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19课 阿房宫赋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借古讽今,警告唐统治者勿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心目中的杜牧杜牧是一个江南风景的描绘高手。众所周知,杜牧一生最为喜爱的便是江南风景,尤其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因而,杜牧在描写江南胜景时便会不留笔墨大加渲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此所谓描写江南之景的名句。一个“千里”,虽为虚写,却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江南到处尽是姹紫嫣红、绿树莺啼的绚丽景色。当然,杜牧也是一位民风写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明》,杜牧便深刻地表现出清明节人们因缅怀先祖而欲借酒浇愁的情景。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表现出民间佛教盛行,人们向佛信佛的风气。杜牧如此关注民风,可见他是一个关心百姓、体察民情的诗人。另外,杜牧也是一个独具慧眼的历史评论家。“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春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对于赤壁之战的感慨,并非如一般诗人那样羡慕周瑜年少成名、屡建奇功而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他有对往事的追忆,却无一丝对周郎的羡慕,而是从春风给予周郎便利的角度,理性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个英雄要成就某种事业,需要各种条件,否则将一事无成。当然,不得不提的便是,杜牧的成功与伟大,还在于他是一个爱国忧国的仁人志士。“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泊秦淮》,道出了杜牧对国运衰弱的无限愁绪,同时也对官僚黑暗、贪淫享乐的批判,杜牧的忧国之情可见一斑。最后,杜牧还是一个懂得忏悔、反省自我的人。杜牧,虽是早年风流倜傥,徘徊于青楼闺院间,沉迷酒色。但他拥有那些才子文人都难以拥有的觉醒,他不想人生就此而已,他有更远大的抱负与志向。“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这首杜枚代表作《遣怀》,正是表达出作者对这段扬州生活的深深忏悔与内疚,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真情流露,感人至深,最为清醒的一面。这才是真正的樊川先生,这才是真正的晚唐杰出诗人。他充满爱,无论对大自然、对祖国还是对老百姓;他充满感情,无论是对自身的经历、对国事的沧桑还是对历史的感慨;他充满文采,无论是对民俗、对风景还是对往事的描写。为 学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赏读: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2.贤者小学以明,不贤者废学为昏。——方孝孺《逊志斋集》赏读:贤能的人稍微学学就明白,不贤明的人废弃学习变得昏暗。3.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说苑》赏读:耳朵听的,不如亲眼见的;亲眼见的,不如脚踏实地去做一做。提倡人们要亲自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士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作品著有《樊川文集》。2.背景简介《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善于击球,喜手搏,往往深夜捕狐,与宦官嬉戏终日,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曾在长安洛阳有兴修宫殿的庞大计划。后因平卢成德节度使借口“以兵匠助修东都”想趁机夺取洛阳,才作罢。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与黑暗现实,就写了这篇赋。此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本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警诫唐朝的统治者不要只图自己奢侈享乐,重蹈覆辙。但是杜牧的忠告没有使统治者悔改。两年后,王死,半个世纪后,黄巢起义,唐王朝与秦王朝一样归于灭亡。预习作业1.字音识记①辇车( ) ②媵嫱( ) ③鼎铛( )④逦迤( )⑤锱铢( )⑥庾( )⑦梁椽( )⑧珠砾( )答案 ①niǎn ②yìnɡ ③chēnɡ ④lǐyǐ ⑤zī ⑥yǔ ⑦chuán ⑧lì2.古今异义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齐楚之精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可怜焦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古义:指天气冷暖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 ③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 ④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 ⑤古义:可惜 今义:值得怜悯 ⑥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避免接触3.一词多义(一)实词(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⑤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答案 ①统一 ②数词 ③一旦 ④全,都 ⑤专一⑥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答案 ①喜爱 ②爱护 ③吝惜 ④喜欢(3)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答案 ①灭族 ②类 ③家族(二)虚词(1)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且焉置土石(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答案 ①……的样子 ②助词 ③哪里 ④怎么 ⑤兼词,于之(2)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②不敢言而敢怒( )③谁得而族灭也(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 ①表承接 ②表转折 ③表顺承 ④表并列⑤表递进4.文言句式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答案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省略句 ④介词结构后置5.词类活用①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骊山北构而西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辇来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朝歌夜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族秦者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数词作动词,统一 ②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③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④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⑤意动用法,以……为鉴 ⑥名词作动词,灭族6.文白对照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结构图示重点突破一、文章前两段对阿房宫进行了铺陈夸饰的描写,请分析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前两段分别写了宫殿建筑、宫内生活两个方面。写宫殿建筑,所铺陈夸饰的一些方面,是要极力写出亡秦统治者所追求的,是规模的宏大雄伟,楼阁廊檐的精妙密集,长桥复道的美丽冥迷,歌台舞榭的繁多美盛,而这一切,是不惜倾“六国”的财富,“四海”的人力、物力来兴建的,可见他“纷奢”到了什么程度。写宫内生活,主要写宫人,写珍宝。写宫人,所铺陈夸饰的,是要突出她们来源之众广,生活之空虚,命运之悲惨,来反映秦皇荒淫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写珍宝,所铺陈夸饰的,要突出秦皇奢靡的罪恶到了什么程度。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这两段属于“体物”部分,是后面议论的基础。它的作用,是为秦皇荒淫奢靡自取灭亡的中心思想的揭示预做铺垫,给读者以充分具体形象的感受。二、第三段承上启下,连接上两段的铺叙和下一段的议论,请分析这一段的句法和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第三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叙,转入对秦亡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这一段,同前两段一样,也运用了骈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笔法更多,散文的气脉更足,“文赋”的特点更为鲜明。三、《阿房宫赋》,是为了用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为什么还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限感慨充溢于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兴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千。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料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担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一、阅读延伸重读《阿房宫赋》我对废墟一向有着独特的情绪,小亚细亚特洛伊古城和意大利的庞贝古城,以及亚洲的吴哥窟和越南顺化的古皇城,都令人有一种独特的苍凉之感。废墟是历史重量的见证。而在中国,我见过的废墟不多,但也有新疆的高昌古城,北京的圆明园等地,这些地方或者成了一抔黄土,或者只剩荒漠蔓草。遥想它曾有过的繁华,风华落尽,每个废墟都是一首哀歌。对废墟的感触,古今中外写得很好的,当是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所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发的议论。杜牧那个时代,阿房宫早已成了焦土废墟,他只是想象阿房宫的奢华迷离,该赋虽然只有短短500多字,但却金句连绵,字字珠玑,最后以高广的历史哲学感想作结: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由阿房宫这个废墟曾有过的奢华,谈到政治以人为本的本质,正因为秦代缺少了这种人性,只追求繁华,当这种繁华没有人心作为支柱,它当然不能持久。因此,对于这个废墟,人们在哀伤的同时,是要以废墟为鉴。由杜牧的《阿房宫赋》我就想到17世纪的英国诗人德莱顿这样的诗句:那个人,上帝已替他设计好了废墟。他会一步步走向命运,最先是他的心开始败坏摧毁。另外则是18世纪英国诗人格雷也写道:废墟已抓住了你,暴虐的君王!你旗帜的散漫混乱已经在前面等待。因此废墟既是一种事实,但也是一种警告式的意象。任何时代的统治者都应该警惕到,世界多变化,今天的荣华,如果没有小心呵护,可能就会变成明天的废墟。而要呵护繁荣,一定要有一切为民的基本态度,才可能国运昌隆,上下同心,而最忌讳的则是好大喜功,穷极奢靡,通常这都是泰极否来的主因。而在人类史上,古代由于王权浩荡,几乎重要的时代都会出现“建筑物主义”价值。统治者为了证明他的能力,都喜欢在他的任上大兴土木,动员民工,致力于文献或建筑物的工程。所谓“文献式建筑”主要是指神权时代和以君为神的皇权时代,动员大量工匠所建的浩大神庙、陵寝、宫殿和园囿,在上古和中古时代,每个古老的文明都盛行这种劳民伤财的建筑。这种建筑的公共性不大,它不像驰道、港口、运河及城墙,这种文献式建筑就像历史中的一篇华丽文章。华丽的代价是国穷民弱,注定了废墟的下场。因此看着人类的许多废墟,它除了令人引发思古的幽情外,更令人对古人的专制奢侈引以为鉴。这些废墟是一个个令人伤感的活见证。它好像是在默默地叮嘱世人,不要像它一样,走到废墟的苍凉之路。二、写作迁移【角度】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12
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作者面对历史发出的慨叹,这也是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讽谏。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请以此为感悟,写一段文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示例】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我们应该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在于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等方面。12