云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安排一次诵读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本的结构美和语言美。黄厚江老师在《阿房宫赋》这一课主要采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他将学生分成四组,给每一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能力,同时节省了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黄厚江老师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选词填空时,带领学生进出文本几个回合,学生不但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准确地将其概括出来,将“出入法”这种灵活的读书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赋所独有的铺陈表达效果,黄厚江老师主要“采用的是学习知识和诵读感悟相结合的方法,[19]诵读为主,知识学习为次。”还特意安排学生间的比较诵读,在教师指导和相互学习中提高诵读能力,与此同时落实部分文本的理解。在理解文章的主旨这部分,黄厚江老13
师采用比较的方法。他将自己改写的结尾与原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分析思考文章的主旨,还能在对比中对文章的思路结构、语言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针对《阿房宫赋》这篇课文的教学,黄玉峰老师以诵读法为主。他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多读书,让学生通过‘琅琅书声’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在读书的过程中,[20]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某些规律......”文章的每一处讲解前,黄玉峰老师都会进行范读并指导学生诵读,充分体现了他的文言文教学主张。《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体文言文,在诵读中不但能感受文章华美的辞藻和音韵美,还能吸引学生走进文本,揣摩作者情感,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除了诵读法,黄玉峰老师还兼用了讲授法。在他看来“教师的任务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的过程中提高他[21]们的能力,塑造他们的性格。”的确如此,授课过程中他引用很多与本课相关的诗句,如章碣的《焚书坑》和王昌龄的《长信秋词》,旁征博引不断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整堂课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深厚的文言知识感染着学生。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视角去审视讲授法,在课堂中不怕教师讲,只要讲得精、讲得秒,学生从中有所收获,这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二)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教学中,针对同一篇目,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确定的教学目标、选取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的教学方法也会存在差异,那么,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有不同的收获。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在执教《阿房宫赋》时各具特色,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们在审美能力、语文素养、阅读能力这几方面都有所提高。1.白素云:鉴赏文本,提高审美能力白素云老师的这堂课突出体现在从鉴赏的角度出发,打破高中文言文教学偏重字词教学,缺少鉴赏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过程这种程式化教学。结合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文本,因此,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师:说说《阿房宫赋》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如何联系起来的?生:前面是叙事,后面是议论。师:结合“赋”的特点,说说前后两部分的联系。生1:前部分是铺事,后部分是写志。生2:铺陈是写志的基础,写志是铺陈的目的。师:三、四段可否对换?为什么?生(集体):不可以。14
生1:第三段是由一、二段引出的议论,承接第三段,所以不能与第四段换。生2:前面是现象,通过现象揭示本质,再进行劝谏......师:由此看来,这篇文章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生(齐声):严谨、巧妙。从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白素云老师在逐步引导学生结合“赋”欣赏《阿房宫赋》的结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结构与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和谐美,从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师:同学们画出很多句,先来看“六王毕......阿房出”这一句,好在哪里?生1:12个字交代阿房宫的建造情况,语言简洁。生2:概括。从“六王毕”到“四海一”,漫长历史只用了六个字。师:这六个字体现“赋”什么特点?生(部分):跳跃。师:“廊腰缦回......钩心斗角”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好在哪?生1:比拟,形象。生2:骈句,句式整齐。师:第三句“明星荧荧......弃脂水也”......生1:排比和夸张的写法,渲染美女多。......师:《阿房宫赋》的语言特点是......生:(部分)夸张,不过度。议论,形象,不干枯......以上课例可以看出,白素云老师重在引领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学生通过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分析中感受“赋”体文言文语言的跳跃和节奏感。学生的鉴赏主体地位被充分肯定,在鉴赏和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得以逐步提高。2.黄厚江:以文带言,提升语文素养文言文教学中的确应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孤立地进行字词的讲解与训练。在《阿房宫赋》这一课,黄厚江老师采用以文带言的方式,将“文”与“言”水乳交融地整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这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言文学习,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师:......写“宫中之宝可谓多”的在哪里?哪位同学说说?生:“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表现宝物多。师:好。我想请你解决一个问题,有同学问“经营”是什么意思?你能回答吗?生:都是指金玉珠宝等宝物。师:好,请坐。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文言文的理解方法。理解这个“经营”,可以从哪些词语中寻得启发?15
生:收藏,精英。“经营”一词在现代有筹划并管理的意思,但如果单讲这个词,学生很容易以今释古,那么,在疏通文意时就会出现问题。在黄厚江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文意的把握中理解重点词语的解释,明白这个词是古今异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文”与“言”的知识,还掌握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师:......“赋”的形式特征是什么呢?有同学知道吗?“赋”特别重视……生:铺陈。师:对,铺陈排比。铺陈有什么作用?生:更能突出表现描写的对象,语言更有气势。师:......下面我想通过诵读来整体感受一下语言的美,语言的气势和文章所表现的阿房宫的特点。教师配乐诵读,学生试读。师:......当然读好这一段,关键在于虚词的处理,你们知道是哪一个?生:“也”。师:大家数一数这段里有几个“也”,表达效果是否一样?哪一个“也”和其他“也作用不同?”生1:六个。生2:最后一个。师:前五个“也”表判断,最后一个更多是强调。前五句并列关系更紧密,最后一个相对疏离一些。最后“也”,体现宫女心中由充满希望到逐渐失望,我们要读出一个效果来......在黄厚江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在分析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赋”铺陈排比的作用。通过诵读,学生不仅能感受语言的气势,还能发现虚词“也”的不同表达效果,即有表强调与判断之分,句子结构有紧密、疏离之异,以及体现宫女的心理变化历程。黄厚江老师挖掘出文本文言、文章等层面的内涵,学生再一次在“文”的学习中把握“言”的知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课堂中逐渐培养起来并得以提升的。3.黄玉峰:解字说文,提高阅读能力黄玉峰老师在执教《阿房宫赋》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字词的解释上,但与一般教师不同的是,他处理字词并不是围绕着高考常考的实词、虚词进行讲解,而是根据学生理解文意的需要,相机而行。学生在理解文言字词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进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师范读开篇十二字,学生跟读)16
师:“毕、一、兀、出”这四个入声字读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生:短促、窒息的感觉。师:如果我们改成“六王毕焉,四海一焉,蜀山兀焉,阿房始出”怎么样?生:这样就没有力了,师:这四个字如同《命运交响曲》,开头一下子把命运推出来。这十二个字写了什么?生:两部历史,一个是六国灭亡的历史,一个是秦朝灭亡的历史。师: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生:秦建造阿房宫。黄玉峰老师从开篇的十二个字入手,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学生通过对这十二个字的朗读和四个入声字的分析,在感受“赋”语言的节奏感与音乐美的同时,了解到这十二字中道出建造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学生能够体味文言文语言言简义丰的特点。因而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就会有意识地从字词中分析文章内容、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师:这一段中,你最欣赏哪一句?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乍”字形象地表现出宫女的心理感受。师:心理感受具体有怎样的变化呢?生:本来是盼望着皇帝过来,突然听到车子过去了,又很失望。师:所以,在她看来车子的声音会像雷一样响,细腻地写出宫女的心理感受,也表现出她们抓去以后奴性深入骨子里,不自觉地让人乍惊......学生在听过黄玉峰老师对“雷霆乍惊”这四个字的讲解后,能够梳理出深宫女子那种由期盼、兴奋到失落、伤感的复杂的心理变化历程,并从这种“而望幸焉”的心理剖析出她们深入骨髓的奴性。在黄玉峰老师的解字说文中,学生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位语文特级教师在课堂上选取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学生们收获不同,形成的能力也不同。可见,他们向我们展示了一堂有价值、成功的语文课,对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三)教学的共同追求在对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所执教的《阿房宫赋》课例进行分析比较时,我们发现三位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各有千秋,学生们也都有着不同的收获。但是,当我们仔细研读三位教师的课例以及感受他们个性化教学的同时,也深深地被他们对高中文言文的共同教学追求所吸引。17
1.追求关注学生的文言文教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主体性最大化,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三位教师在讲授《阿房宫赋》时,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都做到了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三位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实际情况。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积累和学习能力,因此三位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局限于疏通文意及特殊文言句式的教学,而是在教学中补充“赋”这一知识空缺,体味赋体文言文的语言和结构特点。其次,课堂实施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黄玉峰老师在问学生对《阿房宫赋》有什么感受时,学生都不作答,黄玉峰老师意识到一方面可能是学生预习得不是很充分,另一方面可能是他们还没组织好语言,于是他为大家有感情地范读一遍课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白素云和黄厚江老师在教学时大胆地采用“放手”策略,白素云老师在品语言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赏析自己所喜欢的语句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黄厚江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并且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选词填空。我们可以看出,三位教师在课堂中十分信任学生,让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最后,我们还注意到三位教师授课时设置很多具有弹性的问题,在抛出问题时并没有设置固定的答案来束缚学生们的思维,而是在一旁进行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文章在语言、结构及情感启示等方面的特点,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追求方法灵活的文言文教学一堂好课的最高标准是“适合学生”,而学生的年龄差异、知识储备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都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与学习,所以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所有学生,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阿房宫赋》这篇文章的教学中,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追求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实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白素云老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点拨法、圈点勾画法和比较阅读法,教学方法的灵活转换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整个鉴赏过程中掌握赏结构、品语言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黄厚江老师这节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在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合作能力。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他还兼用出入法、诵读法和比较阅读法等,调动学习积极性;黄玉峰老师这节课以诵读法为主。讲课前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授课中不断指导学生诵读,通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诵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贴近与文本的距离,还能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技巧。同时。黄玉峰老师也以精彩、恰当的讲授感染着学生。统观三位教师的课例,我们发现,他们都采用了诵读这一经典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由此可见,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18
是预设与生成相伴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知识,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3.追求能力提高的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作品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又面对有限的教学课时,教师该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课例中,我们能看出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老师在讲授《阿房宫赋》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机械让学生翻译字词、背诵记忆。同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打破僵化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旨在追求能力培养的文言文教学。白素云老师认为文言文教学中不能缺少鉴赏过程,因此,她将这堂课定位为鉴赏课,学生鉴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黄厚江老师讲授《阿房宫赋》时,从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掌握关键语句的理解、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等方面入手来达到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四个方面的相互融合,学生在丰富的文言文课堂中收获颇多,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黄玉峰老师用了大量时间来解释词语,但不同的是他的这种解释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意,准确把握文章思想情感。在黄玉峰老师的教学中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但我们发现这种学习方法不是知识化、概念化的,更有利于他们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所以,从三位教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不仅仅将文言文视为学生学习古汉语的材料,还从《阿房宫赋》这样的经典篇目中挖掘出更多有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养料,来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关于三位教师的课例研究,主要从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各有千秋,最终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收获颇多。与此同时,也展现出他们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共同追求。因此,研究《阿房宫赋》课例,从特级教师的课堂实践中总结出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对于当前的一线教学也会提供一些帮助。19
三、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课例比较研究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统观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文言文篇目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可见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来看,高中文言文教学似乎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例如,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仍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疏通文意即是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并没有体现出文言文所异于现代文的教学价值。还有一部分教师,以高考为导向,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词和语法的讲解上,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高中文言文的低效教学一直困扰着许多一线教师。“教无定法”并不代表“教学无法”,所以,从目前的实际出发,通过比较分析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的课例,获得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和思考,对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理论方面的启示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精心设计,同样也离不开理论的积淀与支撑,正是因为有了理论的指导,教师们才能在实践中实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让课堂教学更有厚度。结合三位教师的课例,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一些关于文言文教学理论方面的启示。教师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用理论来指导实践。1.建构主义理论与高中文言文教学建构主义在20世纪中期就以独立的形态出现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对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地将知识‘注入’或灌输到学生大脑的过程,而是由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22]的相互作用,来充实、完善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常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常考的文言知识以串讲的形式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脑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自然调动不起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突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进行“建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白素云老师在赏结构板块中,带领学生20
分析文章前后两部分是如何联系起来时,抓住“赋”铺事写志的特点进行点拨,学生顺势自主分析出结构严谨、巧妙的特点,主体意识不断加强。黄厚江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具体问题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主动参与不断形成自己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式。文言文远离当代学生的生活,因而在学习文言文时兴致不高,黄玉峰老师则引用章碣的《焚书坑》来导入,道出秦灭亡的原因之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的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时地导入创作背景、教给他们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知识支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从而建构自身文言文阅读能力。如罗丹老师在执教《祭十二郎文》时,在赏析、体会思想感情环节,他并没有直接给学生结论,而是为他们提供几个思考[23]的角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得出结论。他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也同样拥有着以学生为主体和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建构生成的理念。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能够实现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建构的文言文教学,从而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效率。2.最近发展区理论与高中文言文教学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20世纪3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须考虑儿童己有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间的[24]差距就叫最近发展区。”根据“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就要注意到高中生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潜在的知识水平,最大程度地将有意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高中生来说,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并通过课下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所以教师在课上再一味地采用解题、作者和文本介绍、串讲翻译、字词解析和背诵记忆这样传统而又枯燥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会让自己的教学处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之中甚至是现有水平之下,就没办法让自己的教学达到引导学生发展的目的了。三位教师在进行《阿房宫赋》教学时就打破了传统的程式化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文言文知识水平,不再机械地疏通文意、分析句式,而是带领学生结合“赋”的特点赏析《阿房宫赋》的语言与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在理解字词和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拔高教学,挖掘出文本中所蕴藏的文化、文学更深层面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如朱海燕老师在执教《烛之武退秦师》时,在她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概括出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并体会出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在此基础上,朱老师将烛之武面对国难挺身而出的壮举与现在所提倡的家国情怀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的[25]同时还让其受到历史精神文化的熏陶,促进其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21
高中文言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他们学习文言的兴趣,实现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方面的启示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其教学价值已不言而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更加关注文言文教学。然而,即便是在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师生依然无法摆脱高考这个指挥棒,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授课时过多注重“言”的讲解,忽视“文”的重要价值。于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言作品就被逐字逐句的串讲肢解得不再饱含浓厚的情感。长此以往,不仅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在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时也会产生畏难心理。结合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优秀教师的课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教学实践的启示,并应用到高中课本中的其他文言文作品的教学中,有利于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低效的问题。1.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重能力培养文言文教学虽然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往往迷失于重高考、求分数的误区中,其真正的教学价值难以实现,更无从谈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可见,单指向应试目标的文言文教学并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一困境,落实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在确定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26]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同时还提到“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27]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以此观之,文言文教学应该重视文言文词句的学习和文言、文化、文学等语文素养的提升。那么,在确定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时就要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意识等,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在确定《阿房宫赋》的教学目标时就深刻地体现了这一要求。若要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往往会存在一些困难,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文言积累过于贫乏。三位教师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就十分重视学生的文言积累,目标中也均有体现。在教学中对本文“收藏”“经营”“也”等重点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以及句式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讲解,当学生积累得多了,他们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的障碍就会越来越少,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三位教师旨在将22
《阿房宫赋》作为经典“定篇”,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文言积累,并在学习其他文言文时能够举一反三。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的理解,还要重视文言文中的文化、文学等有益于提升语文素养的因素。白素云老师从鉴赏文本入手,采用点拨、启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整个鉴赏过程中分析出文章结构和语言的特点,不仅掌握赋体文言文的鉴赏方法,还能从中学习古代优秀作品在布局谋篇、构思立意以及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精华,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黄厚江老师以文带言的方式,既落实了文字教学,又从中挖掘出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在丰富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升。黄玉峰老师则利用解字说文的方式扩大学生知识面促进其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以不断的诵读形式为学生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氛围,达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文言语感的教学效果。从白素云、黄厚江、黄玉峰三位教师在《阿房宫赋》这一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中,能够看出学生既积累了文言基础知识,形成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也能从丰富的文章内涵中受到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如《兰亭集序》这篇课文中,出现很多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等文言现象,如“一觞一咏”“临”“当其欣于所遇”等,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学生多积累文言字词,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而感悟文章多层次的美以及王羲之豁达的生死观。2.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取要讲究文言合一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少、慢、差、费”是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若想解决这类低效问题,首先要从“教什么”上认真进行思考并予以解决。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有所甄别和侧重,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落实文言字词句的基本用法,夯实基础增强学生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等,这样有助于帮助他们理清作者创作思路,品味出文章所要传达的观点和情感并汲取古文中的养料。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取时应注重达到“文”与“言”两者的相互统一和深度融合。通过对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阿房宫赋》课例教学对比研究,发现“以文带言”和“以言带文”两种教学方式是挖掘“文”与“言”统一和融合的平衡点和关键所在。“以文带言”就是以对文章的分析为主,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取出对文言字词的知识讲解。如:白素云老师的这一课以鉴赏为主,在品语言的过程中带出“钩心斗角”等词的讲解。黄厚江老师授课时则注重对文本内容的分析,通过缩写、填词、分组讨论等形式感知文章语句和内容,并从内容中挖掘“文章”“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内涵,进而引申出文章中文言字词的相关知识点。表面上看他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实际上已经将文字的教学融入在其中。例如,在分析阿房宫规模和“赋”铺陈23
作用时落实“气候”一词和六个“也”字的讲解,充分体现了他“四文”统一的文言文教学主张。可以看出,选取文言合一的教学内容,不但能够丰富学生文言词句的积累,还能增强古文的阅读语感,提高品鉴评价作品语言、结构、思想的能力水平,破解“字字落实”这种僵化的文言文教学,对当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冯为民老师也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达到“文”与“言”相结合,执教《赤壁赋》时,在学生分析如何体现苏子怀才不遇时引出对“美人”这个古今异义词的讲解,字词教学与内容[28]分析相融合,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学生也易于接受。“以言带文”就是通过精讲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再联系作者写作时的有关历史背景,从而带出文章、文学和文化的因素,达到更便于理解文章的目的。如:黄玉峰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文章中重点字词和语句的讲解,但他并不是功利性地讲解字词和语法,而是根据学生理解句意的需要来解释词语。通过重点对文章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十二个字的分析,联系了两部历史,交代了建造阿房宫赋是建立在人民的苦难上的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为下文做铺垫,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入体会秦的骄奢和灭亡的真正原因。在这样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既能掌握关键词的意思,又能明白文章主旨,处处抓字词的同时又兼顾文章,“文”和“言”的教学都得到了落实。陈小英老师[29]在教授《鸿门宴》时,通过抓关键字词来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作品本身的文化因素并链接相关知识背景,整堂课显得非常丰厚。综上,高中文言文教学时,整体上达到“文”与“言”的相互统一和有机结合,有效避免“字字翻译、句句落实”问题的产生。从而实现高中文言文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打造高效文言文教学课堂。3.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运用要重视诵读体验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诵读可以够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其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言文作品中,存在着很多通假字、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与现代汉语存在着很大差异,通过诵读,能够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促进他们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和思想内容的理解。文言文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承载着传统的人文内涵,教师不能通过一人的讲解将其灌输到学生脑中,而是需要学生们在诵读中与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不断陶冶自身情操。并且诵读像《阿房宫赋》这样的文章,还能够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节奏美、音乐美和内容美,进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三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诵读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因而在《阿房宫赋》的教学中多次安排诵读环节。但是,我们发现三位教师不是盲目地布置诵读任务,而是由浅入深,一步步提高对学生的诵读要求。首先,诵读要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从黄玉峰和黄厚江老师的课中,大体可将诵读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读准字音,疏通文意。24
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往往会出现异读,教师进行范读时可以订正字音。读准字音是诵读最基本的要求。黄玉峰老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文本前先示范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能够掌握准确的读音。当学生能准确且流利地朗读下来时会对文章大意有一个初步地把握并形成语感,为诵读做准备。刘飞老师在讲《寡人之于国也》时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小声跟读,并告诉他们如果有不一样的地方,要及时做标记,跟读时找准字音、[30]断句并揣摩语调。第二步,读出语气,把握文意。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够将语句读得很流利并且感情有变化时会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教师可适当地进行一些指导。黄玉峰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六王毕”到“阿房出”这十二字时,指出四个入声字应该重读,并且要斩钉截铁,短促有力。第三步,读出感情,通晓主旨。黄厚江老师在安排第五次诵读时,旨在进一步理解文本,把握主旨。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关键语句,领会作品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第四步,读出味道,熟读成诵。黄玉峰老师在讲每一段前都会带领学生进行诵读,讲解后再一次朗读并背诵。每一次的朗读都会融入读者的情感,并深入到作者的内心,读出作者的感受,读出语文味。走完这四步骤,反复朗读的体验中,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及艺术特色等特点了然于心,那么有感情地背诵则水到渠成。其次,熟读与精思相结合。在《阿房宫赋》这一课中,白素云和黄厚江老师分别安排了三次和五次诵读,黄玉峰老师整堂课都贯穿着诵读体验,这样的诵读体验既要求口到也要心到。也就是说,熟读课文的同时也要潜心地思考问题。例如,白素云老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抛出三个问题,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先、后对阿房宫进行哪些描写,前后两部分是如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得出文章的结构特点。还有刘兰萍老师在讲授《醉翁亭记》时,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想象作者在醉翁亭中与民同乐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民情感。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难以言传的妙处所在,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能够达到以读促讲的效果。最后,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诵读,创设良好和谐的诵读教学环境和氛围,打破学生的“不好意思”,想尽办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高中文言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高中文言文教学对一线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他们在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修养上更上一层楼,用更加专业的视角和技能来进行高中文言文的实际教学。1.提高语文教师文言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语文学科知识素养、扎实的教育科学和语文教育专业的知[31]识素养以及从事语文教育的能力。”在语文这一学科中,文言文教学这部分既是重点25
也是难点,学生在学习时存在很大难度,因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文言文素养来推进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古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学知识,这是教师最基本的文言素养。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异,避免以今释古,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意。文言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教师要广泛积累文化常识,以致于不会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具备诵读技巧,不仅要自己能够诵读得到位,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还要能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掌握诵读方法。而且教师要真正地对文言文感兴趣,多看多听,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思维会比较开阔,对文章有独到的见解,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生动的教学去赢得学生们对自己的认可与信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主动学习、时刻保持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教师们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语文这一学科知识体系十分庞杂,作为语文教师要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信息,不能仅凭自己上学时学到的知识和工作积累的经验来应对新世纪的学生,这样是无法满足教学的。所以,教师要做终身学习者,不断地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知识水平,例如,在讲文言文这一板块前,教师就要有目的性地多学习这一单元中涉及到的作者的相关信息及历史背景,不仅如此,还要多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例如,讲授《阿房宫赋》,不仅可将查阅杜牧的一些作品与本文进行比较,还可以多找一些像《六国论》《过秦论》这样与之有可比性的文章一同介绍给学生,让自己的课堂也丰富起来,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的教学实践,还要不断进行“充电”,多上网或者阅读报刊杂志,学习前沿理论知识,并认真钻研理论知识,将这些前沿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同时还可以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创新,优化自己的文言文教学。2.转变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观念教师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为了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论教师的讲授文言文的水平如何,第一要紧的是教师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念,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高中生在面对文言文的学习时产生畏难心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对文言文教学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文言文是我们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记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化。学习这些优秀的文言作品,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文言文知识,具备阅读古文的能力,还能从中受到古代文化知识和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文言文的比重加大并在高中语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了。所以,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观念,加大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否正确地看待并处理好文言文教学与高考的关系是检验教师有没有真正转变教26
学观念的重要标准。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取得好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着眼于学生更长远的发展。学生学习文言文,目的不在于他们到底掌握了多少实词、虚词、词类活用还是句式辨析,而是通过学习积累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文言文能力,从而汲取文言文中对他们有价值的养料。因此,教师就不能将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价值与“人文性”价值割裂开来,而是要有“文”“言”相统一的观念,在教学中避免言重文轻的现象。在一点一滴中渗透文言文的教学价值,逐渐地改变为高考而教、为高考而学的功利化心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这才有利于高中文言文教学顺利展开并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综上,教师要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文言素养,以自身能力的提高来促进高中文言文教学。3.深化高中文言文教学价值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教师的教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的学却是为了获得高分,获得走进大学的“通行证”,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却没能得到真正的实现。但这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每一篇都很经典,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作品,从中挖掘出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并让这些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深化。第一,开掘文言文的生命力有益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文言文能够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借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的确如此,我们会发现文言文作品中有许多语言在今天人们依然在使用,且时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说明文言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在日常与人的交流中,经常会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成语,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自相矛盾”,这都是从文言文中产生并流传下来的。还有在一些重要场合,领导人、学者们讲话时,也会引用一些经典有寓意的古诗词,这也是文言文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一些民族的方言土语中依然存在很多特殊的表达方式,这都是从我们博大精深的文言文中遗传下来的……在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观点,我们用现代汉语表达和用文言文来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感受到现代汉语很直白,没有文言语句的内涵丰富,古典韵味也不足。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就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博大,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广大的。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一定要开掘出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借古人的语言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现代人的语言表达,提高日常交流的质量。第二,开掘文言文的“美”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素养中有一组成部分就是审美,审美教育也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视的一项内容。文言文文字兼美,它的审美价值就不言而喻了。从语言形式、情感、人物人格等方面可以展示出文言文的美。通过27
对文言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白素云老师在《阿房宫赋》的教学中则充分地挖掘出文中的语言美。从“六王毕”到“阿房出”十二个字中了解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及耗资,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简洁深远。黄玉峰老师注重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谐,因而他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文言文中语言的韵律美;而在文言文中所呈现出的人物形象亦深入人心,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廉颇为例,其虽鲁莽暴躁却又是勇智兼具的,蔺相如深谋远虑且宽宏大度,不同的人物特点带给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文言文中还展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和诗人苏轼那难得的豁达,这种人格魅力不由得令人为之赞叹;当然,感人心者,莫发乎情也!因此,思想感情也是文言文中最为人歌颂的,例如,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忠义、孝道,这也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表达内容,《陈情表》里李密对于祖母那真挚感人的孝心,以及归有光在《项脊轩志》里所表现出对于亲人的浓浓眷恋之情等等。在文言文中去开拓出语言、人物形象以及情感的魅力,有助于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第三,开掘文言文的多层面文化观有益于引导学生继承传统文化。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而存在着,其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古代人们的智慧,学生们学习文言文,一方面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与当今文化相结合,以此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作为教学范文选入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章,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优秀作品的代表,无论是修辞手法亦或者文字本身的字面含义,都能够让我们领会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钩心斗角”一词出自《阿房宫赋》,而“钩心”原是秦朝建筑物所具有的特色,即建筑物会向中心攒聚,体现着当时的建筑文化的特点,而如今该词则具有着很多引申含义。除此之外,“精英”是如今人们使用的高频词语,往往是指上层的人才,表示此类人富有才华的意思,而其源自“齐楚之精英”一句中,文中则代表着珍珠宝石,通过词语含义的不断拓展与延伸,也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此同时,文言文中多讲究平仄对仗、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也为我国文学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讲授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文言文自身的特色,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其领会。从某种程度来说,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在高中教材中,我们发现引入的文言文作品从我国先秦时期到鼎盛的明清朝代,其作者也皆是知识渊博的著名学者。因此,它们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需要我们更深入的学习与了解。例如,古代所推崇的“天人合一”思想则在《赤壁赋》的物我关系上有所印证,《鸿门宴》中体现传统文化意识中“龙”的寓意以及座次安排的传统等。除此之外,我们从诸多的文言作品中也掌握了我国几千年文明的发展史。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全面地挖掘出文言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汲取更多文化养料,在继承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总之,我们进行文言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取得怎样的分数去应对高考,而是学28
生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享受文言文带给他们的审美乐趣,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人格修养,对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并能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丰富和完善高中生的语言表达,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9
结语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文言文距今比较久远,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并且,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挥舞下,在长期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形成僵化的教学模式。然而,我国是一个课例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通过选取具有专业性和创造性的特级教师的课例进行比较研究,能够为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条新路径。本研究对白素云、黄厚江和黄玉峰三位语文特级教师执教的《阿房宫赋》课例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主要从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以及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共同追求三方面对课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挖掘语文特级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特质和共性,得出文言文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启示。希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些帮助,从而进一步完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深化文言文教学价值。本文从汲取三位优秀特级教师课例的精华出发,旨在探索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而不是比较三节课的优劣。由于本人能力和资源有限,最终的研究成果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定会继续探索,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完善本研究。30
参考文献[1][16]白素云,薛百川.《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2001(05):38,35.[2]吕洪波.从课堂教学实录到课堂教学案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4(08):31.[3]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156.[4]葛海波.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课例研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22.[5]王荣生.语文课例研究及其样式[J].语文教学通讯,2007(04):6.[6]朱昌元.语文课例的品格及功能[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02):6.[7]许芳芳.《老王》——以王君、肖培军、黄厚江三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4:2.[8]彭蔚兰.中学文言文困境教学思考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10.[9]马映琼.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25.[10]高华超.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26.[11]周蕾.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课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12.[12]黄厚江.文言文该怎么教[J].语文学习,2006(05):25.[13]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3.[14]宁达钧.《阿房宫赋》的审美性与现实性[J].教学研究与实践,1990(03):46.[15]赵军.比较教学,事半功倍——比较法在《阿房宫赋》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07(02):58.[17][19][20][21]黄玉峰.归真返朴,走向传统--《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及教后反思[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03):26,27,28,28.[18]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22]张天宝,王攀峰.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85.[23]罗丹,秦训刚.《寡人之于国也》课例赏析[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4(07):61.[24]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2-43.[25]朱海燕.《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J].教师教育,2017(07):72.[26][27]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5.[28]冯为民.《赤壁赋》课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5(01):29.[29]陈小英.文言文是“作品”,而不是“语言材料”[J].语文学习,2003(04):53.[30]刘飞,丁亚宏.《寡人之于国也》课例赏析[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3(07):96.[31]王雷.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D].河南大学,2011:21.[32]倪文锦,蒋念祖,陈玲玲.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的学与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3]高金花.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34]郑桂华,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5]郑力乔.中国文言文教学的现代转型[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36]黄厚江.黄厚江与语文本色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7]刘凤岭.文言文教学实录——案例、感悟、评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8]张定元.文言文教学论集[M].天津:新蕾出版社,1987.31
[39]巢宗棋,雷实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走进新课程丛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32
致谢岁月如歌,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即将结束两年的研究生生活,迈进向往已久的教师队伍。此时正是春花烂漫之季,我在渤海大学这座美丽的校园里也收获了许多如春花般美好的回忆。从大一到研二,从光宇桥到听林湖,我将六年美好的青春时光留在了渤海大学。在这里,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必备教师技能,也感受到了渤大和渤大人的温情。回首成长的点滴,十分感谢各位老师和亲友的相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指导和鼓励,我的论文才能得以完成。首先,我要发自肺腑地感谢我的导师赵宏梅教授。这是我与赵老师结缘的第六个年头,也是令老师最操心的一个年头。这一年来,从论文的选题到定题,再到论文的撰写,都离不开赵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点拨。写作之路困难重重,她在具有繁忙的教学和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仍不忘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耐心地帮我分析课例,为我提供写作方向,且不断地鼓励我,给予我信心,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念。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赵老师治学严谨,工作求真务实,为人善良,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分别在即,万般不舍,日后无论身处何方,恩师难忘!其次,我要感谢在教育学院和文学院所遇到的老师们,他们渊博的知识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终生受益。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两位校外指导教师——聂虹和赵艳静老师,是她们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感受了真实的初中课堂,帮助我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到实习教师的角色过渡,也更加坚定自己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决心!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二十多年的求学之路,离不开家人无微不至的支持、关怀和鼓励,他们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在外求学,万分感谢身边的朋友们,他们如阳光般,一路温暖相伴。愿家人幸福安康,友人前程似锦!花开有声,花落无声。在这个明媚的春天,论文写作即将画上句号,但我并无如释重负之感,深知论文中尚存不成熟之处,日后定当潜心努力补正。但这次的写作经历会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进步。再次衷心感谢所有为我的论文写作和学习、生活提供过帮助的老师和亲友们,谢谢你们!谨以此致谢最后,我也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审阅本文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姚双2018年5月于渤海大学3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谈如何激发初中生写作兴趣》,课外语文,2017年第4期,第一作者,普通省级期刊,论文署名单位:渤海大学。2.《初中记叙文教学模式探析》,课外语文,2017年第22期,第一作者,普通省级期刊,论文署名单位:渤海大学。3.《三位语文特级教师课例的比较》,文学教育,2018年3月上,第一作者,普通省级期刊,论文署名单位:渤海大学。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